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H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EMbase、VIP、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纳入SGLT2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RCT研究,9544例HF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SGLT2抑制剂组与对照组在心衰住院率或心衰急诊就诊率[RR=0.72, 95%CI(0.65,0.81),P<0.000 01]、全因死亡率[RR=0.87, 95%CI(0.78,0.97),P=0.01]、心血管死亡率[RR=0.87, 95%CI(0.77,0.99),P=0.03]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降低水平[RR=-133.76, 95%CI(-229.50,-38.01),P=0.006]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达格列净组和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组在心衰住院率或心衰急诊就诊率、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及NT-proBNP降低水平方面,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恩格列净和LVEF未知的患者在心衰住院率或心衰急诊就诊率方面,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安全性方面,与对照组比较,SGLT2抑制剂组可降低肾脏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RR=0.82, 95%CI(0.68,0.99),P=0.03]。结论SGLT2抑制剂尤其是达格列净可提高HFrEF患者的生存率,且安全性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INC01020对肾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0例肾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将细胞株786-O分为pcDNA3.1组、pcDNA3.1-LINC01020组、anti-miR-NC组、anti-miR-223组、pcDNA3.1-LINC01020+miR-NC组、pcDNA3.1-LINC01020+miR-223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LINC01020和miR-223的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LINC01020和miR-223的靶向关系;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Ki67)、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肾癌组织中LINC01020表达水平降低,miR-223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过表达LINC01020或抑制miR-223表达,细胞存活率降低,克隆形成数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Ki67表达水平降低,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LINC01020靶向调控miR-223,过表达miR-223可逆转过表达LINC01020对肾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结论过表达LINC01020可能通过下调miR-223表达来抑制肾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结直肠癌中微小RNA(miR)-422a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miR-422a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5生长和侵袭能力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实施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65例,收取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qPCR)检测组织中miR-422a及叉头框蛋白Q1(FoxQ1)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检测组织中FoxQ1的蛋白表达强度。分析miR-422a与结直肠癌肿瘤生物学特征和FoxQ1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RT-qPCR检测miR-422a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并使用miR-422a模拟物转染人结直肠癌HCT15细胞。采用双荧光素酶活性实验验证miR-422a对FoxQ1的靶向作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法检测FoxQ1、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miR-422a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5±0.123比3.910±0.078,P<0.01);结直肠癌组织FoxQ1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98±0.195比1.583±0.174,P<0.01);相关分析显示,FoxQ1表达强度与miR-422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64,P<0.01)。miR-422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 0.05)、局部浸润(P< 0.05)、淋巴结转移(P< 0.01)、远处转移(P< 0.01)和TNM分期(P< 0.01)有关。miR-422a在HCT15细胞中表达较低,上调HCT15细胞中miR-422a表达水平后,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均受到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oxQ1及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增高。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提示FoxQ1是miR-422a的靶基因。结论miR-422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相关。上调miR-422a的表达靶向FoxQ1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从而抑制其增殖和侵袭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膳食模式与2型糖尿病(T2DM)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两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从山西省大同市某大型煤矿集团的87个煤矿分公司中抽取3 747名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收集人口学特征、吸烟、饮酒和糖尿病家族史等资料,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评估体力活动状况,同时进行体格测量和糖脂代谢指标测定,按照T2DM风险得分分为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收集对象既往1年的膳食数据,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膳食模式判别。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膳食模式与T2DM风险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41.48±8.62)岁,其中男性2 843名(84.31%),T2DM高风险组1 819名,低风险组1 553名。确定了4类膳食模式,分别为健康膳食、高盐膳食、肉类膳食以及高碳水化合物膳食。