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究自噬核心蛋白Atg101对白色脂肪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构建Atg101敲减的3T3-L1成熟脂肪细胞模型,验证Atg101对自噬相关蛋白LC3和p62蛋白的影响。构建并分析人类皮下脂肪组织的RNA-seq数据库,基于Atg101与其他基因FPKM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R2>0.4, P<0.050)预测共表达基因集并进行KEGG和Reactome富集分析。构建年轻小鼠(8周龄)和老龄小鼠(18个月龄)模型,实时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Atg101在腹股沟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中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通过RNA-seq、Western印迹和RT-qPCR检测白色脂肪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 SASP)、细胞周期及线粒体稳态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Atg101敲减对脂肪细胞衰老的影响。结果在3T3-L1脂肪细胞敲减Atg101后自噬相关蛋白LC3-Ⅱ显著降低,p62蛋白明显上调,提示细胞自噬受损。KEGG富集分析发现Atg101共表达基因集主要富集于自噬和衰老相关通路;Reactome富集分析发现该基因集与多个细胞周期信号通路相关。RT-qPCR和Western印迹证实Atg101在老龄小鼠皮下脂肪组织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内脏脂肪组织蛋白水平也显著降低。最后,白色脂肪细胞模型中Atg101敲减后SASP相关基因表达上调,细胞周期特异性基因表达受限并且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16、p21表达显著增高,线粒体稳态调节基因表达也受到抑制。结论Atg101可能通过影响自噬活动调控白色脂肪细胞衰老,从而破坏线粒体稳态。

  • 标签: Atg101 自噬 白色脂肪细胞 衰老 线粒体稳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杭州萧山地区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分型、基因突变类型及构成比,并分析红细胞参数计算公式(MCI公式)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杭州师范大学附属萧山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50例地中海贫血与124例缺铁性贫血病例,收集α和β-地中海贫血基因、铁蛋白、红细胞参数等诊断结果,并对检验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分析MCI公式在鉴别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中的价值。结果150例地中海贫血病例中,α-地中海贫血58例(38.67%),其中有8例(5.33%)合并缺铁;β-地中海贫血88例(58.67%),其中有3例(2.00%)合并缺铁;αβ-复合地中海贫血4例(2.67%)。α-地中海贫血比例低于β-地中海贫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01,P = 0.001)。58例α-地中海贫血,检出4种α-地中海贫血等位基因,基因突变类型以--SEA为主,共48例(82.76%);88例β-地中海贫血,检出8种基因突变类型,其中CD41-42最多,共33例(37.50%)。β-地中海贫血基础参数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比容(HCT)均低于α-地中海贫血(t = - 2.88、- 3.49、- 4.33,P均< 0.0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高于α-地中海贫血(t = 3.22、2.43,P均< 0.05)。地中海贫血组MCI公式值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组(23.14 ± 1.73比20.47 ± 1.45,t = 13.61,P < 0.001);MCI公式曲线下面积(AUC)= 0.885,按照约登指数最大法(0.594)设置诊断截断点,本研究诊断截断点为21.375,其敏感性为82.0%,特异性为77.4%。结论杭州萧山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分型提示,β-地中海贫血占优势,以CD41-42基因突变类型为主;其次为α-地中海贫血,以--SEA基因突变类型为主。MCI公式在鉴别小细胞贫血中具有较大的筛查价值。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基因分型 红细胞参数计算公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孤立性亚硫酸盐氧化酶缺乏症(isolated sulfite oxidase deficiency,ISOD)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ISO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孤立性亚硫酸盐氧化酶缺乏症”、“婴儿,新生”、“isolated sulfite oxidase deficiency”、“SUOX gene”、“infant,newborn”等为检索词,分别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1月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总结新生儿ISOD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本例为足月男婴,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顽固性抽搐,伴喂养困难、肌张力增高、发育落后和小头畸形,尿亚硫酸盐试纸试验阳性、尿酸正常,SUOX基因c.475G>T和c.1201A>G复合杂合变异,5月龄头颅MRI见多发软化灶及脑萎缩,8月龄死亡。