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的研究分析缬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在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共计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成缬沙坦组和卡托普利组,每组68例患者,分别采用缬沙坦和卡托普利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分别采用不同临床治疗方案后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比较,缬沙坦组显著的高于卡托普利组,且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9555,P=0.0260);②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缬沙坦组显著的低于卡托普利组,且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0833,P=0.0001)。结论在临床治疗高血压的实践过程中,采用缬沙坦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的理想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在急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21年3月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取急诊护理快速通道,比较两组救治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确诊时间和接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妇产科医生在产前检查和产后恢复干预治疗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176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把孕妇分为参照组(实施常规妇产科治疗)与观察组(实施针对性社区干预治疗),各88例,比较两组孕妇的依从性和产后恢复情况。结果比较两组孕妇的依从性,实施常规妇产科治疗的孕妇在定期产检、产前检查次数、知识掌握、完成检查项目等方面均没有实施针对性社区干预治疗的孕妇好,两组差异显著;观察两组孕妇的产后恢复情况,实施常规妇产科治疗的孕妇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没有实施针对性社区干预治疗的孕妇好,且实施常规妇产科治疗的孕妇出现尿潴留、奶胀等情况更严重,差异显著。结论对孕妇实施针对性社区干预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孕妇对产前检查的依从性,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能有效提高产妇泌乳量,改善产后恢复治疗效果,提升治疗质量,有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维持治疗小肠受累的活动期克罗恩病(CD)的疗效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住院的98例接受抗TNF-α单抗诱导治疗有效且治疗期间随访达1年的小肠受累的CD患者,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小肠成像(CTE)检查。根据维持期是否发生药物治疗方案调整,将患者分为药物优化组和药物维持组,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及影像特征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需行药物优化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并行内部验证。结果药物优化组患者40例,药物维持组患者58例。单因素分析发现,与药物维持组比较,药物优化组发病年龄更大[(35.7±14.3)岁比(29.6±12.3)岁,P = 0.027],诊断年龄更大[(37.7±17.8)岁比(30.6±11.1)岁,P = 0.006],血红蛋白水平更低[(112.9±23.2)g/L比(126.9±26.5)g/L,P = 0.008],血白蛋白水平更低[(38.1±5.0)g/L比(42.5±4.9)g/L,P<0.001],而两组间肠壁强化程度(轻度:40.0%比74.1%,中重度:60.0%比25.9%,P = 0.001)以及肠腔狭窄(无或可疑:47.5%比87.9%,轻度:17.5%比5.2%,中重度:35.0%比6.9%,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诊断年龄(OR = 1.051,95%CI:1.009~1.096,P = 0.018)、肠壁强化程度(OR = 3.807,95%CI:1.268~11.428,P = 0.017)和肠腔中重度狭窄(OR = 6.550,95%CI:1.640~26.165,P = 0.008)是需行药物优化的危险因素,而血白蛋白水平为保护因素(OR = 0.841,95% CI:0.747~0.946,P = 0.004)。所构建预测模型受试者操作曲线下面积为0.856(95%CI:0.779~0.933,P<0.001),灵敏度为82.5%,特异度81.0%,准确性95.9%。结论基于CTE提示的肠腔狭窄程度和肠壁强化程度联合诊断年龄和血白蛋白水平构建模型,可预测抗TNF-α单抗治疗小肠受累CD患者维持期药物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