调整人口学特征、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后,以健康膳食为参照,高盐膳食、高碳水化合物膳食和肉类膳食与T2DM风险的OR(95%CI)值分别为1.54(1.26~1.88)、1.80(1.43~2.28)和1.20(0.99~1.46)。结论高盐膳食和高碳水化合物膳食与T2DM风险存在正关联,肉类膳食与T2DM无关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肌少症与早期肾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科就诊的6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198例,根据CKD-EPICr-Cys公式计算的估计肾小球滤过率分为肾功能正常组(CKD 1期)63例和轻度肾功能减退组(CKD 2-3a期)135例。所有受试者均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结果肾功能正常组患者年龄、体重、体质指数、腹围、肌酐、胱抑素C、尿酸、舒张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比例均低于轻度肾功能减退组患者(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四肢骨骼肌质量(ASM)、骨骼肌质量指数(SMI)均高于轻度肾功能减退组(P<0.05或P<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估计肾小球滤过率与SMI呈正相关(r=0.34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OR=1.318,95%CI:1.091~1.594)、尿酸(OR=1.007,95%CI:1.001~1.012)、舒张压(OR=1.072,95%CI:1.033~1.112)、糖尿病(OR=1.075,95%CI:1.013~1.142)均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早期肾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ASM(OR=0.136,95%CI:0.047~0.392)、SMI(OR=0.778,95%CI:0.703~0.860)为保护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肌少症,肌少症可能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减退有关。
简介:摘要对2019年4—10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诊断为2型糖尿病行口服二甲双胍(2.0 g/d)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仍不达标的12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口服药组和利拉鲁肽组,各62例。口服药组在二甲双胍基础上联合阿卡波糖(300 mg/d)治疗,利拉鲁肽组在二甲双胍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治疗(1.2 mg/d),疗程均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2 hPG)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水平,以及消化道症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体重、空腹血糖、2 hPG、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与口服药组相比,利拉鲁肽组患者体重、空腹血糖、2 hPG、HbA1c和甘油三酯水平下降程度[(4.24±1.04)kg、(3.38±0.72) mmol/L、(5.36±0.86) mmol/L、(2.43±0.98)%、(1.25±0.33) mmol/L]均高于口服药组[(0.62±0.23)kg、(2.09±0.46)mmol/L、(3.62±1.03)mmol/L、(1.17±0.36)%、(0.60±0.24)mmol/L,均P<0.05];利拉鲁肽组出现轻、中度胃肠道反应,分别为17例恶心、5例呕吐、4例腹泻,口服药组41例腹胀、1例腹泻;两组均无低血糖发生。提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体重,且无低血糖发生。
简介:摘要对2019年4—10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诊断为2型糖尿病行口服二甲双胍(2.0 g/d)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仍不达标的12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口服药组和利拉鲁肽组,各62例。口服药组在二甲双胍基础上联合阿卡波糖(300 mg/d)治疗,利拉鲁肽组在二甲双胍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治疗(1.2 mg/d),疗程均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2 hPG)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水平,以及消化道症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体重、空腹血糖、2 hPG、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与口服药组相比,利拉鲁肽组患者体重、空腹血糖、2 hPG、HbA1c和甘油三酯水平下降程度[(4.24±1.04)kg、(3.38±0.72) mmol/L、(5.36±0.86) mmol/L、(2.43±0.98)%、(1.25±0.33) mmol/L]均高于口服药组[(0.62±0.23)kg、(2.09±0.46)mmol/L、(3.62±1.03)mmol/L、(1.17±0.36)%、(0.60±0.24)mmol/L,均P<0.05];利拉鲁肽组出现轻、中度胃肠道反应,分别为17例恶心、5例呕吐、4例腹泻,口服药组41例腹胀、1例腹泻;两组均无低血糖发生。提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体重,且无低血糖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海马乙醛脱氢酶2(ALDH2)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记忆功能减退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2~3月龄,体重22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ALDH2激动剂ALDA-1组(ALDA-1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ALDA-1组于缺血前5 min腹腔注射ALDA-1 10 mg/kg。于造模前6 d开始进行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训练,模型制备后24 h进行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行为学实验结束以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结果,TUNEL法确定细胞凋亡指数(AI),比色法检测ALDH2活性,ELISA法检测4-羟基壬烯酸(4-HNE)和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ALDH2和4-HNE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I/R组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组织ALDH2活性降低,4-HNE表达上调,4-HNE、MDA含量和AI升高(P<0.05);与I/R组比较,ALDA-1组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增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ALDH2活性升高,4-HNE表达下调,4-HNE、MDA含量和AI降低(P<0.05);3组海马组织ALDH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记忆功能减退的发生机制可能与海马ALDH2活性降低,促进醛类物质蓄积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中文版Griffiths发育评估量表(GDS-C)对2~4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进行发育情况评估,探讨其发育规律及特点。方法采用GDS-C量表分别对2~4岁ASD患儿(共88例)、发育性语言障碍(DLD)患儿(共80例)及正常发育儿童(共82例)进行发育评估,对比分析3组儿童在运动、个人-社会、语言、手眼协调、表现等各个领域的发育水平,并进一步比较ASD组与DLD组在个人-社会领域及语言领域相关条目失分率情况。