简介: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城市上班族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已普遍存在着工作时间长、生活压力大导致身体锻炼不足的问题,而更为宏观现实的因素是,随着城市中心化效应的不断加剧,城市人口激增、地价抬升,房地产进一步挤占了原本可用于休闲健身的场所。加之体育设施的建设发展和维护成本高,体育场功能相对单一,难以满足迅速激增的城市人口带来的旺盛需求。本文论述了“城市体育公园+”的发展新模式,希望通过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改革的手段,进一步挖掘城市体育设施建设发展的潜力。 关键词:城市;体育公园;“城市体育公园+”的发展模式;规划及建筑设计;体育场的运营管理;平赛结合 引 言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新模式的体育项目建设已成为我国全民运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绿化工程的新热点和新阵地。由于我国体育公园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体育公园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研究迫在眉睫。 1 体育公园的概述 体育公园是指具有较为完备的体育健身设施,用于各类比赛、训练和市民日常休闲、健身、运动的专项公园。与传统的公园相比之下,体育公园更具有特色,专业体育设施与生态公园环境相互交融,相辅相成。它不仅可以改善城市整体形象,还可以在人们的幸福感和体育素养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近几年来,“体育公园”被越来越频繁地使用,但各界对其概念的界定却没有得到规范和统一。一些人将其视为具有特定主题的“公园”,认为其是指集生态功能、体育竞赛、业余训练、表演、健身、康乐、旅游、体育商业和体育科技于一体的开放式体育主题公园。另一些人则认为,“体育公园”实际上是将公园的生态环境融入到了体育建筑项目的设计上; 综上所述,结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我们可以将体育公园初步定义为:以开展专业体育赛事为核心,通过巧妙地融入生态环境,促进人们更好地参与体育、休闲、娱乐等活动。 2 体育公园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体育公园的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大型城市体育公园项目的发展和建设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来完成。城市体育公园的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投资,其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运营和维护成本高,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和个人投资,也就难以短期内形成城市体育设施充足和完善的良好局面。 3 制约体育公园发展的因素 3.1 体育公园的选址 当前国情,由于市中心地少价高,大多数体育场的选址相对偏僻。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体育公园建设中,关心其设施多样性的人数占比最多,为51%;其次是交通的便利程度,占35%,再其次是生态环境。可见,除去人们最关心的场地设施外,吸引人们到体育公园锻炼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体育公园的交通可达性。体育公园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是解决城市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健身场地不足和健身环境差的问题,结合当下上班族本就稀缺的业余时间,目前我国多数城市体育公园的选址完全郊区化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 3.2功能业态单一 当前,我国很多体育场存在着体育设施单一以及过于专业无法广泛适应普通民众的健身需求,导致赛后空置率高的问题。以网球场和足球场为例,这一类竞技类项目,存在诸如占地面积大,使用频率低,“平赛转化”能力差的问题。此外,大多数体育场馆存在以下问题:1.功能单一,空间设计封闭;2.缺少必要的商业零售功能提升园区活化基础;3.缺少灰空间供群众免费使用提高人气;4.缺少业余训练场地供培训机构进驻等。以上这些设计问题共同导致了体育场赛后缺乏活力,空置率高的问题。 3.3运营维护成本高 近年来,我国各地城市体育公园项目百花齐放,但是依然普遍存在着规模超标、设计豪放和运营模式粗放的问题。如建筑面积远超使用人群规模;设计和建设不计成本,一味追求项目 “地标性”和“大手笔”;大量采用昂高的非节能建筑材料;室内过度依赖人工光源和空调;大片水景和草地消耗大量水资源等。这些因素无疑都加剧了体育公园后期运营成本压力,往往导致入不敷出,加大地方财政压力,对社会资源和土地资源也是极大浪费。 3.4 缺少特色主题 体育公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体育项目和主题的设置。体育赛事的合理设置将影响体育公园的未来使用。目前,我国大多数体育公园建立了相对单一的体育项目,如: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这些运动更加偏向竞技类。