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人工肘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严重肘关节损伤的新方法,但是术后感染是该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若不能及时清创及修复,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本文将探讨一例肘关节置换术后皮肤坏死患者接受皮瓣转移术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我院收治一例创伤性关节炎外籍患者,因右肘关节骨折在国外两次手术均效果不佳后,于我院行“右肘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出现术口局部皮肤缺血、颜色发暗,术口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伤口不愈合,在常规抗感染、高压氧及改善微循环治疗效果不佳后,行负压封闭引流及皮瓣移植术,针对患者治疗需求,于治疗期间对其实施医护技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术前考虑到患者可能存在的恐慌及焦虑的心态,开展健康宣教及心理指导,并配合医生完善术前评估,并为皮瓣转移术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注重功能体位、疼痛以及负压封闭引流管的管理,并加强巡视,仔细观察皮瓣存活情况,防止因皮瓣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皮瓣坏死,并及时将巡视情况及时汇报主管医生。此外,在不产生疼痛、不疲劳的前提下,指导患者进行手指操练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术后肿胀,由于患者因个人原因申请提前出院,特叮嘱患者出院后待感染控制及术后愈合后,开展肘关节屈伸训练以及屈肘悬臂训练,逐步恢复肘关节的活动功能。结果:术后感染得到控制,肘关节皮瓣顺利成活,术口愈合良好,无明显渗出。术后三个月患者术区愈合,疼痛明显好转,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及皮瓣转移治疗肘关节置换术后皮肤坏死期间,对患者实施医护技一体优质临床护理服务,既保障了临床治疗的有效开展,收获良好的临床效果,也可以维护医患关系的和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硫化铜(CuS)/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的聚乙烯醇(PV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仿生骨膜作为新型血管化骨组织工程薄膜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GO与CuS/GO纳米片分别复合PVA/CMC基底薄膜后,设为PVA/CMC/GO组、PVA/CMC/CuS/GO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观察并分析骨膜材料的微观结构与组成,另外设立PVA/CMC组(仅有PVA/CMC基底薄膜)与空白对照组(无材料)。在体外细胞水平上通过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CK-8)(分别检测CuS/GO纳米片浓度为0、50、100、200、400、800 μg/mL的PVA/CMC/CuS/GO薄膜)、活/死细胞染色、溶血实验评价生物相容性;细胞迁移和成管实验评价材料成血管作用;碱性磷酸酶(ALP)与茜素红染色评估成骨分化作用;免疫荧光染色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细菌平板计数法与抑菌圈法评估骨膜抗菌作用。结果PVA/CMC/GO组和PVA/CMC/CuS/GO组的骨膜材料基底薄膜表面光滑平整,复合薄膜表面呈不规则片状凸起。生物安全性实验显示浓度为100 μg/mL CuS/GO纳米片的复合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外成血管分化实验提示PVA/CMC/CuS/GO组的HUVEC细胞迁移率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VA/CMC/CuS/GO组的细胞成管面积与长度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体外成骨分化实验显示PVA/CMC/CuS/GO组的MC3T3-E1细胞的ALP与茜素红染色定量分析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PVA/CMC/CuS/GO组免疫荧光染色ALP与Ⅰ型胶原的荧光强度,RT-qPCR成骨基因ALP、BMP-2、骨钙素、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菌实验显示PVA/CMC/CuS/GO组对不同细菌的抑制作用与抑菌圈直径均显著大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复合GO与CuS/GO纳米片的PVA/CMC薄膜材料兼具理想的生物相容性与抗菌性能,可促进体外成血管与成骨分化,尤其是具有成血管成骨耦合功能的PVA/CMC/CuS/GO抗菌骨膜材料,有望为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