结果ASD组与DLD组患儿在语言领域发育商无明显差异(P>0.05),ASD组患儿在除语言以外其他各领域的发育商均显著低于DLD组及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SD组患儿各领域的发育情况极不均衡,表现为语言领域、个人-社会领域发育商明显低于运动领域、表现领域及手眼协调领域发育商水平。在语言领域,ASD组患儿接受性语言及非语言表达这两个结构模式的相关条目失分率均显著高于DLD组(P<0.05);在个人-社会领域,ASD组患儿社会技巧(包括交际技巧、做家务技巧)、自我技巧(如自我照顾)及听指令结构模式中的相关条目失分率均显著高于DLD组(P<0.05)。结论GDS-C量表能有效评估2~4岁ASD患儿发育水平及规律,尤其是语言、个人-社会领域的发育特点,为早期诊断及治疗ASD患儿提供参考资料。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二甲双胍联合恩替卡韦与胰岛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3月至2018年12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同时并发NAFLD的患者,随访患者半年、1年时间段的病史、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SPSS23统计软件,对比二甲双胍联合恩替卡韦组与胰岛素联合恩替卡韦组二者相关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患者,最终纳入165例,其中使用二甲双胍联合恩替卡韦患者50例,胰岛素联合恩替卡韦患者115例。二者基线特征中男女比例、吸烟人数、糖化血红蛋白、C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脂肪衰减指数、AST/血小板比值(APRI)指数、纤维化-4 (FIB-4)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白蛋白、NAFLD纤维化积分、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半年,二者在糖化血红蛋白(t=3.239, P=0.03)、γ-GT(t=1.345, P=0.03)、NAFLD纤维化积分(t=1.256, P=0.04)、空腹血糖(t=2.157, P=0.02)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随访1年后,糖化血红蛋白(t=2.314, P=0.04)、FIB-4指数(χ2=1.782, P=0.03)、脂肪衰减指数(t=2.279, P=0.04)、γ-GT(t=4.263, P=0.01)、NAFLD纤维化积分(t=4.256, P=0.01)、白蛋白(t=2.231, P=0.03)、空腹血糖(t=2.157, 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比胰岛素联合恩替卡韦组,二甲双胍联合恩替卡韦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HBV感染并发NAFLD患者的肝纤维化风险,但对于强化血糖控制效果稍低于胰岛素联合恩替卡韦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有可能减少乙肝肝硬化进程,降低肝硬化发病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良性肥胖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等长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1986年纳入大庆市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的糖耐量正常者519名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者630例,之后评估23年随访的长期临床结局。良性肥胖即超重肥胖而无代谢异常(定义为无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最终纳入682例受试者(糖耐量正常者350名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者332例),根据基线状态分为正常体重无代谢异常组(211例)、超重肥胖无代谢异常组(58例)、超重肥胖伴高血压组(81例)、超重肥胖伴2型糖尿病组(109例)、超重肥胖伴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组(223例)。比较各组2型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发病率。结果23年后随访,超重肥胖无代谢异常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发病风险与正常体重无代谢异常组相比无差异,但是其2型糖尿病发病率为正常体重无代谢异常组的2倍(24.1%、12.5/1 000人年对10.9%、5.2/1 000人年,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史的影响后,这种差别依然存在[风险比(HR)=2.42,95%CI 1.24~4.74, P=0.01]。超重肥胖伴高血压组、超重肥胖伴2型糖尿病组及超重肥胖伴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组的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发病风险均高于正常体重无代谢异常组,并依次递增(P<0.05)。结论良性肥胖人群长期心血管病风险和死亡与正常组无差异,但其2型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增加。肥胖合并其他代谢紊乱人群的2型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发病风险增加更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胰岛素敏感性、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来自全国9家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患者病程<3年,未曾使用降糖药物治疗,空腹血糖(FPG)<10.0 mmol/L。纳入患者接受12周的西格列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估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情况。以标准餐试验检测早相胰岛素分泌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变化以评估胰岛β细胞和α细胞功能改变。采用配对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相关性。结果患者经西格列汀治疗12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6.63±0.58)%,较基线值(7.70±1.22)%下降了(1.08±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2,P<0.01);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分别为(6.33±0.92)、(8.44±1.62)mmol/L,比基线的(7.71±1.70)、(13.27±2.74)mmol/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01、-11.41,均P<0.01)。经过12周治疗,钳夹技术测定的葡萄糖输注率(GIR)明显升高,由治疗前的4.39(3.34,5.82)mg·kg-1·min-1升至5.71(4.34,6.48)mg·kg-1·min-1;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ΔI30/ΔG30)由2.42(1.09,4.42)mU/mmol升至5.17(3.44,8.56)mU/mmol;胰岛素分泌曲线下面积也较治疗前升高,上述3个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治疗前后胰高血糖素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治疗12周后血糖结局与基线HbA1c水平呈正相关(β=0.192,P=0.001),与基线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呈负相关(β=-0.070,P=0.03)。结论西格列汀治疗12周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HbA1c降低,不仅显著改善了胰岛β细胞功能,而且改善了其胰岛素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