文献检索共收集29篇32例ISOD患儿,28例(87.5%)于生后1周内发病,32例均有抽搐发作,可伴喂养困难、肌张力改变、发育落后、小头畸形及晶状体异位,实验室检查尿亚硫酸盐、S磺酰半胱氨酸升高,尿酸、黄嘌呤/次黄嘌呤正常,血同型半胱氨酸降低。头颅影像学特征为脑白质囊性变、脑萎缩。23例基因检测存在SUOX基因变异。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最终死亡15例,13例存活患儿均有药物难治性癫痫和发育落后,4例临床结局未知。结论新生儿ISOD特征表现为顽固性抽搐、喂养困难、发育落后、脑白质囊性变、脑萎缩,尿亚硫酸盐升高、血同型半胱氨酸降低、尿酸正常可作为诊断的重要线索,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 标签: 孤立性亚硫酸盐氧化酶缺乏症 SUOX基因 婴儿,新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2例不相关的临床表现为发育迟缓和粗犷面容的患儿进行表型和基因变异分析,探讨表型和基因型的相关性,为家系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例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和家族史,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患儿致病基因,确定可疑变异位点后对家系成员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两例患儿临床均表现为整体发育迟缓、粗犷面容、低张力、先天性心脏病、漏斗胸等,患儿1携带ARID1B基因c.3586delC(p.Gln1196Serfs*15)杂合新发变异,患儿2携带ARID1B基因c.4954_4957delACGT(p.Thr1652Glyfs*31)杂合新发变异,两个变异均未见既往研究报道,且均未见gnomAD数据库收录。结论明确了ARID1B基因的无义变异为两个Coffin-Siris综合征1型患者的致病原因。进一步丰富了中国Coffin-Siris综合征1型患者的表型谱和突变谱,并为受累家庭的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Coffin-Siris综合征1型 ARID1B基因变异 粗犷面容 智力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2个不相关的精神运动发育迟缓、面容异常的患儿进行临床和基因变异分析,探讨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的相关性,为家系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个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和家族史,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患儿致病基因,确定可疑变异位点后对家系成员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两例患儿临床均表现为运动和语言发育迟缓、体格增长缓慢、面容异常,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家系1患儿携带ASXL3基因c.3096dup(p.P1033Tfs*2)杂合新发变异,家系2患儿携带ASXL3基因c.3253G>T(p.G1085*)杂合新发变异,且这两个变异均未见既往研究报道。结合两个家系患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检测结果,推测这两名患儿均为ASXL3基因致病变异导致的Bainbridge-Ropers综合征。结论报道了两个Bainbridge-Ropers综合征家系,丰富了中国BRS患者的表型谱和突变谱,明确了患儿的遗传学病因,为家系的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 标签: Bainbridge-Ropers综合征 ASXL3基因 发育落后 面容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DDX3X基因变异所致X连锁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检测结果。方法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和Sanger测序分别进行变异检测和家系验证,同时对DDX3X基因变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携带DDX3X基因的一个杂合新发变异NM_001193416.3:c.1332_1333delCT(p.Leu445Serfs*19),其父母均未携带相同变异。结论确诊了1例DDX3X基因变异所致的X连锁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扩大了DDX3X基因的变异谱,为患儿的临床诊断和家系的产前诊断提供了参考。

  • 标签: DDX3X基因 X连锁精神发育迟滞 全外显子组测序 Sanger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肺炎链球菌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SP-HLH)的临床特征及分离株的血清型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5例SP-HLH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随访(截至2021年5月)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并检测分离株血清型与药物敏感性。根据患儿临床结局分为临床好转组和死亡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5例SP-HLH患儿中男8例、女7例,发病年龄1.0(1.0,2.5)岁。原发感染疾病中,重症肺炎9例,脑膜炎和菌血症各3例,所有患儿均未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且均入住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其中10例存在呼吸衰竭,5例合并急性肾损伤,3例合并溶血尿毒综合征。