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撑钢板与空心螺钉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50例后踝骨折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25例)、乙组(25例),甲组采用支撑钢板治疗,乙组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2.00%,高于乙组的88.00%(P>0.05);甲组患者手术时间(150.31±22.14)min,长于乙组的(138.09±14.35)min;甲组患者AOFAS评分(89.45±8.22)分,高于乙组的(84.91±12.92)分,差异显著(P<0.05)。甲组骨折愈合时间(11.01±1.32)周,与乙组的(11.08±1.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后踝骨折患者,支撑钢板疗效确切,可牢靠固定骨折,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加快踝关节功能康复速度,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 标签: 后踝骨折 空心螺钉 后踝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软件无线电是基于开放性、兼容性强的通用硬件平台,通过调用各种软件功能模块来灵活实现各种无线通信功能。其配置灵活、通过软件升级功能的优点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本文对软件无线电的概念、关键技术、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对当前国内外软件无线电方面的发展做了介绍。

  • 标签: 无线通信 软件 军事应用
  • 简介:摘要骨盆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的严重损伤。对于无移位或移位较小的骨盆后环骨折,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微创固定方法,能够使患者早期负重和进行功能锻炼,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为提高置钉准确性、降低手术风险,多种新型辅助置钉方法被引入骨科领域,如三维导航技术、3D打印技术和骨科机器人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置钉精准、各具优势,为手术操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缺点和局限。本文就上述3种辅助置钉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优缺点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医生在使用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过程中如何选择和利用新的辅助技术提供参考。

  • 标签: 骨盆 骨折 骨钉 3D打印技术 骨科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成生长撑开型非融合矫形技术(growth friendly non-fusion technique, GF)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onset scoliosis,EOS)患者的远期随访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9年10月完成GF治疗的26例EOS患者,男12例、女14例,初次手术时年龄(7.2±2.4)岁。16例患者采用传统生长棒技术治疗,10例患者接受纵向可撑开型人工钛肋技术(vertical expandable prosthetic titanium rib,VEPTR)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2次以上的撑开手术且完成生长棒及VEPTR治疗后随访时间均超过2年。收集患者初次手术前、术后即刻、完成GF治疗时以及末次随访时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同时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6例患者共接受145次撑开手术,撑开次数为(5.6±2.1)次。患者完成GF治疗时年龄(12.6±1.6)岁,GF治疗撑开时间为(4.7±1.4)年,完成GF治疗后随访时间为(2.9±0.9)年。内固定初次置入术后主弯Cobb角由术前81.2°±17.3°明显降低至41.1° ±13.1°(t=8.124,P< 0.001),末次撑开时增加至48.8°±15.4°。16例患者在末次撑开手术后再行终末融合手术,主弯Cobb角由末次撑开时52.8°±16.1°降低至45.4°±14.8°(t=2.415,P=0.035),矫正率为14.1%±9.4%;余10例患者未行终末融合手术而直接进行长期随访。患者完成GF治疗时及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分别为44.9°±16.2°和45.2°±15.6°;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主弯Cobb角矫正率为44.3%±15.5%。内固定置入术后胸椎高度及脊柱高度均较初次手术前明显增加,生长棒撑开期间胸椎高度(T1~T12)和T1~S1高度分别增加(3.3±0.9)cm和(5.6±1.9)cm,每次撑开手术后胸椎高度和T1~S1高度分别可获得(0.6±0.3)cm和(1.0±0.4)cm的增加。术后14例患者发生36例次并发症,撑开期间13例患者共发生27例次并发症,完成GF治疗后的随访期间共8例患者发生9例次并发症。结论GF矫形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EOS患者畸形的进展,同时维持躯干的生长发育,完成GF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撑开期间明显降低,但反复撑开后行终末融合手术的矫正率较低。

