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患者版Caprini评分微信小程序(简称为“患者版Caprini评分”)与医师评估的Caprini评分的一致性。方法该研究为诊断性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2至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风湿免疫科、妇科骨科的住院患者。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在汉化的患者版Caprini评分表的基础上开发微信小程序,患者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微信小程序,自行录入身高、体重等相关评估内容,小程序根据输入的内容自动计算分数并给出危险分层;同时,医师对于同一患者完成传统的Caprini评分并给出危险分层,对二者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研究共纳入患者200例,年龄(59.6±13.9)岁,女性112例(56.0%),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者184例(92.0%)。患者版Caprini评分与医师评估的Caprin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2.5)分比(4.7±2.5)分,P=0.336]。患者评估所用时间比医师所用时间长[(2.4±1.2)min比(2.0±1.0)min,P<0.000 1]。通过患者版医生评估的Caprini评分得到的高危极高危患者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9(84.5%)比166(83.0%),χ2=0.165,P=0.684]。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版Caprini评分与医师评估的Caprini评分相关性良好(r=0.98,P<0.000 1)。Cohen′s κ相关系数评价结果显示患者版Caprini评分与医师评估的Caprini评分所得患者危险分层的一致性极好(κ=0.97,P<0.000 1)。Bland-Altman法评估结果显示仅有3.0%(6/200)的评估分数偏倚较大,不在95%置信区间之内,证明偏倚属于小概率事件,推断患者版Caprini评分与医师评估的Caprini评分的一致性较好。结论患者版Caprini评分与医师评估的Caprini评分的一致性好。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危险性评估 Caprini风险评估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ABCB1ABCG2基因多态性与吉非替尼治疗反应性之间的关系,建立疗效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应用吉非替尼治疗的176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ABCB1ABCG2基因多态性。根据吉非替尼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分为缓解组未缓解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ABCB1ABCG2基因多态性、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治疗后未缓解的影响因素,结合ABCB1ABCG2基因多态性构建吉非替尼疗效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结果随访期间5例患者失访,7例患者因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最终缓解组纳入108例,未缓解组纳入56例。缓解组ABCB1基因rs2032582位点GG、GT、TT分型例数分别为49、50、9例,非缓解组分别为12、35、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6,P=0.008);缓解组ABCG2基因rs2231137位点GG、GA、AA分型例数分别为13、72、23例,非缓解组分别为11、4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P=0.021)。治疗前缓解组未缓解组患者血清CEA水平分别为(34.28±5.11) ng/ml(37.88±7.0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P<0.001);两组患者CA125水平分别为(27.24±6.50) U/ml(33.31±6.09)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ABCB1基因rs2032582位点TT基因型(OR=12.99,95%CI为3.17~53.23,P<0.001)、ABCG2基因rs2231137位点GG(OR=7.75,95%CI为1.36~44.07,P=0.021)GA基因型(OR=6.94,95%CI为1.47~32.84,P=0.015)、CA125(OR=1.18,95%CI为1.10~1.28,P<0.001)均为EGFR突变NSCLC患者治疗后未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未缓解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2(95%CI为0.86~0.94)。结论NSCLC患者ABCB1基因rs2032582ABCG2基因rs2231137多态性与吉非替尼疗效相关,二者结合血清CA125所构建的列线图或可预测吉非替尼疗效。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危险因素 吉非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左心室射血分数轻度下降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中行左束支起搏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因慢性心衰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行左束支起搏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入选标准:①窦性心律、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时限≥150 ms;②经优化药物治疗>3个月后仍有慢性心衰的症状、体征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36%~50%;③同意植入双腔起搏器行左束支起搏。随访6个月,比较术前与术后QRS时限、起搏参数、临床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结果共入选11例患者,其中男7例(63.63%,7/11),年龄(64.27±12.85)岁。11例患者左束支起搏均成功,成功率100%。QRS时限从术前的(167.09±9.69)ms缩窄为(114.91±15.1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中和术后6个月相比,起搏阈值、感知参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9.09±119.70) Ω对(588.82±84.99) Ω,P<0.001];心功能(NYHA分级)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5±0.52)级对(1.45±0.52)级,P<0.001);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显著下降[(954.27±287.72)pg/ml对(229.10±69.08)pg/ml,P=0.023);左心室射血分数(44.00%±5.33%对54.73%±4.92%,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9.18±6.08)mm对(53.64±5.66)mm,P=0.01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45.55±6.15)mm对(36.36±5.37)mm,P=0.001]、左心房内径[(46.45±6.47)mm对(43.27±6.42)mm,P=0.002]、二尖瓣反流程度(2.14±0.95对1.45±0.79,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左心室射血分数轻度下降的慢性心衰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左束支起搏成功率高,术后随访6个月起搏参数稳定,临床心功能显著改善。

  • 标签: 起搏器,人工 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左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起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