然而,这些设施往往排斥了较多的普通人群,尤其是幼龄儿童及老年人,他们更需要的是低强度的、环境相对安全的、易于进行的娱乐休闲场所,如亲子乐园、太极广场、毽球广场等。然而,目前的体育公园设计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使项目难以真正融入当地居民的文化和休闲生活。 4“城市体育公园+”的设计发展模式 4.1 因地制宜、多样业态 政府体育管理相关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城市规划结构,因地制宜地提出体育设施的总体发展愿景和适合本地情况的建设指标,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并给予社会投资者相应的政策补贴。前期应按区域制订各地体育公园的具体规划和发展模式,明确体育公园的建设原因、区域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使用规模需求、体育基础设施的数量等。 在规划设计层面,规划部门和设计部门应当摈弃单一场馆的建设,增加体育设施和使用功能空间的多样性。体育公园除了能够满足开展各类专业体育赛事的要求以外,应尽可能地多方位考虑其他业态需求,如适当增加零售商业、文艺汇演、业余体育培训、展览会议等多种业态功能,丰富的业态能够增加体育公园的盈利点,从而有效对冲体育公园自身的运营和维护成本。 4.2平赛结合 体育公园应逐步成为市场化的单元,“开源节流”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运营管理上,需要增加体育公园的赛后赢利点,增加文艺汇演、业余培训等业态甚至可以依托公园自身的环境优势发展旅游业;在设计初期,应充分考虑未来“赛时”和“赛后”的结合,赛时满足专业赛事举办需求,赛后依托丰富的业态功能具备较好的“自我造血”能力。大型体育场馆运营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业务:场地出租和衍生服务业。场地出租主要用于体育赛事、文娱活动、健身培训等占用场地;衍生服务业包括餐饮、酒店、各类零售商店等配套设施,以及休闲旅游。平赛有效结合,确保体育公园的建设是符合“当下”以及“未来”发展的共同需求。 4.3 绿色生态节能 绿色生态节能是新时代体育公园发展的必由之路。节约成本是很重要的一部分:1.引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减少场馆的能耗,采光以自然采光为主,少量太阳能板发电辅助夜间照明需求,通透的空间能够有效满足日间自然采光需求,减少对人工光源的依赖。2.多层次维度的立体绿化,能吸收太阳热辐射,有效调节区域微气候,减少体育场馆大面积广场铺地带来的热岛效应。3. 通过海绵城市系统,采用多种手段进行主动的雨洪蓄滞,从而避免场地内涝,储蓄净化雨水,紧急情况(如火灾)能有水可取,用于设施清洗,植被灌溉等,节约自来水,减少水处理的成本。
简介: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城市上班族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已普遍存在着工作时间长、生活压力大导致身体锻炼不足的问题,而更为宏观现实的因素是,随着城市中心化效应的不断加剧,城市人口激增、地价抬升,房地产进一步挤占了原本可用于休闲健身的场所。加之体育设施的建设发展和维护成本高,体育场功能相对单一,难以满足迅速激增的城市人口带来的旺盛需求。本文论述了“城市体育公园+”的发展新模式,希望通过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改革的手段,进一步挖掘城市体育设施建设发展的潜力。 关键词:城市;体育公园;“城市体育公园+”的发展模式;规划及建筑设计;体育场的运营管理;平赛结合 引 言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新模式的体育项目建设已成为我国全民运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绿化工程的新热点和新阵地。由于我国体育公园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体育公园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研究迫在眉睫。 1 体育公园的概述 体育公园是指具有较为完备的体育健身设施,用于各类比赛、训练和市民日常休闲、健身、运动的专项公园。与传统的公园相比之下,体育公园更具有特色,专业体育设施与生态公园环境相互交融,相辅相成。它不仅可以改善城市整体形象,还可以在人们的幸福感和体育素养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近几年来,“体育公园”被越来越频繁地使用,但各界对其概念的界定却没有得到规范和统一。一些人将其视为具有特定主题的“公园”,认为其是指集生态功能、体育竞赛、业余训练、表演、健身、康乐、旅游、体育商业和体育科技于一体的开放式体育主题公园。另一些人则认为,“体育公园”实际上是将公园的生态环境融入到了体育建筑项目的设计上; 综上所述,结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我们可以将体育公园初步定义为:以开展专业体育赛事为核心,通过巧妙地融入生态环境,促进人们更好地参与体育、休闲、娱乐等活动。 2 体育公园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体育公园的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大型城市体育公园项目的发展和建设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来完成。