所有患儿均使用抗感染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临床好转组8例,死亡组7例。死亡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临床好转组[5.0(1.7,9.3)×109比5.2(3.4,10.5)×109/L,Z=-2.43,P=0.015],且死亡组患儿住院时长及PICU入住时间均短于好转组[3(1,11)比39(34,48)d、2(1,4)比19(12,31)d,Z=-3.25、-3.24,均P=0.001]。10例患儿有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分型结果,分别为19F型4株,19A型3株,23F型1株,15A型1株,14型1株,其中9株在13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覆盖范围内。所有菌株均对红霉素耐药,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结论SP-HLH多见于3岁内儿童,病死率较高;死亡组患儿中性粒细胞下降程度重,病情进展快。治疗以在抗感染基础上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为主,分离株血清型以19F、19A为主,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

  • 标签: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 肺炎球菌感染 儿童
  • 作者: 李娈娈 李晓南 贾飞勇 池美珠 温志红 杨凡 李宇宁 哈丽君 杨颖 龙晓玲 方拴锋 张会丰 余晓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上海 200127,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南京 210008,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发育行为儿科,长春 13002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童保健科,温州 325000,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南宁 530021,四川大学华西二院儿童保健科,成都 610041,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兰州 730013,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银川 750000,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体育新城院区儿童保健神经康复科,大连116033,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中山 528405,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郑州450007,河北医科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11省、自治区、直辖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营养现状,并探讨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按照“省-市-医院”的技术抽样路线,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来自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 531名7岁以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收集儿童基本信息、家庭情况、行为生活习惯及饮食喂养等信息。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血清25(OH)D<30 nmol/L为缺乏,30~50 nmol/L为不足。以25(OH)D≤50 nmol/L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11省、自治区、直辖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检出率为14.0%(215/1 531),其中0~<3岁和3~<7岁分别为3.8%(25/664)和21.9%(190/867)。与0~<3岁相比,3~<7岁儿童发生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风险增加2.60倍(OR=3.60,95%CI 1.93~6.72,P<0.001)。皮肤经常阳光暴露(OR=0.46,95%CI 0.29~0.73,P=0.001)、维生素D补充(有时补充,OR=0.33,95%CI 0.21~0.51,P<0.001;每天补充,OR=0.20,95%CI 0.11~0.36,P<0.001)和婴幼儿配方摄入(每周4~7次,OR=0.43,95%CI 0.28~0.68,P<0.001)均为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我国11省、自治区、直辖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问题普遍,年龄、阳光暴露程度、维生素D补充和婴幼儿配方摄入等因素均可影响维生素D营养状况。

