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康复护理用于精神分裂症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认知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依从度、GSES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理总依从度96.00%高于对照组82.00%(P<0.05)。护理前,两组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康复护理用于精神分裂症中的效果显著,提升护理依从度,改善患者自我效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给予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强化康复护理对其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入选的研究对象一共84例,最早、最晚入院时间分别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数据分组参考随机原则,全体患者被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42例。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给予观察组实施强化康复护理,对比护理干预前后两个不同时段患者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差距很小,不具备构成统计学意义的条件;干预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以构成统计学差异。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强化康复护理有利于其肢体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与中强度持续有氧训练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运动康复分层低危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PCI术后运动康复分层低危患者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组(高强度间歇组,22例)和中强度持续有氧训练组(中强度持续组,21例)。2组患者均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训练,高强度间歇组采用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训练方案(80%峰值功率,3 min高强度运动、2 min间歇,每次训练8组,共40 min,每周3次),中强度持续组采用中强度持续有氧训练方案(60%峰值功率,持续训练,每次40 min,每周3次)。训练前、训练12周后(训练后),采用超声检查、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2组患者的心脏功能及运动耐力,并采用36条目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中部分条目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评估。结果训练前,2组患者心脏功能、运动耐力及生存质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训练前比较,2组患者训练后心脏功能、运动耐力及生存质量指标均改善(P<0.05)。与中强度持续组训练后比较,高强度间歇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64.95±4.13)%]、每搏输出量[(62.19±7.21)ml]、峰值功率[(87.86±3.20)w]、峰值摄氧量[(21.69±0.95)ml/kg/min]结果较为优异(P<0.05)。结论与中强度持续有氧训练比较,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可以较好地改善PCI术后运动康复分层低危患者的心脏功能及运动耐力,但对短期生存质量无明显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智能化居家康复对脑卒中残疾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在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签约残疾人中脑卒中残疾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5例,对照组给予家医签约常规临床治疗管理,自行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智能化居家康复干预。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Berg平衡量表(BB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 QOL-BRIEF)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功能和生存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对象MBI和BBS及WHO QOL-BRIEF评分差异性不明显(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治疗后MBI和BBS及WHO QOL-BRIEF评分比较(均P<0.05)。结论:脑卒中残疾者应用智能化居家康复能很好地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诊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影响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来我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急诊患者188例,按照随机摇号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SDS与SAS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医院急诊科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效果显著并且能增强患者接受治疗的配合度,同时提升患者对医院急诊科的满意度,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