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食管鳞细胞癌行根治性放疗不同放疗剂量对生存的影响,并探讨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6年中国10所医疗中心2 344例接受根治性放化疗/放疗的食管鳞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经1∶2倾向性评分配比(PSM),根据放疗剂量分为低剂量组(EQD2Gy<60 Gy)303例,高剂量组(EQD2Gy≥60 Gy)606例。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59.6个月。经PSM配比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5%、34.7%、27.2%和72.9%、41.7%、34.7%(P=0.018),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2.2%、27.2%、23.1%和58.3%、38.1%、33.9%(P=0.001)。单因素结果显示颈段/胸上段食管癌、临床分期早、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病变长度短、采用IMRT技术、接受同步化疗、EQD2Gy≥60 Gy为总生存获益因素(均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肿瘤部位、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否接受同步化疗以及EQD2Gy是影响总生存的重要因素(均P<0.05)。结论局部晚期食管鳞细胞癌患者应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EQD2Gy≥60 Gy时生存获益。

  • 标签: 食管肿瘤/三维放射疗法 鳞状细胞癌 放射剂量 预后
  • 作者: 徐畅 李萌 陈明 祝淑钗 毕楠 蔡旭伟 袁双虎 曹建忠 胡晓 李建成 周伟 王平 王军 赵路军 刘宁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放疗科,天津 300308,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肿瘤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广州 510055,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石家庄 050011,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北京 100021,上海市胸科医院放疗科,上海 200030,山东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济南 250117,山西省肿瘤医院放疗科,太原 030013,浙江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杭州 31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中国放射肿瘤医生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放疗中分割方案及剂量的选择情况。方法对超过500名放射肿瘤医生进行关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放疗推荐及实际中分割方式及相关剂量的选择等问题的问卷调查,获得可用结果216份,并对可用结果进行分析。所有数据通过问卷星软件制作的在线问卷收集,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Fisher精确检验以及χ2检验用于比较分类变量之间的组间差异。结果216名医生中,94.9%推荐早期同步放化疗,69.4%推荐常规分割方案,70.8%推荐60 Gy作为常规分割方案的总剂量,78.7%推荐45 Gy作为超分割方案的总剂量。结论尽管实际工作中对分割方式和剂量的选择存在差异,目前大多数中国放射肿瘤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更倾向于选择60 Gy常规分割方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及中华医学会等的指南或专家共识对日常治疗决策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小细胞肺癌,局限期 放射疗法,胸部 超分割 大分割
  • 简介:摘要目的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共168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切口感染预防护理,对比两组切口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出现2例切口感染,发生率2.38%,对照组术后出现9例切口感染,发生率10.71%。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χ2=4.767,P=0.029)。所有感染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对阑尾炎术后患者进行切口感染预防,能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一旦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 标签: 阑尾炎 切口感染 预防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低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将患者按照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采用常规手术方法与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大量生理盐水处理,并于术后放置引流管,加强切口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通过有效治疗,加强术后切口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化脓性阑尾炎手术 切口感染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巩膜外敷贴放射治疗(PRT)对葡萄膜黑色素瘤(U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自2007年7月至2017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因UM行PRT的共819例患者资料,包括术前视力、眼压以及裂隙灯显微镜、彩色眼底照相、间接检眼镜、彩色多普勒超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眼眶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情况,PRT次数、时间、并发症、随访时间,敷贴器取出后半年UM瘤体的基底最大直径和瘤体高度,末次随访肿瘤转移率、病死率及视力变化情况。UM控制标准: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瘤体体积与治疗前相比较,瘤体高度增加2.0 mm或肿瘤任一边界扩展2.5 mm视为瘤体增长,反之则定义为敷贴治疗有效。采用配对t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19例UM患者中男性408例,女性411例;年龄13~85岁,平均数为47岁;均为单眼发病,9例为睫状体黑色素瘤,43例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累及睫状体,767例为脉络膜黑色瘤。819只患眼中,中等大小肿瘤697只眼,大肿瘤110只眼。所有患者接受1次PRT,放射治疗时间6~50 d,平均数为15 d。819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无活动性出血,无感染,无邻近组织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治疗半年后瘤体基底最大直径为(12.41±3.20)mm,与治疗前瘤体基底最大直径(12.82±3.21)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P<0.01);治疗半年后瘤体高度为(6.18±2.55)mm,与治疗前瘤体高度(7.21±2.57)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P<0.01)。随访时间为(34±24)个月(1~125个月),至随访期末25例患者在PRT术后2年失访,71例治疗后行眼球摘除术,PRT的有效率为88.3%(723/819),眼球保留率为91.1%(723/794);视力不变393只眼,视力下降344只眼,视力提高82只眼。60例患者发生全身转移(肝脏、骨、乳腺转移),22例患者因肿瘤全身转移而死亡。生存曲线分析显示5年肿瘤转移率为12.8%,病死率为5.8%;10年肿瘤转移率为20.6%,病死率为5.8%。结论PRT对UM安全、有效,保眼率高且能保存部分有用视力,可以作为控制中等大小UM的主要治疗方式。(中华眼科杂志,2020,56:670-675)