  • 标签: 儿童 维生素D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北京儿童医院(BCH)改良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04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收治的采用BCH改良HLH-04方案(诱导期将地塞米松替换为甲泼尼龙、减低依托泊苷的剂量和频次、除自身免疫相关HLH外不使用环孢素)治疗的110例HLH患儿作为改良组,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中心收治的应用标准HLH-04方案治疗的102例HLH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早期缓解率、生存率、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χ²检验。结果改良组患儿发病年龄为 1.9(1.1,3.5)岁,男 65 例,女 45 例;对照组发病年龄为2.0(1.2,4.6)岁,男 47 例,女 55 例。两组患儿在发病年龄及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纤维蛋白原[1.3(1.0,1.7)比1.1(0.8,1.4)g/L,Z=-2.67,P=0.008]、自然杀伤细胞活性[13.9(13.4,16.3)%比14.9(12.0,16.1)%,Z=-2.34,P=0.028]之外,两组患儿在病因、病程、首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组与对照组患儿2个月、3年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4.5%(93/110)比76.5%(78/102),78.2%(86/110)比67.6%(69/102),χ2=2.28、3.07,P=0.131、0.080]。骨髓抑制主要发生于前3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7.3%(52/110)比62.7%(64/102),χ2=5.11,P=0.024]。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真菌感染率较低[3.6%(4/110)比13.7%(14/102),χ2=6.93,P=0.008]。改良组死于化疗后不良反应的患儿较少[8.0%(2/25)比30.3%(10/33),χ2=4.31,P=0.038]。结论BCH改良HLH-04方案减低了化疗强度,总体疗效不劣于标准HLH-04方案,明显降低了化疗相关骨髓抑制率、真菌感染率和病死率。

  • 标签: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 儿童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MTOR基因变异致Smith-Kingsmore综合征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明确诊断的2例MTOR基因变异致Smith-Kingsmor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以“MTOR”和“Smith-Kingsmore”为关键词分别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OMIM进行检索(建库至2021年8月),总结MTOR基因变异特点及其导致Smith-Kingsmor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2例患儿均为女性,分别为1岁6月龄和2岁,发病年龄均在婴儿期,均表现为全面发育迟缓、巨头畸形及面容异常,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均发现MTOR基因新发杂合变异,1例携带c.5395G>A(p.Glu1799Lys),另1例携带c.7234G>C(p.Asp2412His)。文献检索未见中文文献,国外文献报道具有详细表型的MTOR基因变异致Smith-Kingsmore综合征患者45例,共发现11个基因变异,均为杂合错义变异,28例(62%)患者携带c.5395G>A(p.Glu1799Lys),考虑为热点变异。c.7234G>C(p.Asp2412His)未检索到相关文献。结合本组2例患儿,共总结47例患者临床特点,其中发育迟缓或智力障碍46例,发育倒退9例,巨头畸形42例,面容异常30例,肌张力减低16例,合并孤独症谱系障碍17例、多动症3例、强迫症3例,眼部疾病13例,皮肤血管畸形11例,低血糖9例。结论Smith-Kingsmore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育迟缓或智力障碍、巨头畸形、面部畸形,可合并癫痫、孤独症谱系障碍、肌张力低下、低血糖等表现。MTOR基因变异是其致病原因。

  • 标签: 基因 发育障碍 巨头畸形 Smith-Kingsmore综合征
  • 作者: 李娈娈 李晓南 贾飞勇 池美珠 温志红 杨凡 李宇宁 哈丽君 杨颖 龙晓玲 方拴锋 谢露 张会丰 余晓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2年第12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上海 200127,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南京 210008,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发育行为儿科,长春 13002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童保健科,温州 325000,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南宁 53002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保健科,成都 610041,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兰州 730013,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银川 750000,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体育新城院区儿童保健神经康复科,大连 116033,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中山 528405,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郑州 450007,昆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末梢微量血维生素D质谱法检测规范和临床应用标准。方法横断面研究,根据地域分布,按照“省-市-医院”的技术抽样路线,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抽取来自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 655名7岁以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采集同一对象的静脉血和末梢微量血,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别检测两种样本的血清25(OH)D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两种样本25(OH)D的相关性及转换公式。