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髋关节置换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0例(63髋)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25髋)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A组),36例(38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观察两组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术后1、3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B组明显高于A组,疼痛发生率及翻修率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臼或股骨侧骨溶解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股骨柄松动明显少于A组(P<0.05),髋臼磨损或松动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患者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全髋关节置换,且疼痛及翻修率较高,因此对于该类老年患者推荐全髋关节置换治疗。

  • 标签: 老年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髋关节置换 人工股骨头置换 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和髋关节表面置换在临床上治疗髋臼骨折后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断入院的44例髋关节骨折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22例,A组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进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随访3年,A组22例患者中,髋关节功能优16例,良2例,可4例,优良率为81.82%;B组22例患者中,髋关节功能优20例,良2例,可0例,优良率为10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骨折后的骨关节炎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的疗效优于全髋关节置换。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表面置换 髋臼骨折 骨关节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喙锁韧带断裂的肩锁关节完全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喙锁韧带断裂完全脱位的病例,以“喙肩韧带移位法”进行了手术治疗,这种方法在作为修复的材料而言,使用了自身生的韧带,它比其他一切人工材料都要优越,而且能够在同一视野内转移,又能够很好地保持转移韧带的血运,结果由于没有使用金属内固定材料,因而就没有导致过度的固定力作用于肩锁关节,所以术后的运动范围就不受限制。全部的病例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结论这一术式既能适用于陈旧性脱位的病例,也能适用于新鲜脱位的病例,还适用于锁骨外侧形成的假关节病例以及其他疾患。肩锁关节的作用,是作为上肢运动的支点而发挥其机能,从解剖学以及生物力学上来看,我们认为喙肩韧带移位法是更为适合的修复重建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肩锁关节完全脱位 喙锁韧带断裂 喙肩韧带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7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住院号单双分为观察组83例,对照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进术中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变化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术前1d和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略低于术前1d和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与术前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例(2.41%)发生下肢深静血栓,对照组8例(10.81%)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术中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可有效改善髋关节置换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液高凝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