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面部脂肪室靶向移植的解剖入路,并探讨其应用于临床的效果。方法通过解剖8具(16侧)尸体,明确脂肪室边界和相邻血管神经的走行,根据解剖结果分析确定靶向脂肪移植的推荐进针点和入路。对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要求改善面部凹陷或行面部年轻化治疗的女性患者,采用靶向移植的入路进行颞部和面中部脂肪填充,患者年龄(36.1±7.6)岁。记录移植的脂肪量。术后3个月调查患者满意度,根据移植部位存活情况在3~6个月行二次填充。在移植末次6个月后,采用三维扫描仪评估脂肪存活率等。结果解剖研究发现在额部存在皮下浅层脂肪室,颞部和面中部存在深、浅2层脂肪室结构,根据解剖特点,建立了以额部发际内和口角内侧黏膜等为进针点,针对面部深、浅脂肪室位置的靶向脂肪移植技术。临床46例患者颞部移植脂肪量为(17.84±8.47) ml,面中部为(26.81±10.36) ml,移植末次6个月后三维扫描结果显示,颞部脂肪留存(11.2±2.44) ml,存活率63%;面中部留存(16.09±4.48) ml,存活率60%。患者总体满意率93%(43/46)。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术后无感染、液化、栓塞以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结论面部靶向脂肪移植的解剖入路的明确,提升了面部脂肪注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粒子化学发光法与TPP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寻求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且更为简单快速的方法,用于梅毒的早诊断、早治疗。方法选取600份病房及门诊血清标本分别用化学发光法和TPPA法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化学发光法33例,阳性率5.5%,TPPA法阳性28例,阳性率4.6%.以TPPA法为金标准,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敏感性为94.23%特异性为98.04%.结论化学发光法可作为TPPA法的替代试验,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可在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