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止咳化痰汤在治疗痰热郁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痰热郁肺型慢阻肺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止咳化痰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炎症因子(IL-6、CRP、PCT)变化,以判定其临床疗效差异,为中药应用于痰热阻肺型慢阻肺疾病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并由此制定可行的治疗思路与方案。结果:治疗前两组IL-6、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IL-6、CRP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肺功能FVC、FEV1、FEV1/FVC、FEV1/FVCma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止咳化痰汤在改善痰热郁肺型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方面短期效果不明显,在炎症指标方面(IL-6、CRP)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适合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6分钟步行距离(6MWD)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频繁急性加重表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其中,频繁急性加重表型5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频繁急性加重表型48例。检测各组NLR、RDW、6MWD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频繁急性加重表型的NLR水平高于非频繁急性加重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643,敏感度72.92%,特异度62.26%。2组间RDW水平、6MW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频繁急性加重表型患者NLR水平升高,对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频繁急性加重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1例8岁女性患儿,因阵发性呼吸困难,于2019年7月19日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完善检查后考虑为肺淋巴管瘤,行开胸探查术,术中见瘤体弥漫分布,切取部分组织行病理检查。结合病史、CT影像及术后病理,患儿被诊断为弥漫性肺淋巴管瘤病。尝试口服西罗莫司治疗,起始剂量为每12 h 0.9 mg,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并调整药物剂量使浓度维持在10~15 ng/ml, 2周后患儿呼吸困难得到改善,但出现顽固性乳糜胸,考虑与手术形成创面有关。患儿长时间带胸腔引流管,予以10 mg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溶解于20 ml生理盐水中,注射至引流管中以减少胸腔积液的渗出,注射3次后成功拔除引流管。但2个月后患儿病情反复,尽管进行了积极的治疗,但患儿最终死于呼吸衰竭,病程接近1年。弥漫性肺淋巴管瘤病发病年龄越小,预后越差,手术切除可能并不适合如此弥漫的病灶,且有造成顽固性乳糜胸的风险,进一步的研究应该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靶向药物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接受临床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资料 100例,给予 100例患者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进行治疗,一共治疗 4周,观察 10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接受 4周治疗之后,痊愈 62例,显效 17例,有效 15例,无效 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94.0%,产生不良反应 6例,不良反应出现几率为 6.0%。结论:对于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给予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与克拉霉素三联疗法进行治疗效果理想,出现不良反应较少,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血液透析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及预防。方法 样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管理的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阻塞患者58例,运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9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施以常规护理联合综合干预护理,然后比较2组患者自体动脉内瘘阻塞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血液透析者患者行综合干预护理之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满意度明显提升,实验组自体动脉内瘘阻塞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加快了疾病治愈速度。结论 综合干预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护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疗效明显,可有效降低自体动脉内瘘阻塞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脑照射后小鼠海马(CA)1区损伤的表现,探讨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CIHH)预处理对全脑照射后小鼠记忆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法将48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健康对照组、CIHH组、单纯照射组(IR)和CIHH+IR组。IR组采用6 MV X射线单次10 Gy全脑照射构建脑损伤模型。CIHH处理为小鼠在接受照射前置于低压氧舱预处理。Mirror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以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应用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的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微管相关蛋白(DCX)在海马齿状回(DG)颗粒下区(SGZ)的表达来评价神经发生情况。结果全脑照射后30 d,IR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01),目标象限内探索时间减少(P<0.001)。X射线引起小鼠CA1区神经元细胞排列紊乱、神经元细胞变性、坏死,小鼠CA1区DCX表达量明显减少。与IR组比较,CIHH+IR组可使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2.08±0.26)次vs. (0.83±0.24)次,P<0.001],目标象限内探索时间增加[(14.12±0.82)s vs. (7.42±0.73)s],P<0.001]。小鼠CA1区神经元变形、坏死减少,排列紊乱改善,CA1区DCX表达量增加。结论CIHH预处理对放射性海马损伤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一次性头皮针联合吸氧管“∞”型固定在留置胃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院内留置胃管患者共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的3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胃管方式,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的3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头皮针联合吸氧管“∞”型固定留置胃管的操作方法,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留置胃管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采用次性头皮针联合吸氧管“∞”型固定留置胃管的操作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健康体检人群胃早癌及癌前疾病筛查工作中应用胃镜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接受健康查体者60例,设为观察组;将同期由于消化道相关症状接受检查的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胃镜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男性明显比女性多;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疾病发生率均会随患者的年龄增长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上消化道相关症状的体检者来说,有必要行胃镜检查;有必要针对≥45岁的体检者开展胃镜体检筛查;胃镜活检病理对于判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萎缩和肠化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Hp感染与胃癌前疾病消化道症状可能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整体辨证护理促进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对依据诊断标准慢性支气管炎予以确诊的患者共计60例临床资料抽取,研究场所为我院,研究时段设置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随机做有效分组操作,每组以30例为基数;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中医整体辨证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症状消退时间均呈更短显示(P<0.05)。观察组病患在接受各项护理干预措施后,在负性情绪评分方面显示出更低数据水平(P<0.05)。经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评比,观察组所得值更高(P<0.05)。结论: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中医整体辨证护理,可有效促进病情缓解速度,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增强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