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人类探索和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人群在特殊自然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特殊自然环境有其相对独特环境特点,不仅可导致人机体发生病理生理变化和新陈代谢紊乱,而且可对眼部造成影响,需要关注维持正常视功能。本文总结了高原缺氧、太空微重力、深水、黑暗、寒冷及空气污染等特殊自然环境对眼压影响,并探讨眼压在这些特殊自然环境下改变机制,以期为临床诊疗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眼内压 高海拔 失重 黑暗 空气污染
  • 简介:摘要沙眼曾是我国首位致盲性眼病,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终于消灭了致盲性沙眼。沙眼衣原体发现及相关研究为防控沙眼提供了科学依据。建国70年来在沙眼防控过程中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长期改水改厕,改善环境卫生,加大基层医疗投入,三级医疗网络建设不断完善,新农合全面覆盖,医疗可及性和药物可获得性大大提高,在这些全面防控措施下最终实现了消灭致盲性沙眼。本文回顾了我国沙眼防控历程,包括沙眼广泛流行期(建国之前)、沙眼病原体发现与沙眼全面有效防控(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之前)、有效遏制沙眼(改革开放后~1999年)、实现消灭致盲性沙眼(2000年之后)等几个阶段。(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89-295)

  • 标签: 沙眼 防盲
  • 简介:摘要筛板变形与血流减少一直被视作青光眼视神经轴突损伤首发因素。病理性眼压升高与青光眼发生发展间有紧密关系。通过OCT技术衡量筛板及周边参数随眼压变化来研究青光眼发病机制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筛板深度(LCD)、筛板前表面厚度(PTT)、筛板曲率指数(LCCI)以及视盘血管密度等参数均与眼压具有相关性。眼压升高可对筛板结构和血流双重作用而影响青光眼进展。但眼压作用并非影响筛板唯一因素。(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45-151)

  • 标签: 青光眼 筛板 眼压 相干光断层扫描 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血管内皮瘤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全身软组织、肝、肺、骨等部位罕见交界性或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一般呈浸润性生长,偶尔也会出现转移。眼部血管内皮瘤为一种更为罕见血管瘤类型,目前尚缺乏针对其良恶性定位及统一诊疗指南。眼部血管内皮瘤多原发于眼眶,也可原发于眼睑及泪器。临床表现为眼睑肿胀、眼球突出,影像学检查常显示肿瘤局部浸润生长伴眶骨壁破坏,全身转移较为罕见。病理改变多为血管源性内皮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显示内皮细胞因子CD31、CD34阳性。治疗方式以局部完整切除肿瘤为主,但术中应注意该肿瘤出血倾向。手术切除辅以放化疗依然是原发于眼眶血管内皮瘤较为稳妥治疗方案。(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357-363)

