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夹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策略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4月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19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未破裂动脉瘤4例,余15例均为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及其与后床突的关系等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其中10例采用经额眶颧入路,5例采用经翼点入路,4例采用经颞下入路。术中采用吲哚箐绿荧光造影观察手术夹闭的效果,术后次日行CT血管成像复查;术后6个月开始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19例患者中,动脉瘤完全夹闭17例,动脉瘤包裹加固2例。术后6例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2例因小脑梗死导致眩晕和小脑性共济失调,1例偏瘫,1例昏迷。其中3例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后2个月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0.0±8.1)个月(6~50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37 d因肺部感染死亡。18例患者6个月随访时的mRS 0~1分10例,2分3例,3分3例,4分2例。结论开颅夹闭手术是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临床根据动脉瘤的具体形态学特征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基底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夹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策略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4月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19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未破裂动脉瘤4例,余15例均为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及其与后床突的关系等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其中10例采用经额眶颧入路,5例采用经翼点入路,4例采用经颞下入路。术中采用吲哚箐绿荧光造影观察手术夹闭的效果,术后次日行CT血管成像复查;术后6个月开始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19例患者中,动脉瘤完全夹闭17例,动脉瘤包裹加固2例。术后6例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2例因小脑梗死导致眩晕和小脑性共济失调,1例偏瘫,1例昏迷。其中3例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后2个月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0.0±8.1)个月(6~50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37 d因肺部感染死亡。18例患者6个月随访时的mRS 0~1分10例,2分3例,3分3例,4分2例。结论开颅夹闭手术是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临床根据动脉瘤的具体形态学特征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基底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五虫通络胶囊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恢复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服的奇偶数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常规辅助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为服用五虫通络胶囊,对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主要包括疗效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等。结果:在疗效方面,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IHSS分值方面,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I指数方面,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五虫通络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五虫通络胶囊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恢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