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强MRI纹理参数鉴别胶质母细胞瘤(GBM)、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s)及单发转移瘤(sMT)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30例GBM、20例PCNSLs及21例sMT患者。应用Mazda软件勾画病灶感兴趣区并提取297个纹理参数,应用Fisher系数、分类错误联合平均相关系数提取(POE+ACC)、交互信息(MI)及三者联合FPM提取法筛选出30个特征参数。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观察者间测量纹理参数的一致性。比较GBM、PCNSLs和sMT纹理参数差异。将30个纹理参数纳入b11数据包进行原始数据分析(RDA)、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非线性判别分析(NDA)统计。结果两名观察者测量30个纹理参数的ICC为0.813~0.892,均≥0.75,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30个纹理参数中,仅S(4,4)SumAverg、Teta3在GBM、sMT和PCNSLs这3种肿瘤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参数在这3种肿瘤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0.01)。b11数据包RDA、PCA、LDA、NDA这4种分析法诊断正确例数分别为41例、40例、67例、62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7.8%、56.3%、94.4%、87.3%。其中,NDA分析法诊断准确率最高。结论增强MRI能够提取定量纹理参数,有助于鉴别脑胶质母细胞瘤、原发性淋巴瘤及单发转移瘤。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阿仑膦酸钠的治疗效果,探讨骨转换指标(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变化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2年至2020年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与骨病专科门诊就诊的409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64.86±7.21)岁。收集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和骨钙素(osteocalcin)等临床资料。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阿仑膦酸钠治疗1年后患者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骨密度分别上升4.84%、2.13%和2.89%(P<0.05)。治疗6个月和1年后,患者β-CTX和骨钙素分别下降77.7%、42.3%和78.2%、49.5%(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阿仑膦酸钠治疗6个月时,β-CTX的变化率每下降10%,治疗1年后,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骨密度的变化率分别上升0.417%、0.127%和0.213%;骨钙素的变化率每下降10%,治疗1年后,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骨密度的变化率分别上升0.582%、0.258%和0.375%。结论阿仑膦酸钠能够显著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以及降低BTMs水平,BTMs对骨密度变化有早期预测作用,能够用于监测阿仑膦酸钠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强MRI纹理参数鉴别胶质母细胞瘤(GBM)、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s)及单发转移瘤(sMT)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30例GBM、20例PCNSLs及21例sMT患者。应用Mazda软件勾画病灶感兴趣区并提取297个纹理参数,应用Fisher系数、分类错误联合平均相关系数提取(POE+ACC)、交互信息(MI)及三者联合FPM提取法筛选出30个特征参数。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观察者间测量纹理参数的一致性。比较GBM、PCNSLs和sMT纹理参数差异。将30个纹理参数纳入b11数据包进行原始数据分析(RDA)、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非线性判别分析(NDA)统计。结果两名观察者测量30个纹理参数的ICC为0.813~0.892,均≥0.75,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30个纹理参数中,仅S(4,4)SumAverg、Teta3在GBM、sMT和PCNSLs这3种肿瘤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参数在这3种肿瘤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0.01)。b11数据包RDA、PCA、LDA、NDA这4种分析法诊断正确例数分别为41例、40例、67例、62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7.8%、56.3%、94.4%、87.3%。其中,NDA分析法诊断准确率最高。结论增强MRI能够提取定量纹理参数,有助于鉴别脑胶质母细胞瘤、原发性淋巴瘤及单发转移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晚期使用胎儿电子监护与胎儿宫内窘迫、围产儿死亡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分娩1890例产妇,妊娠晚期常规进行胎儿电子监护为观察组;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1786例使用传统监护方法为对照组。结果两组孕妇孕期胎儿宫内窘迫诊断情况是,观察组胎儿窘迫1015例,53.37%,对照组321例,占18.16%。分娩结局;观察组在胎儿宫内窘迫、正常围产儿死亡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使用胎儿电子监护监测胎儿可提高胎儿宫内窘迫的检出率,及时纠正胎儿宫内窘迫和缩短宫内窘迫时间,从而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