  • 标签: 血管内皮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压高低与儿童近视屈光度数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17年3─7月在河南安阳城区开展"安阳儿童眼病研究"随访小学六年级学生2 126例,年龄为(12.2±0.4)岁。采用自动电脑验光仪测量睫状肌麻痹后屈光度并计算等效球镜度(SE),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IOP),非接触光学测量仪Lenstar LS900获得眼轴长度、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等数据。将受检者IOP按照三分位数,分为低[IOP<14 mmHg(1 mmHg=0.133 kPa)]、中(14 mmHg≤IOP≤16 mmHg)和高水平组(IOP>16 mmHg)。正视组定义为-0.5 D≤SE≤0.5 D,远视组定义为SE>0.5 D。近视组定义为SE<-0.5 D,其中分为低度近视组(-0.5 D≤SE<-3.0 D)、中度近视组(-6.0 D≤SE<-3.0 D)和高度近视组(SE<-6.0 D)。统一纳入右眼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线性回归模型分析IOP与屈光度关系。结果:所有受检者IOP为(15.06±3.40)mmHg,SE为(-1.36±2.08)D。低、中和高IOP水平组近视屈光度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3,P=0.021)。低IOP水平组SE为(-1.22±1.96)D,明显低于高IOP水平组[(-1.52±2.22)D](P=0.021)。不同屈光不正类别的IO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95,P=0.029)。远视组IOP最低[(14.77±3.31)mmHg],高度近视组IOP最高[(16.32±3.55)mmHg],2组IOP相差1.55 mmHg(P=0.047)。以IOP为因变量,校正相关因素后线性回归模型中,显示较高IOP与较高近视程度明显相关(β=-0.168,P=0.013)。结论:较高眼压与较高近视程度明显相关,眼压在儿童青少年近视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作用,但因果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眼压 近视 儿童
  • 简介:摘要类淋巴系统首次于中枢神经系统研究中提出,后被证实在眼中发挥着清除代谢废物及神经毒性物质作用。类淋巴系统功能障碍可加重青光眼视网膜中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而青光眼视神经筛板结构所处力学环境异常变化可通过干扰类淋巴系统功能,进一步加重筛板处轴浆流运输阻滞及代谢物质清除障碍。筛板处力学环境变化与筛板形态结构密切相关,筛板形变及筛板缺损等异常改变可显著影响类淋巴系统对神经毒性物质清除效率。类淋巴系统发现有助于从新角度重新思考正常眼压青光眼及青光眼进展期患者视神经损害机制,为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方向。(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193-199)

  • 标签: 青光眼 类淋巴系统 废物清除 β-淀粉样蛋白 跨筛板压力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远像光屏进行阅读学习效果与舒适性。方法前瞻性交叉试验。于2021年7月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招募成年受试者39人,男性16人,女性23人,年龄(26.4±4.5)岁。按区组随机方法决定先用印刷品阅读(19人)和先用远像光屏阅读(20人),先后阅读打印在纸张上(印刷品)和显示在远像光屏上数字校正表,之间休息2 h。记录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及阅读正确率,记录每次阅读前后视力(最小分辨角对数)、屈光度数、闪光融合频率(CFF)、视疲劳评分、立体式锐度等变化值。定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受试者阅读印刷品阅读速度、阅读正确率、阅读效率分别为(41.2±11.6)组/min、80.7%±13.3%和(32.4±7.4)组/min,阅读远像光屏阅读速度、阅读正确率、阅读效率分别为(41.7±11.1)组/min、76.4%±12.6%和(31.1±6.4)组/min,阅读速度(t=-0.462,P=0.648)和阅读效率(t=1.954,P=0.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阅读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6,P=0.032)。受试者在阅读印刷品后右眼和左眼视力分别下降0.014±0.032、0.013±0.050,而阅读远像光屏后分别提高0.007±0.033、0.007±0.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右眼t=2.592,P=0.013;左眼t=2.154,P=0.038)。阅读印刷品后右眼、左眼近视度数分别增加(0.07±0.29)和(0.06±0.24)D,阅读远像光后则分别增加(0.01±0.29)和(0.02±0.28)D;阅读印刷品后CFF降低(0.1±1.0)Hz,阅读远像光屏后增加(0.3±1.2)Hz;阅读印刷品和远像光屏后视疲劳主观量表评分均增加;但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远像光屏进行阅读不影响阅读效率或额外增加视疲劳程度,能够避免近距离阅读印刷品引起视力下降。

  • 标签: 近视 阅读 视敏度 远像光屏
  • 作者: 张纯 吴倩如 张頔 王宁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眼部神经损伤的保护重建保护与康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19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100730
  • 简介:摘要青光眼是由于视神经病变导致视野缺损一种不可逆神经退行性病变,其典型病理表现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丢失。病理性眼压升高为青光眼主要危险因素。然而在许多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中,即使眼压正常,患者仍出现进展性视神经损伤及视野缺损,说明除了高眼压因素外,非眼压因素在青光眼发病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本文介绍微循环障碍、自由基、跨筛板压力梯度变化、兴奋性毒性反应、神经营养因子剥夺、轴浆断流、免疫失衡、胶质细胞活化这些非眼压因素在青光眼视神经损伤过程中作用。(中华眼科杂志,2020,56:549-556)