采用Bland-Altman法、Kappa分析法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进行一致性检验及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结果1 655名7岁以下儿童静脉血25(OH)D水平为74.25(59.50,92.00)nmol/L,微量血25(OH)D水平为68.75(54.44,86.25)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14,P<0.001),且两者存在相关性(r=0.95,P<0.001)。进一步线性回归分析得到转换公式:lg[校正微量血25(OH)D]=0.13+0.95×lg[微量血25(OH)D](R2=0.90,P<0.001)。校正微量血25(OH)D和静脉血25(OH)D的差值为(0.50±17.50)n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在临床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68~0.81)。静脉血25(OH)D临床界值30.00、50.00、75.00 nmol/L对应的微量血切点值分别为26.59、45.56、69.84 nmol/L。校正微量血25(OH)D临床预判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97~0.99,灵敏度0.72~0.92,特异度0.89~0.99)。结论经过标化的微量血质谱法可用于临床上儿童维生素D检测。

  • 标签: 儿童 维生素D 微量血 串联质谱法 标准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NE)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确诊ANE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存活患儿进行定期电话或门诊随访,应用儿童整体表现分类量表评估患儿生存质量。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COX风险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ANE患儿38例,男女比例为1.24∶1.00,中位发病年龄29.5(10.0~130.0)个月,中位随访时长27(15~96)个月。发病7 d、14 d、2个月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7.9%、42.1%、34.2%;住院病死率为34.2%(13/38例),出院后1、3、12个月累计病死率均为68.4%(26/38例)。出院1年随访完全康复率为10.5%(4/38例)。单变量分析提示,入院前需要心肺复苏、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5分、合并休克/脑疝/多脏器功能障碍并发症、肌酸激酶同工酶>100 U/L、乳酸脱氢酶>1 000 U/L、低白蛋白血症、高血糖、高尿素氮血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国际标准化比值升高均与不良预后相关(β=3.519、6.967、6.803、3.000、6.389、3.471、2.252、1.616、2.377、3.092、2.713、4.510,均P<0.05)。大剂量甲泼尼龙[20~30 mg/(kg·d)]冲击治疗和丙种球蛋白(2 g/kg,分2~5 d静脉滴注)治疗是预后的保护性因素(β=0.625、0.405,均P<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大剂量甲泼尼龙[20~30 mg/(kg·d)]冲击治疗是ANE患儿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95%CI:0.449(0.213~0.944),P=0.035]。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ANE患儿临床结局。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患儿应积极行康复治疗,生存质量可能逐步改善。

  • 标签: 儿童 急性坏死性脑病 治疗 预后 生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细胞捐献者柠檬酸钠抗凝剂对电解质和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评估其对干细胞捐献者骨密度(BMD)的影响,更好地保护干细胞捐献者的健康。方法采集23名正常外周血干细胞捐献者注射动员剂人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前24 h及干细胞采集后6个月的血样,分别进行电解质以及骨代谢相关指标检测,包括游离钙离子(Ca2+)、镁离子(Mg2+)、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l-)、无机磷(Pi);骨形成指标骨钙素(OC)、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碱性磷酸酶(ALP)、BM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和25羟维生素D(25-OHVD)。结果注射动员剂G-CSF前24 h及干细胞采集后6个月血清中Ca2+(2.35±0.06比2.41±0.06)、Mg2+(0.89±0.05比0.89±0.06)、K+(4.29±0.30比4.18±0.34)、Na+(142.26±1.83比141.21±2.31)、Cl-(2.35±0.06比2.41±0.0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水平升高(0.47±0.42比0.63±0.39,P<0.05);注射动员剂G-CSF前24 h及干细胞采集后6个月OC(14.46±3.79比14.71±3.03)、β-CTX(0.44±0.18比0.41±0.18)、ALP(69.82±19.43比80.87±23.87)、BMD(0.95±0.09比0.91±0.15)、T-PINP(48.59±19.00比46.02±16.