  • 标签: 葡萄膜肿瘤 黑色素瘤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医疗行业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14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放射诊断57例、放射治疗49例、核医学52例和介入放射学56例共4组。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分析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对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因素。结果4种工种间放射工作人员间无着丝粒片段(ace)率、易位(t)率和染色体型总畸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6、19.965、32.824,P<0.05),其中介入放射学组和核医学组的ace率、t率和染色体型总畸变率高于放射诊断组(χ介入2=4.711、10.798、10.845,P<0.05;χ核医学2=3.853、7.674、7.708,P<0.05)和放射治疗组(χ介入2=9.209、9.772、21.330,P<0.05;χ核医学2=8.010、6.969、10.812,P<0.05)。不同工龄组间放射工作人员的t率和总畸变率存在差异(χ2=7.706、6.667,P<0.05),不同年有效剂量组间的ace率、t率和总畸变率亦存在差异(χ2=12.263、15.360、21.478,P<0.01),且t率和总畸变率随受照剂量的增加有升高趋势(r=0.347、0.263,P<0.01)。Poisson回归分析显示,工种和年有效剂量是影响染色体畸变水平的因素(核医学组、介入放射学组和0.5~1 mSv组的IRR=1.797、2.136、1.422,P<0.05)。结论介入放射学与核医学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水平相对较高,应加强对这两个工种从业人员的辐射防护。

  • 标签: 放射工作人员 染色体畸变 工种 工龄 年有效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高通量染色体自动扫描系统(Metafer 4)中的微核自动扫描分析软件,探讨微核自动分析用于放射工作人员微核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 005例放射工作人员为观察对象,按工种分为放射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和工业应用共5组。使用Metafer 4系统自动检测淋巴细胞微核,分析影响微核率的因素。按照系统抽样方法选取200例微核标本进行人工分析,比较自动和人工分析检出的微核率和检测效率。结果自动分析2 005例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为(0.92±0.02) ×10-3,不同工种间自动分析检出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54,P<0.05),其中介入放射学组微核率(1.00±0.03) ×10-3明显高于其他组(χ2=5.568、5.334、7.689,P<0.05)。医学应用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工龄和微核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26,χ2=11.582、8.878, 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年有效剂量与微核率呈正相关(r=0.106,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自动分析的微核率与放射工龄、放射工种相关(r=9.485×10-6、5.660×10-5,P<0.05)。与人工分析相比,自动分析检测的微核率明显偏低(χ2=169.259,P<0.05),两检测方法有一致性(ICC=0.713,P<0.05),但微核自动分析可将检测效率提高5倍。结论对微核自动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提示,自动分析检出的微核率能够反映慢性低剂量辐射的遗传损伤水平,用于放射工作人员微核检测有可行性。