  • 标签:
  • 作者: 张纯 王宁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21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眼部神经损伤的重建保护与康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19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100730
  • 简介:摘要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中国青光眼指南(2020年)》(以下简称《指南》)基于我国基本国情,结合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可为我国青光眼临床诊疗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和建议。眼科界应对《指南》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拓展其传播渠道和覆盖范围,以期充分发挥《指南》对临床工作指导作用;还应注重对《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和后效评价,在临床工作中检验《指南》可靠性和适用性,推动青光眼循证实践;同时应不断积累和反馈证据,以促进《指南》更新和完善,从而构建良好证据生态系统,以期不断有效助力我国青光眼临床诊疗水平提高。(中华眼科杂志,2021,57:161-165)

  • 标签: 青光眼 循证实践 诊疗准则 评价研究 生态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中央与周边厚度差异对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邯郸眼科医院测量健康人群336例(336眼),来自邯郸眼科研究。运用Orbscan-II测量角膜中央厚度(CCT)、角膜最薄点(TCP)以及3、4、5、6、7 mm处颞侧、上方、鼻侧及下方角膜厚度;通过计算3、4、5、6、7 mm区域角膜厚度与中央厚度比值,得到反映角膜中央与周边厚度差异角膜厚度指数(CTI)。通过眼反应分析仪(ORA)测量角膜迟滞系数(CH)、角膜阻力因子(CRF);采用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相关分析CH、CRF与角膜厚度及年龄之间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7 mm CTI总体分布中两端最大5%与最小5%两组之间CH和CRF差异。结果:研究对象4、5、6、7 mm角膜厚度与年龄均呈负相关(r=-0.15,P=0.003;r=-0.23,P<0.001;r=-0.33,P<0.001;r=-0.41,P<0.001),且随直径增大相关性逐渐增加;角膜最薄点、CCT及3 mm区域角膜厚度与年龄无相关性。5、6、7 mm CTI与年龄呈负相关(r=-0.18,P=0.001;r=-0.27,P<0.001;r=-0.27,P<0.001),3、4 mm CTI与年龄无相关性。CH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CRF与年龄呈负相关(r=-0.15,P=0.006)。CH与3、4、5、6 mm CTI呈负相关(r=-0.13,P=0.023;r=-0.14,P=0.010;r=-0.15,P=0.008;r=-0.13,P=0.019),CRF与3、4、5、6 mm CTI也呈负相关(r=-0.21,P<0.001;r=-0.24,P<0.001;r=-0.26,P<0.001;r=-0.16,P=0.005)。7 mm CTI位于总体分布中两端最大5%与最小5%两组之间比较,CH和CR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06;t=2.78,P=0.009)。结论:随年龄增加,健康人群CCT变化不大而周边厚度明显下降。CCT与周边厚度差异较大角膜可能存在抵抗眼内压及外力作用能力下降风险。

