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机械电气设备的设计创新与可持续性评估。首先介绍了机械电气设备设计创新的意义和挑战,阐述了可持续性评估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接着,列举了关键技术和方法,包括智能化设计、材料选择和生命周期评估等,以支持设计创新和可持续性评估的实施。然后,详细探讨了机械电气设备设计创新和可持续性评估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最后,总结了设计创新和可持续性评估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并强调了其在推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5例,实验组患者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消化内科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三联抗菌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三联抗菌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过治疗后,19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对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实验组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过治疗后, 25例显效, 19例有效, 1例无效,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实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比差异显著 (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合临床实践提出的感染性胰腺坏死(IPN)影像学分型中各型IPN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胆外科收治的126例IPN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70例(55.6%),女性56例(44.4%),年龄[M(IQR)]44(17)岁(范围:12~87岁)。重症急性胰腺炎(SAP)67例(53.2%),中重症急性胰腺炎59例(46.8%)。所有病例均符合IPN诊断标准。根据CT图像中显示的感染坏死部位不同,将病例分为Ⅰ型(中央型IPN)、Ⅱ型(外周型IPN)、Ⅲ型(混合型IPN)和Ⅳ型(孤立型IPN),分别为21例、23例、74例和8例;另根据治疗策略不同分为创伤递升式(Step-up)治疗策略(Step-up组)和跨越式(Step-jump)治疗策略(Step-jump组),分别为109例和17例。分别采用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各组临床指标及患者预后的差异。结果各型IPN患者在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等级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其他三型IPN合计相比,Ⅳ型IPN患者的总住院时间[69(40)d 比19(19)d]及总住院费用[32.3(41.9)万元比6.0(7.8)万元]均明显增加(Z=-4.041、-3.972,P值均<0.01)。Ⅳ型IPN患者残余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三型IPN合计(χ2=16.350,P<0.01)。各型IPN患者不同治疗分组之间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ep-up组总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少于Step-jump组[19(20)d比33(35)d,Z=-2.052,P=0.040;5.9(8.0)万比12.2(10.9)万元,Z=-2.317,P=0.020]。Ⅳ型IPN中Step-up组住院费用高于Step-jump组[33.0(57.8)万元比14.1万元,Z=-2.000,P=0.046]。Step-up组残余感染发生率[17.4%(19/109)]低于Step-jump组(10/17)(χ2=11.980,P=0.001)。结论Ⅳ型IPN患者的感染坏死程度较其他三型更重,患者住院时间更长,住院费用更高。Step-up模式治疗IPN是安全有效的,Step-jump模式可用于治疗位置深在、常规引流方式难以抵达或以“干性坏死”为主的感染病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老年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研究起始-截止时间分别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共有案例对象70例入组,从老年冠心病病例对象中筛取,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案例对象进行分组(每组35例),分别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治疗(观察组)与阿司匹林单独用药治疗(对照组),评估其临床实践价值。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14%(34/35)高于对照组患者82.86%(29/35),(p<0.05);观察组中患者治疗过程恶心、胃黏膜出血、皮疹、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1.42%(4/35)与对照组5.71%(2/3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治疗方案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参考应用。
简介:摘要:电力传输与分配系统的安全性分析与优化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力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以及电力分配系统的基本原理,然后对电力系统安全性指标与评价方法进行了阐述。随后,分析了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与安全性评估、电力系统潮流分布分析及优化、电力传输线路安全性分析等具体内容。接着,探讨了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智能维护技术、智能优化调度系统在电力分配中的应用、新型材料在电力传输中的应用以及微网技术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优化。最后,总结了在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对于电力传输与分配系统安全性分析与优化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