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手段,但存在肝短缺的问题,边缘肝被考虑用于移植手术。静态冷保存边缘肝的效果欠佳,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肝质量是影响移植受长期生存的关键因素,许多试验开始研究新的器官保存技术和修复边缘肝技术。本文就目前常用的肝体外保存方式及新型机械灌注技术在肝移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移植 常温机械灌注 低温机械灌注 亚常温机械灌注 静态冷保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月龄肝在儿童肝移植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器官捐献的101例儿童肝移植和受临床资料。受男46例,女55例;月龄5.8~40.5个月,中位月龄9.0个月。根据月龄,将受分为极小月龄组(26例)、小月龄组(22例)和正常月龄组(53例)。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对受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移植物和受生存率进行比较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极小月龄组肝动脉血栓形成发生率38%(10/26),明显高于正常月龄组的13%(7/53) (χ2=6.6,P<0.017)。极小月龄组术后小肝综合征发生率23%(6/26),小月龄组和正常月龄组无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小月龄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4%(1/26),明显低于小月龄组的27%(6/22) (χ2=5.3,P<0.017)。3组术后3年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88.5%、95.5%和9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P>0.05)。3组受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2.3%、95.5%和9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P>0.05)。结论小月龄肝移植物可安全用于经过严格筛选的儿童肝移植受,受动脉血栓形成和小肝综合征发生率高,但总体生存无影响,且具有一定的免疫耐受优势。

  • 标签: 儿童 肝移植 小月龄供肝 血栓形成 小肝综合征 急性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HO-1)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联合常温机械灌注(NMP)保存大鼠心脏死亡后捐献(DCD)肝移植后对胆管上皮细胞(BEC)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鉴定和扩增SD大鼠的第三代BMMSCs,以及通过Ad/HO-1修饰的BMMSCs(Ad/HO-1/BMMSCs),建立体外稳定的NMP系统装置;采用220只6~8周龄体重200.0~220.0 g雄性SD受体大鼠构建心脏死亡后热缺血30分钟DCD移植肝模型;将220只SD受体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冷保存组(SCS组)、单纯NMP组(NMP组)、BMMSCs联合NMP组(BP组)和Ad/HO-1修饰的BMMSCs联合NMP组(HBP组),每组44只,其中NMP组、BP组和HBP组均进行4 h体外灌注。各组分别于移植术后0d、1d、7d和14d取材并检测相关指标,观察受体生存时间、肝功能以及胆管病理学改变。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EC中细胞角蛋白19 (CK19)表达,TUNEL染色测定凋亡的BEC,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HBP组大鼠术后生存时间较其他各组明显延长[SCS组(5.6±0.8)d比NMP组(18.4±2.0)d、比BP组(20.5±1.5)d、比HBP组(82.5±3.2)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其他各组相比,BP组和HBP组在肝功能、胆管病理学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BEC中CK19蛋白表达显著增加[术后14d:S组(0.81±0.02)比SCS组(0.35±0.03)、比NMP组(0.47±0.02)、比BP组(0.63±0.02)、比HBP组(0.77±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EC的凋亡数量以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明显降低[术后14d:S组(10.0±1.2)%比SCS组(57.3±5.5)%、比NMP组(40.1±4.6)%、比BP组(32.0±2.2)%、比HBP组(13.7±3.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HBP组较BP组相比保护作用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HO-1修饰BMMSCs较单用BMMSCs联合NMP体外保存大鼠DCD肝可以更好地保护移植肝中BEC功能,提高移植术后生存率。

  • 标签: 肝移植 常温机械灌注 间充质基质细胞 胆管上皮细胞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