  • 标签: 角膜厚度 角膜迟滞系数 角膜阻力因子 角膜厚度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扫描信号强度(SS)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量正常人黄斑浅层血流密度影响。方法:系列病例研究。对2020年9—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进行健康体检某事业单位在职职工进行系统眼科检查,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OCTA测量平均黄斑节细胞内丛状层(mGCIPL)厚度和黄斑6 mm×6 mm浅层血流密度。提取血流密度(VD)、灌注密度(PD)和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等参数。纳入SS为8、9、10患者,并分为SS8组、SS9组和SS10组。取右眼数据用于统计学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分析比较3组间VD、PD和FAZ参数之间差别。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黄斑VD和PD之间相关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S、年龄、性别、等效球镜度(SE)以及mGCIPL厚度对黄斑浅层血流影响。结果:75例(75眼)健康人纳入研究,其中SS8组20眼,SS9组20眼,SS10组35眼。黄斑总体VD在SS8、SS9和SS1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9.86,P<0.001)。黄斑总体PD在SS8、SS9和SS1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25.51,P<0.001)。3组间FAZ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分析显示黄斑总体VD和总体PD呈正相关(r=0.978,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平均mGCIPL厚度值每减少1 μm,总体VD减少0.05 mm-1,总体PD减少0.002;SS每减少1个单位,总体VD减少0.55 mm-1,总体PD减少0.02。年龄、性别和SE对VD和PD无影响。结论:在SS为8以上扫描中,正常人黄斑FAZ血流参数无明显差别,但是在黄斑VD和PD不同信号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在解读旁中心凹区域血流参数时需要考虑信号强度差别带来影响。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信号强度 黄斑血管密度
  • 作者: 王宁利 接英 陶芳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100730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 教育部出生人口健康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32
  • 简介:摘要本文于2020年3月2日预出版于中华眼科杂志官网。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眼科工作者在抗击疫情中积极行动起来。本文结合目前最新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以及在疫情防控中实践经验,针对眼部是否为2019-nCoV感染途径、眼科医师疫情期间临床工作防护、2019-nCoV眼部感染及临床表现以及公众眼部防护科普教育等进行阐述,指出眼科目前应关注问题和积极开展工作环节,并给予指导意见,希望能为疫情科学防控和精准施策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30-332)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结膜炎,病毒性 感染控制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近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眼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引起国家高度关注。2018年,国家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个部委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把近视眼防控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本文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防控现状和特点,剖析现阶段相关工作重点和难点,以期为我国近视眼防控提供科学思路和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41-244)

  • 标签: 近视 预防卫生服务 儿童 青少年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单眼发病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与其对侧眼和健康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青光眼门诊确诊为POAG单眼发病、对侧眼正常患者(POAG组)以及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对所有参与者进行系统眼科检查,应用高分辨率频域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测量SFCT及距黄斑中心凹鼻侧和颞侧500、1 000、2 000 μm共7个位置脉络膜厚度。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脉络膜厚度在POAG组患眼与对侧眼差异。应用协方差分析比较POAG组患眼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脉络膜厚度差异。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性别、等效球镜度数、视野平均缺损值对POAG组患眼黄斑各个位置脉络膜厚度影响。结果POAG组纳入75例患者(平均年龄46岁,男性48例,女性27例),健康对照组纳入61名(61只右眼)健康受试者(平均年龄44岁,男性34名,女性27名)。POAG组患眼SFCT为(244.41±83.18)μm,其对侧眼SFCT为(254.28±88.92)μ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SFCT为(272.98±55.87)μm,校正年龄、性别和等效球镜度数后,POAG组患眼与健康对照组SF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AG组患眼在距离黄斑中心凹鼻侧2 000 μm处脉络膜厚度为(167.84±70.44)μm,其对侧眼为(188.84±89.06)μ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P<0.01)。POAG组患眼与其对侧眼及健康对照组在距黄斑中心凹鼻侧和颞侧其他距离处脉络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OAG患眼SFCT变薄与视野平均缺损值下降(β=14.66,P<0.05)和近视屈光度数增高(β=14.95,P<0.01)有关,与年龄和性别无关(均P>0.05)。结论单眼发病POAG患眼SFCT较对侧眼和健康人未见明显变薄,仅黄斑鼻侧2 000 μm脉络膜薄于对侧眼。视野缺损严重程度及近视屈光度数程度与SFCT变薄相关,提示脉络膜变薄可能参与青光眼发生、发展过程。(中华眼科杂志,2021,57:194-200)

