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青光晚期患者视野缺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诊治的仅残留中心管状视野≤10°或颞侧视岛(生理盲点颞侧)的原发性青光晚期患者,并按视野缺损类型分为管状视野组(对照)和颞侧视岛组。分析年龄、性别、别、青光类型、初诊青光分期、随访眼压、手术次数、疾病史等临床特征与晚期视野缺损类型的关系,单因素分析采用χ²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共纳入287例(287只)患者,其中管状视野组101例,男性48例,女性53例,年龄(61±15)岁;颞侧视岛组186例,男性107例,女性79例,年龄(59±17)岁;两组间年龄、性别、别、初诊年龄、手术次数、青光家族史、合并全身疾病史等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CPACG)、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在管状视野组分别有26、34、41例,在颞侧视岛组分别有61、78、47例;初诊青光分期为中期、晚期者在管状视野组分别有30、71例,在颞侧视岛组分别有32、154例;管状视野组和颞侧视岛组随访期峰值眼压分别为(31.94±4.11)、(34.58±6.47)mmHg(1 mmHg=0.133 kPa);随访期平均眼压分别为(22.48±3.99)、(24.01±4.30)mmHg;合并高度近视者分别为5、28例,两组间青光类型分布(χ²=7.24)、初诊青光分期(χ²=6.04)、随访期峰值眼压(t=4.22)、随访期平均眼压(t=2.96)、合并高度近视比例(χ²=6.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管状视野为参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光类型中的CPACG(OR=2.021,95%CI:1.020~4.001)、随访期峰值眼压高(OR=1.128,95%CI:1.038~1.226)、合并高度近视(OR=5.090,95%CI:1.556~16.651)患者的视野进展为颞侧视岛的风险增大。结论CPACG、随访峰值眼压高、合并高度近视是原发性青光晚期患者颞侧视岛的相关因素。

  • 标签: 青光眼 视野 视觉障碍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