城市体育公园的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投资,其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运营和维护成本高,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和个人投资,也就难以短期内形成城市体育设施充足和完善的良好局面。 3 制约体育公园发展的因素 3.1 体育公园的选址 当前国情,由于市中心地少价高,大多数体育场的选址相对偏僻。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体育公园建设中,关心其设施多样性的人数占比最多,为51%;其次是交通的便利程度,占35%,再其次是生态环境。可见,除去人们最关心的场地设施外,吸引人们到体育公园锻炼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体育公园的交通可达性。体育公园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是解决城市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健身场地不足和健身环境差的问题,结合当下上班族本就稀缺的业余时间,目前我国多数城市体育公园的选址完全郊区化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 3.2功能业态单一 当前,我国很多体育场存在着体育设施单一以及过于专业无法广泛适应普通民众的健身需求,导致赛后空置率高的问题。以网球场和足球场为例,这一类竞技类项目,存在诸如占地面积大,使用频率低,“平赛转化”能力差的问题。此外,大多数体育场馆存在以下问题:1.功能单一,空间设计封闭;2.缺少必要的商业零售功能提升园区活化基础;3.缺少灰空间供群众免费使用提高人气;4.缺少业余训练场地供培训机构进驻等。以上这些设计问题共同导致了体育场赛后缺乏活力,空置率高的问题。 3.3运营维护成本高 近年来,我国各地城市体育公园项目百花齐放,但是依然普遍存在着规模超标、设计豪放和运营模式粗放的问题。如建筑面积远超使用人群规模;设计和建设不计成本,一味追求项目 “地标性”和“大手笔”;大量采用昂高的非节能建筑材料;室内过度依赖人工光源和空调;大片水景和草地消耗大量水资源等。这些因素无疑都加剧了体育公园后期运营成本压力,往往导致入不敷出,加大地方财政压力,对社会资源和土地资源也是极大浪费。 3.4 缺少特色主题 体育公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体育项目和主题的设置。体育赛事的合理设置将影响体育公园的未来使用。目前,我国大多数体育公园建立了相对单一的体育项目,如: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这些运动更加偏向竞技类。然而,这些设施往往排斥了较多的普通人群,尤其是幼龄儿童及老年人,他们更需要的是低强度的、环境相对安全的、易于进行的娱乐休闲场所,如亲子乐园、太极广场、毽球广场等。然而,目前的体育公园设计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使项目难以真正融入当地居民的文化和休闲生活。 4“城市体育公园+”的设计发展模式 4.1 因地制宜、多样业态 政府体育管理相关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城市规划结构,因地制宜地提出体育设施的总体发展愿景和适合本地情况的建设指标,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并给予社会投资者相应的政策补贴。前期应按区域制订各地体育公园的具体规划和发展模式,明确体育公园的建设原因、区域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使用规模需求、体育基础设施的数量等。 在规划设计层面,规划部门和设计部门应当摈弃单一场馆的建设,增加体育设施和使用功能空间的多样性。体育公园除了能够满足开展各类专业体育赛事的要求以外,应尽可能地多方位考虑其他业态需求,如适当增加零售商业、文艺汇演、业余体育培训、展览会议等多种业态功能,丰富的业态能够增加体育公园的盈利点,从而有效对冲体育公园自身的运营和维护成本。 4.2平赛结合 体育公园应逐步成为市场化的单元,“开源节流”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运营管理上,需要增加体育公园的赛后赢利点,增加文艺汇演、业余培训等业态甚至可以依托公园自身的环境优势发展旅游业;在设计初期,应充分考虑未来“赛时”和“赛后”的结合,赛时满足专业赛事举办需求,赛后依托丰富的业态功能具备较好的“自我造血”能力。大型体育场馆运营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业务:场地出租和衍生服务业。场地出租主要用于体育赛事、文娱活动、健身培训等占用场地;衍生服务业包括餐饮、酒店、各类零售商店等配套设施,以及休闲旅游。平赛有效结合,确保体育公园的建设是符合“当下”以及“未来”发展的共同需求。 4.3 绿色生态节能 绿色生态节能是新时代体育公园发展的必由之路。节约成本是很重要的一部分:1.引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减少场馆的能耗,采光以自然采光为主,少量太阳能板发电辅助夜间照明需求,通透的空间能够有效满足日间自然采光需求,减少对人工光源的依赖。2.多层次维度的立体绿化,能吸收太阳热辐射,有效调节区域微气候,减少体育场馆大面积广场铺地带来的热岛效应。3. 通过海绵城市系统,采用多种手段进行主动的雨洪蓄滞,从而避免场地内涝,储蓄净化雨水,紧急情况(如火灾)能有水可取,用于设施清洗,植被灌溉等,节约自来水,减少水处理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