  • 标签: 青光眼,开角型 视觉,单眼 黄斑 脉络膜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随着远程医疗会诊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型筛查方式应用,采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被证明有潜力为青光眼筛查提供一种有效而快捷方式。人工智能算法在基于基线检查结果对未来病情变化如视野、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做出预测方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本文提出目前人工智能在青光眼领域推广落地重点还应当放在筛查而非预测。(中华眼科杂志,2021,57:191-193)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学一年级学生远视储备及其与近视眼累积发病率之间纵向关联。方法队列研究。纳入“安阳儿童眼病研究”中2011年2月至2017年7月基线时未患近视眼且完成随访小学一年级学生2 628人(2 628只眼),其中男生1 515人,女生1 113人,年龄(7.16±0.40)岁。每年均采用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进行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获得远视储备数据,并对基线时远视储备范围不同学生分别进行分析;采用眼生物测量仪获得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半径和晶状体厚度等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定性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基线远视储备与5年后屈光度数之间关联。结果小学一年级未患近视眼学生远视储备为(+1.09±0.78)D,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半径和晶状体厚度分别为(22.66±0.72)、(2.88±0.24)、(7.80±0.25)和(3.62±0.19)mm。小学一年级未患近视眼学生随访1~5年近视眼累积发病率分别为8.5%、21.5%、35.6%、47.6%和64.1%,在3、4、5年时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基线时远视储备分别为>+2.00 D、>+1.50 D且≤+2.00 D、>+1.00 D且≤+1.50 D、>+0.50 D且≤+1.00 D、>0.00 D且≤+0.50 D、>-0.50 D且≤0.00 D学生,5年近视眼累积发病率分别为和4.6%、26.3%、52.3%、78.6%、92.6%和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90.59,P<0.001)。基线远视储备与5年后屈光度数之间回归方程为:5年后屈光度数=-3.135+1.692·基线远视储备(R2=0.454,P<0.001)。结论远视储备越小学生其近视眼累积发病率越高。监测儿童远视储备并及早保护以减少其消耗,及时发现近视眼高危儿童,对于防止近视眼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于2022年3月15日优先出版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出版平台)

  • 标签: 远视 近视 发病率 轴长度,眼 儿童 纵向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ACG)患者隐匿性晶状体悬韧带异常发生情况和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20年1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拟接受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简称青白联合术)ACG患者(ACG组,包括急性ACG亚组和慢性ACG亚组)及同期拟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根据术中连续环形撕囊时前囊膜是否出现皱褶等体征确定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状况,记录并比较组间和亚组间隐匿性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术前未能诊断)比例及术前诊断率(非晶状体摘除术中诊断率)、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比例、人口学特征、中央前房深度(ACD)、眼轴长度、双眼ACD差值(对侧眼ACD减去研究眼ACD),分析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双侧t检验(正态分布数据两组间比较)、非参数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两组间比较)、χ²检验(分类变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G患者(ACG组)104例(104只眼),其中急性ACG患者63例(63只眼),慢性ACG患者41例(41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117例(117只眼)。两组年龄(P=0.29)和性别(P=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ACG组ACD更浅(P<0.001),眼轴长度更短(P<0.001),双眼ACD差值更大(P<0.001)。ACG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比例为46.2%(48/104),明显高于对照组6.0%(7/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全部为晶状体悬韧带松弛;ACG组以晶状体悬韧带松弛为主,占68.8%(33/48),断裂占31.3%(15/48)。急性ACG亚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比例为57.1%(36/63),明显高于慢性ACG亚组29.3%(12/41)(P=0.006)。ACG组中术前根据裂隙灯显微镜和(或)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诊断晶状体悬韧带异常14例,隐匿性晶状体悬韧带异常占70.8%(34/48)。ACD≤2.0 mm急性ACG患者及ACD≤1.9 mm慢性ACG患者全部合并晶状体悬韧带异常。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双眼ACD差值大(P=0.025)和ACG类型(与对照组比较,急性ACGP<0.001;慢性ACGP=0.023)与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相关。结论隐匿性晶状体悬韧带异常在ACG患者中发生比例较高,临床有待寻找更为有效非晶状体摘除术中诊断方法。在ACG患者尤其急性ACG患者中,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患者不少见,提示晶状体悬韧带异常可能与ACG发病机制有关。ACD越小,晶状体悬韧带异常发生风险越大,双眼ACD差值大、急性和慢性ACG类型是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相关危险因素。(本文于2022年3月11日优先出版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出版平台)