  • 标签: 放射工作人员 淋巴细胞 微核 自动分析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结合全程护理干预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 -2019年 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 90例腮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组、 B组和 C组,每组各 30例。 A组采取改良切口结合全程护理进行干预, B组采取改良切口结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 C组采取传统手术切口结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三组患者各手术指标和住院时间,术后随访 6~ 12个月,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疗效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A和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 C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和 B组术后发生面瘫、耳垂麻木、 Frey’s综合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 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 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 C组,且与 B、 C组相比, A组患者满意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切口结合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腮腺肿瘤切除术,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手术疗效,改善预后。     [关键词 ]改良切口 ;全程护理 ;腮腺肿瘤切除术 ;预后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modified incision combined with whole cours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rotid tumor resec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7 to October 2019, 90 patients with parotid gland tumo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random number table, the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group B and group C, 30 cases in each group. Group A was intervened by improved incision combined with whole process nursing, group B by improved incision combin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group C by traditional surgical incision combin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fter 6-12 months follow-up,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rgical efficacy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incision length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group A and B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group C (P < 0.05); A.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C, and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 and group C (P < 0.05). Conclusion: the modified incision combined with whole cours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and surgical efficacy,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外斜肌转移肌瓣技术在巨大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9例;年龄为(67±10)岁,年龄范围为45~80岁。14例患者采用腹外斜肌转移肌瓣技术行腹壁缺损修补和功能重建手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疝相关生命质量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术后1个月、12个月各随访1次,之后每年随访1次,了解患者术后切口疝复发或腹壁膨出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14例患者均采用单侧腹外斜肌转移肌瓣技术顺利完成腹壁缺损修补和功能重建手术,采用补片行加强修补。补片均为标准型聚丙烯补片,放置于肌后、腹膜前间隙。14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53±34)min,术中出血量为(119±59)mL,补片大小为(450±156)cm2。(2)术后情况:14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4±3)d。14例患者中,1例发生Ⅲ型血清肿,经保守治疗后好转。14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腹外斜肌肌瓣缺血坏死、切口裂开、手术部位感染、肠梗阻或肠瘘等并发症。(3)疝相关生命质量情况:14例患者术前疝相关生命质量调查评分为(38±8)分,术后12个月为(77±15)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29,P<0.05)。(4)随访情况: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无切口疝复发或腹壁膨出。结论腹外斜肌转移肌瓣技术可应用于巨大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手术并发症较少,可改善患者疝相关生命质量。

  • 标签: 切口疝 腹壁重建 腹外斜肌 转移肌瓣 并发症 腹壁膨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静脉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183名放射工作人员纳入此次研究,按放射工种分组,其中介入放射学组37例、核医学组43例、放射治疗组48例和诊断放射学组55例。血清IGFBP-3浓度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4个不同工种组间放射工作人员血清IGFBP-3浓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056,P<0.05),其中介入放射学组血清IGFBP-3浓度最高(t=2.815、3.611、3.936,P<0.05);不同年有效剂量组间放射工作人员血清中IGFBP-3的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380,P<0.05)。随着放射工龄和年有效剂量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血清IGFBP-3浓度呈现上升趋势(rs=0.202、0.151,P<0.05)。结论血清IGFBP-3表达水平有作为反映长期慢性低剂量电离辐射累积暴露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 标签: 电离辐射 放射工作人员 血清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内科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80例心理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0%,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7.554,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LVEF与LVESV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倍他乐克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力衰竭内科治疗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夹板外固定在小儿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2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74例小儿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切开复位内固定)与观察组37例(小夹板外固定),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夹板外固定方法可有效改善小儿骨折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疗效 小儿骨折 小夹板外固定
  • 简介:【摘要】:肛肠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尿潴留,诱发因素较多,包括术前未排空小便、短时间内饮水过多、身体疾病、手术、辅料填塞、伤口疼痛、麻醉、心理等因素,为了及时控制病情恶化,常运用中医拔罐治疗,从而促进胃肠蠕动,防治尿潴留发生。

  • 标签: 中医拔罐 肛肠手术 尿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患者腹部手术后采取芒硝外敷对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芒硝外敷,对比两组患者的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以及患者腹胀状况的发生例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腹胀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芒硝外敷 腹部手术 胃肠功能恢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阻塞性肺气肿临床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以我院2009年至2012年的109例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有55例患者,进行的是中西结合治疗方式,对照组共有54例,使用的是西药联合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得到了患者的肯定,满意率较高,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病例较少。结论中西结合的方式来治疗阻塞性肺气肿,临床具有比较好的效果,不仅复发率低,其安全性比较可靠。

  • 标签: 阻塞性肺气肿 治疗方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期间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化疗期及3个化疗间歇期(每个间歇期约21天),治疗组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不予任何与本病疗效相关的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量以及淋巴细胞计数,以评价病人的营养状况。结果经第4疗程化疗后,两组血WBC、HB均下降,治疗组WBC、HB、PLT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支持治疗可减轻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毒副反应,提高化疗疗效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化疗 营养支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腹股沟疝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普外科共接诊28例腹股沟疝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对照组(传统疝修补术),每组14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对照组出血更多,手术时间更短,住院时间更长,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提示,观察组并发症和复发率更低,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术式,与传统疝修补术比较,具有恢复快、创伤小、复发率低等优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9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通过生长素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恢复时间和病症环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通过生长抑素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佳,同时可促进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能够及早获得康复,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生长抑素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