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尖足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性瘫痪患儿10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35例)、B组(36例)、C组(36例)。BTX-A注射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注射剂量分别为3 U/kg、4 U/kg、5 U/kg,注射后每组均给予4个疗程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采用改良Tardieu量表(MTS)评定腓肠肌痉挛程度,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GMFM-88)及儿童平衡量表(PBS)评估患儿粗大运动D、E区及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后,3组患儿MTS、关节角度R1及R2、PBS、GMFM的D区及E区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注射BTX-A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 U/kg、4 U/kg、5 U/kg的BTX-A注射联合康复训练均能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尖足状态,但不同剂量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推荐剂量为3 U/kg。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及肌张力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2~5岁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失访2例,未完成6个月康复治疗3例;治疗组失访1例,未完成6个月康复治疗3例;最终纳入对照组33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作业疗法、运动疗法、推拿、物理因子治疗等,每项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5次,治疗3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1周开始下个疗程康复治疗,共治疗6个疗程(6个月);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镜像视觉反馈训练,治疗时间为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5次,治疗3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1周开始下个疗程康复治疗,共治疗6个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肌电积分值(iEMG)对2组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和肌张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后,2组患儿FMA评分[治疗组(32.38±4.79)和(38.24±4.83)分;对照组(28.30±5.68)和(32.79±5.49)分]、PDMS-FM总评分[治疗组(123.74±16.54)和(145.68±13.43)分;对照组(111.21±17.62)和(123.94±15.83)分]、抓握能力评分[治疗组(31.68±6.28)和(37.41±5.39)分;对照组(26.79±5.74)和(31.82±4.98)分]和视觉运动整合评分[治疗组(92.06±11.34)和(108.26±8.40)分;对照组(84.42±12.12)和(92.12±11.08)分]分别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及治疗后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评分[治疗组(2.26±0.83)和(1.85±0.89)分;对照组(2.18±0.88)和(1.82±0.95)分]和iEMG值[治疗组(16.27±3.17)和(14.26±3.50)μV;对照组(16.88±3.15)和(15.00±3.09)μV]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视觉反馈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的上肢功能,但不能降低肌张力。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BoNT-A)治疗儿童流涎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纳入40例流涎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BoNT-A注射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引导下进行,在超声引导下将BoNT-A注射至每个患儿的双侧腮腺及下颌下腺,每侧腮腺各取2个点,共4个点,每个点均注射10 U;每侧下颌下腺取1个点,A组每点注射10 U,B组每点注射20 U。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8周、12周,采用教师分级法(TDS)、流涎商数和Saxon测试分别对2组患儿的流涎情况进行评估,并观察注射后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儿治疗前TDS分级评分、1 min流涎量、流涎商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各时间点的TDS分级评分、1 min流涎量、流涎商数评分均降低(P<0.05)。2组患儿治疗后同时间点TDS分级评分、1 min流涎量、流涎商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 U、20 U BoNT-A注射均可改善儿童流涎症的临床症状,超声引导下注射精确、安全,未观察到注射后严重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