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OHVD水平明显降低(21.09±7.13比19.94±6.34,P<0.05)。结论注射动员剂和柠檬酸钠抗凝剂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后电解质和骨代谢相关指标无明显影响,干细胞捐献者采集前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柠檬酸钠抗凝剂 干细胞捐献者 电解质 骨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科学网络数据库(Web of Science Database,WoS数据库)和国内三大数据库探索中国小儿骨科机构的发文特点。方法收集WoS数据库(SCIE/SSCI)、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近十年中国小儿骨科机构发表的原始论文及综述文献,借助计量工具CiteSpace及VOSviewer,对该领域文献进行定量统计和数据分析及知识图谱可视化展示,对文献的发表时间、作者、期刊、基金分布和关键词等进行热点展示,并精确统计小儿骨科三级机构第一完成单位发文特点。结果中国小儿骨科机构近十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中文发文量高于英文发文量,但发文量之间的差距呈缩小趋势。中国小儿骨科机构国际发文与美国合作最多。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发文最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骨科在文章被引频次、发文影响力方面表现突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是基金项目资助最多的机构,出版物主要集中在小儿骨科专业杂志和骨科杂志。主题集中分布于髋关节发育不良、骨肉瘤、预后与生存分析、基因表达与突变、骨损伤与骨重建、影像学检查、高科技手段在小儿骨科中的应用等方面。结论小儿骨科应强化多层次、全方位的科研合作,适应复杂手术和精准医疗的发展需求,实现研究质和量的飞跃提升。

  • 标签: 数据库 文献 可视化 软件 小儿骨科 学术影响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少年型肾消耗病(NPHP)的表型特征及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选择2020年3月和8月,分别在西安市儿童医院被确诊为NPHP的2例患儿[患儿1(13岁女童)、患儿2(10岁男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这2例患儿的NPHP表型、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及Sanger测序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进行NPHP致病突变基因位点分析和家系验证。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西安市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规定,并通过该伦理委员会审查及批准(审批文号:伦20210023),并且征得受试儿家属知情同意。结果①2例患儿临床表现均为多饮、多尿、生长发育迟缓伴肾功能异常。②2个非血亲家系的2例患儿中,检测到相同的NPHP1基因"纯合"突变(c.1756C>T),并且只在各自系谱的母亲NPHP1基因中检测到其中一个点突变。③对2例患儿及其各自父亲的NPHP1基因进行拷贝数变异(CNV)分析结果显示,2例患儿在2号染色体2q13存在覆盖NPHP1基因1~20号外显子的杂合缺失,均遗传自各自系谱父亲的NPHP1基因突变。结论NPHP患儿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NPHP患儿的复杂突变,为临床对该病患儿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分子致病依据,并为家系提供遗传咨询。

  • 标签: 肾疾病 肾消耗病 NPHP1基因 基因检测 点突变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个Smith-Lemli-Opitz综合征家系两例患儿进行临床表型和基因变异分析,探讨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和家族史,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患儿致病基因,确定可疑变异位点后对家系成员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该家系先证者及其妹妹临床均表现为喂养困难,面容异常,癫痫,智力和语言发育障碍等;第3胎生后表现为喂养困难、体重不增,重度营养不良,于6月龄不明原因死亡,未行基因检测。第4胎,男,体健。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妹妹均携带DHCR7基因(NM_001360. 2)c.127G>T (p.Val43Phe)和c.820_825del(p.Asn274_Val275del)复合杂合变异,第4胎未检测到上述变异。这两个变异均未在文献及疾病相关数据库中报道,也未在正常人群数据库(1000G和gnomAD数据库)中收录。其中c.820_825del变异位于DHCR7蛋白的甾醇敏感区域,导致DHCR7蛋白第274位的天冬酰胺和275位的缬氨酸缺失,使蛋白长度变短,可能影响蛋白空间构象的稳定性,从而造成酶活性下降。c.127G>T变异位于蛋白的第一个跨膜区域,推测其会对蛋白的跨膜运输产生影响,且多种软件预测该变异有害。保守性分析结果提示上述3个氨基酸均处于蛋白的高度保守区域。结合本家系患儿的临床表型、家族史及基因检测结果,推测两例患儿均为DHCR7基因变异导致的Smith-Lemli-Opitz综合征。结论本家系丰富了Smith-Lemli-Opitz综合征的表型与基因型的数据,明确了患儿的遗传学病因,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 标签: Smith-Lemli-Opitz综合征 DHCR7基因 发育落后 多发畸形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