  • 标签: 青光眼,闭角型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晶状体悬韧带 晶状体不全脱位 病例对照研究
  • 作者: 宋旭东 郝燕生 鲍永珍 李朝辉 张红 俞阿勇 赵梅生 黄钰森 方军 刘洋 孙岩秀 王宁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眼部神经损伤的重建保护与康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眼病与视光医学研究所 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北京 100044,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北京 100853,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白内障临床中心,温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国产散光矫正型(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5年以上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对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9家医院通过中央动态随机系统分组并完成1年随访患者(单眼入组)进行延续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植入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国爱尔康公司Toric IOL。记录术前、术后1 d、6个月、1年、5年视力、IOL旋转度数、术后并发症、眼压、主观评价等情况。主要统计学分析方法包括Mann-Whitney U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结果45例(试验组26例、对照组19例)患者完成5年延续观察,男性17例,女性28例;年龄(72.07±10.67)岁;术后随访(5.39±0.47)年。术后5年,试验组和对照组裸眼远视力(0.20±0.26、0.16±0.13,t=0.17,P=0.752)、最佳矫正远视力[0.00(0.00,0.20)、0.05±0.10,U=188.00,P=0.880]、裸眼近视力[0.50(0.20,0.60)、0.42±0.20,U=158.00,P=0.559]、最佳矫正近视力(0.13±0.16、0.17±0.23,t=0.14,P=0.645)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相对基线均有提高(均P<0.05)。术后5年,试验组和对照组客观验光柱镜度数[(-0.67±0.85)、(-0.73±1.08)D;t=-1.50,P=0.149;t=-1.68,P=0.118]、主觉验光柱镜度数[-0.50(-1.00,0.00)、(0.69±0.87)D;U =36.50,P<0.001;t=6.91,P<0.001]相对于术前角膜散光[试验组(1.27±0.49)D,对照组(1.34±0.82)D]均有显著降低。术后5年,眼压、视觉不良症状主观评价、视远脱镜情况和总体满意度评价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旋转稳定性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5年IOL旋转度数分别为3.0°(1.0°,6.0°)、4.0°(2.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85.50,P=0.574)。术后5年,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7例和4例发生后发性白内障;试验组未见IOL闪辉,对照组则有5例(5/19)。结论国产Toric IOL植入术后5年矫正白内障伴有规则角膜散光远期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且效果稳定。

  • 标签: 晶体,人工 散光 视敏度 旋转 有效性研究(主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伴有中心视野缺损(CVFDs)与周边视野缺损(PVFDs)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6—12月首次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早期POAG患者66例66眼,根据视野缺损部位不同将患者分为CVFDs组25例25眼和PVFDs组41例41眼,同期纳入性别、年龄和屈光度匹配健康志愿者55人55眼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眼科检查,采用Humphrey视野计进行24-2视野检查;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测黄斑区6 mm×6 mm范围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根据ETDRS环将视网膜分为3个环9个区域,测定中心、内环(上方、下方、颞侧和鼻侧)和外环(上方、下方、颞侧和鼻侧)血流参数。评估并比较CVFDs组与PVFDs组患者黄斑区微血管血流变化及其与视野缺损部位关联。结果健康对照组、CVFDs组和PVFDs组受检眼黄斑区总体血管密度分别为18.20(17.50,18.50)、17.10(16.30,17.85)和17.20(16.25,17.90)mm/mm2,总体灌注密度分别为0.45(0.43,0.46)、0.42(0.40,0.44)和0.43(0.40,0.44)mm2/mm2,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0.84、16.15,均P<0.001),其中CVFDs组和PVFDs组黄斑区总体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患者受检眼黄斑区外环上方、下方、颞侧和鼻侧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VFDs组受检眼外环各区血管密度和外环上方、下方及鼻侧灌注密度均下降,PVFDs组外环上方、下方和颞侧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VFDs组外环鼻侧灌注密度低于PVF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早期POAG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均明显降低,具有CVFDs早期POAG患者黄斑区外环鼻侧灌注密度低于PVFDs者。

  • 标签: 开角型青光眼/诊断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野 黄斑血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