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新一代屈光分析仪OPD-ScanⅢ、扫频源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仪CASIA2与像差仪iTrace、三维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测量白内障患者角膜总高阶像差(tHOA)、角膜球面像差(SA)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21年5—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白内障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123例(123眼)。所有患者均采用iTrace、Pentacam、OPD-ScanⅢ和CASIA2测量角膜参数,记录以角膜顶点为中心4 mm直径下的角膜tHOA及6 mm直径下的角膜SA的均方根(RMS)值。4种设备间测量结果的差异性分析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或Friedman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不同设备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评价采用Bland-Altman分析。结果:4种设备测量角膜tHOA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4.79,P<0.001)。两两比较显示,CASIA2和Pentacam测得的角膜tHO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高于OPD-ScanⅢ和iTrace(均P<0.001),OPD-ScanⅢ和iTrace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race、Pentacam、OPD-ScanⅢ和CASIA2测量的角膜SA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72,P<0.001),结果分别为(0.291±0.079) μm、(0.445±0.147) μm、(0.310±0.092) μm和(0.277±0.131)μm。两两比较显示,OPD-ScanⅢ和iTrace、CASIA2和iTrace结果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4种设备测量角膜tHOA和角膜SA均呈正相关性(r=0.27~0.69,均P<0.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iTrace与OPD-ScanⅢ测量角膜tHOA及角膜SA的95%一致性界限(95%LoA)分别为-0.11~0.09、-0.15~0.12,均显示临床可接受的一致性,4.07%~5.69%的测量值在95%LoA外,其余设备测量结果间95%LoA较宽,一致性较差。结论:OPD-ScanⅢ与iTrace测量以角膜顶点为中心4 mm直径下的角膜tHOA和6 mm直径下的角膜SA结果无差异,相关性及一致性好上,但除此之外的几种设备测量结果间差异性较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小儿首次及再次肾盂成形术中的应用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湖北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1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31例,女10例;32例为首次手术,即因UPJO首次行腹腔镜肾盂成形术,作为首次手术组;9例为再次手术,即首次开放或腹腔镜手术后复发UPJO再次行腹腔镜肾盂成形术,作为再次手术组。首次手术组患儿中,男24例,女8例,年龄为(1.23±1.14)岁,患侧为左侧20例,右侧12例。再次手术组患儿中,男7例,女2例,年龄为(1.98±1.61)岁,患侧为左侧7例,右侧2例。收集患儿的围手术期参数,包括患儿的基本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和手术时间(包括手术总时间、游离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时间及吻合时间)。所有患儿均行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结果再次手术组与首次手术组的手术时间相比为(187.7±25.5)min比(143.2±25.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次手术组分离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时间与首次手术组相比为(52.2±21.0)min比(28.0±14.0)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中吻合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1例首次手术组患儿中转开放手术。两组均有1例术中并发症,无严重术中并发症发生,两组患儿共4例于术后出现并发症,首次手术组中2例泌尿系感染,1例吻合口漏,再次手术组中1例吻合口漏,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首次手术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 d,再次手术组为8 d;首次手术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3.8%(30/32),再次手术组8例成功。再次手术组的患儿中,1例于术前行肾造瘘,2例留置双J管扩张;再次手术距首次手术的时间范围为2个月至2年。结论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是治疗小儿UPJO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对再次手术的患儿,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同样是安全、有效的。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22年3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四病区收治的1 268例成人新诊断的胶质瘤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类型分为星形细胞瘤(308例)、少突胶质细胞瘤(337例)和胶质母细胞瘤(623例)3组。根据既往研究结果中由最佳cut-off值12%界定的MGMT启动子状态,将患者分为甲基化组(763例)和非甲基化组(505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甲基化水平[M(Q1,Q3)]仅为6%(2%,24%),星形细胞瘤为17%(10%,28%),少突胶质细胞瘤最高,为29%(19%,40%)(P<0.001)。在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MGMT启动子甲基化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明显长于非甲基化患者[中位PFS:14.0(6.0,36.0)比8.0(4.0,15.0)个月,P<0.001;中位OS,29.0(17.0,60.5)比16.0(11.0,26.5)个月,P<0.001]。在星形细胞瘤患者中,甲基化患者PFS长于非甲基化患者[甲基化组到随访结束,未观测到中位生存期,非甲基化组为 46.0(29.0,52.0)个月,P=0.001],但O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基化组到随访结束,未观测到中位生存期,非甲基化组为62.0(46.0,98.0)个月,P=0.085]。在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中,甲基化和非甲基化患者PFS和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GMT启动子状态是影响胶质母细胞瘤PFS和OS的相关因素(PFS:HR=0.534,95%CI:0.426~0.668,P<0.001;OS:HR=0.451,95%CI:0.353~0.576,P<0.001);是影响星形细胞瘤PFS的相关因素(HR=0.462,95%CI:0.221~0.966,P=0.040),但不是影响OS的相关因素(HR=0.664,95%CI:0.259~1.690,P=0.389)。3组之间MGMT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差异明显,MGMT启动子状态对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影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