  • 标签: 儿童 脊柱侧凸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随访研究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为头部放疗患者定制个体化3D打印头膜,通过与热塑头膜对比,评价其材质的物理特性及该技术的摆位精准度。方法分别将3D打印头膜和热塑头膜置于固体水表面,通过电离室和胶片测量深度5 cm处和表面剂量来进行剂量学评估。选取30例头部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采用热塑头膜和3D打印头膜进行固定,通过CBCT获取患者X、Y、Z方向的平移和旋转摆位误差来进行临床摆位误差评估。结果深度5 cm处两种材质对射线衰减率均<1%。表面位置热塑头膜剂量升高27%,3D打印头膜升高18%。两组患者各取116组摆位误差数据,对照组和试验组X、Y、Z方向平均平移误差分别为1.29 mm和1.16 mm、1.42 mm和1.24 mm、1.38 mm和1.16 mm;平均旋转摆位误差分别为1.29°和1.08°、1.02°和0.96°、1.01°和1.00°。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在Y、Z方向平移摆位误差和X方向旋转摆位误差不同(P<0.05),其他方向相近(P>0.05)。结论3D打印头膜体位固定技术符合现代放疗的精准摆位要求,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可用于进一步临床研究。

  • 标签: 三维打印 头膜固定,个体化 摆位误差 头部肿瘤/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卫星棒技术对休门氏病后凸畸形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治疗后维持矫正效果和促进椎体重塑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矫正手术治疗且随访至少2年的休门氏病后凸畸形患者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14.5±0.9)岁(范围13~16岁)。Risser征1级5例、2级10例、3级11例。采用双棒固定(双棒固定组)13例、双棒+卫星棒固定(卫星棒固定组)13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anterior vertebral body height,AVBH)、椎体后缘高度(posterior vertebral body height,PVBH)、整体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椎间盘楔变角(disc wedging angle,DWA)、椎体楔变角(vertebral wedging angle,VWA)和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简明问卷评分(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questionnaires-22,SRS-22)。结果卫星棒固定组和双棒固定组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3.1±1.0)年和(2.9±1.1)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P=0.837)。术后卫星棒固定组和双棒固定组矫正率分别为51.1%±5.1%、46.7%±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P=0.099)。随访期间卫星棒固定组患者矫正丢失0.6°±0.3°,低于双棒固定组的1.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P<0.001)。与术后即刻相比,末次随访时卫星棒固定组和双棒固定组发生楔形变椎体的AVBH/PVBH比值均增加(P<0.05);卫星棒固定组楔形变最严重椎体的AVBH/PVBH比值增长率为32.6%±8.5%,高于双棒固定组的22.5%±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30)。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SRS-22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休门氏病患者矫形术后楔形变椎体的前缘高度明显增加;相比于传统双棒技术,应用卫星棒技术可获得更明显的椎体重塑和更少的矫正丢失。

  • 标签: Scheuermann病 脊柱后凸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分析寻找单纯股骨骨折和股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差异表达基因。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诊断为颅脑损伤合并股骨骨折患者和单纯股骨骨折患者各5例,分别取其伤后第1天和第3天的血清,应用iTRAQ技术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蛋白组学的差异,用T-test检验对蛋白质定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两个时间点均上调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KEGG通路包括蛋白酶体、Wnt信号通路和HIF-1信号通路(P<0.05)。根据PPI可视化网络互作分析,各差异基因在第1天和第3天均上调且密切交互的基因依次为蛋白酶体亚单位α2型(PSMA2)第1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236.40±15.08) 比 (77.56±3.86),F=0.316,P<0.05],第3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376.20±10.69) 比 (80.14±6.56),F=1.19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型(SERPINE1)第1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107.14±7.47) 比 (49.50±4.53),F=1.566,P<0.05],第3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78.74±8.67) 比 (33.40±3.85),F=4.605,P<0.05]、原肌球蛋白4(TPM4)第1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207.40±11.73) 比 (80.60±6.27),F=0.0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3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4 230.18±182.35) 比 (1 325.66±96.43),F=2.0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第1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4 974.81±163.97) 比 (978.82±110.92),F=0.34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3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907.46±95.98) 比 (355.51±21.95),F=4.2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蛋白酶体亚单位α-4型(PSMA4)第1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1 276.51±128.59) 比 (586.86±72.51),F=2.9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3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1 648.67±107.21) 比 (541.43±55.93),F=1.55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肌球蛋白调节轻链10(MYL10)第1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118.84±12.78) 比 (51.43±5.48),F=4.13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3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168.14±12.12) 比 (58.01±6.07),F=4.0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ERPINE1、TPM4、MYL10、IGF-1等基因可能与早期颅脑损伤后骨折愈合加快密切相关,Wnt信号通路和HIF-1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骨折 颅脑外伤 同位素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