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00—2018年期间本中心收治的1 54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脂肪肝和淋巴结转移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回顾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诊治的152例SAP患者临床资料。共入组119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45.3岁。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的SAP患者纳入治疗组(n=53),未使用维生素C治疗纳入对照组(n=66)。比较两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等指标。两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治疗组治疗7 d后白细胞计数变化(-0.38±0.16)×109/L、C反应蛋白变化(-0.8±0.1)mg/L,均高于对照组(-0.36±0.21)×109/L、(-0.7±0.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3 d后ALT、AST和血肌酐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P患者临床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促进肝、肾功能恢复。此剂量(10 g/d)安全、有效,可作为SAP患者个体化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福建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术前影像学提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2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SOX)方案化疗3个周期以后对达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疾病稳定、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的患者进行D2+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用SOX方案进行5个周期的化疗。结果本组25例患者均完成SOX方案新辅助化疗3个周期,其中疾病进展2例,疾病稳定6例,部分缓解17例。23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9例患者获得R0切除,总体R0切除率为76%。全组共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128个,其中转移淋巴结34个,淋巴结转移率44%,淋巴结转移度27%。5例(22%)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25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0、29个月。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48%,1、3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2%、38%。10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1年生存率为70%,3年生存率为17%。多因素分析表明,新辅助化疗疗效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新辅助化疗是影响进展期胃癌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在胃癌腹膜转移转化治疗中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及奥沙利铂转化治疗晚期胃癌的单臂探索性临床研究"(中国临床试验注册号:ChiCTR-ONC-17010430)的前瞻性研究病例数据库,纳入18~70岁,经组织学及腹腔镜探查证实为胃癌腹膜转移,治疗前未接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的患者。入组患者术前接受6个周期的替吉奥(80~120 mg/d,d1~14)和奥沙利铂(130 mg/m2,d1)以及5周期的阿帕替尼(500 mg/d,d1~21)转化方案治疗,化疗结束后3周,结合评估结果和患者意愿决定是否进行手术。主要观察指标为转化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次要观察指标为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和总体生存率(OS)。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5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胃癌腹膜转移患者27例,男性13例,女性14例,中位年龄为58岁(30~68岁),腹膜转移分型P1a 9例,P1b 5例,P1c 13例,腹膜癌指数(PCI)1~5分共14例,≥6分者13例。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0%,最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事件是白细胞减少(70.4%,19/27)和粒细胞减少(74.1%,20/27);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事件为疲乏(51.9%,14/27)和口腔黏膜炎(37.0%,10/27);1例因4级血小板减少退组。26例可行疗效评估的患者中,18例(69.2%)获得部分缓解,3例(11.5%)获得疾病稳定,5例(19.2%)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为69.2%(18/26),疾病控制率为80.8%(21/26)。14例患者接受手术,6例行R0切除,R0切除率42.9%(6/14)。术后病理反应率为64.3%(9/14)。随访时间12~40个月,随访率为100%。全组患者1年OS为65.2%,生存时间为(14.0±1.7)个月。P1a/P1b与P1c患者1年OS分别为81.8%与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PCI评分1~5分与≥6分的患者1年OS分别为67.3%与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在胃癌腹膜转移患者中,阿帕替尼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转化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可接受,且在P1a/P1b及PCI评分1~5分的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近期生存获益。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DGE)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8年1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447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DGE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 447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中101例(7.0%)患者术后发生DGE,术后平均第(6.0±2.1)天发生DGE。年龄、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前幽门梗阻、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手术吻合方式、术后镇痛方式与DGE的发生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白蛋白、糖尿病、术前幽门梗阻、手术方式、术后镇痛方式及手术吻合方式是发生DGE的独立危险因素。DGE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长于无DGE患者[(16.3±4.2)d比(8.1±2.1)d,P<0.05]。DGE患者和无DGE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4.9%和5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GE延长胃癌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但不影响其预后。术前血清白蛋白、糖尿病、术前幽门梗阻、手术方式、术后镇痛方式及手术吻合方式均是发生DGE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