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在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明确诊断为PA-IVS并进行介入治疗的2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射线曝光时间、放射剂量。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动脉导管支架置入组和无支架置入组,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患儿术前三尖瓣瓣环直径及Z值、右心室长径和右心室长径/左心室长径。比较接受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的24例患儿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右心室收缩压压差、血氧饱和度、乳酸水平的差异。分析25例患儿术后右心室改善情况。分析无支架置入组患儿术后氧饱和度与术后右心室收缩压压差、术后1个月肺动脉瓣瓣口开放程度及三尖瓣瓣环Z值的相关性。结果25 例 PA-IVS 患儿中男19 例、女6 例,手术年龄12(6,28)日龄,体重 (3.7±0.5)kg。其中1例仅采用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20例患儿仅采用PBPV,另外 4例患儿同时接受了2种手术。动脉导管支架置入组与无支架置入组患儿术前三尖瓣瓣环Z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1.2比-0.1±0.4,t=2.77,P=0.010)。25例PA-IVS患儿术后1个月三尖瓣反流速度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0.6)比(4.8±0.9)m/s,t=6.62,P<0.001]。采用PBPV的24例患儿术后右心室收缩压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19)比(110±32)mmHg(1 mmHg=0.133 kPa),F=59.55,P<0.001]。无支架置入组的20例患儿术后氧饱和度与肺动脉瓣球囊扩张前后右心室收缩压压差(r=-0.11,P=0.649)、术后1个月肺动脉瓣瓣口开放程度(r=-0.31,P=0.201)及三尖瓣瓣环Z值(r=-0.18,P=0.452)均无明显相关。结论经皮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可作为PA-IVS一期手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右心室、三尖瓣环和肺动脉发育较好的患儿,PBPV较为适用,而三尖瓣瓣环越小,则对动脉导管越依赖,越适于置入动脉导管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