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基于循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入量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遵循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根据前期研究获得的最佳证据制订相应的临床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内科病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出入量管理进行优化和质量审查,并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制订行动策略。比较最佳证据应用前后医护人员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入量管理的认知、患者空腹体质量监测率、患者出入量管理目标达标率,患者到达干体质量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出入量管理相关负性事件发生例数等指标。结果实践变革后,20条审查指标中指标8~14、指标20的执行率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668~97.000,P<0.05);患者出入量管理目标达标率从(34.24 ± 30.33)%提升至(61.28 ± 1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0.21,P<0.001);患者到达干体质量时间从(10.89 ± 3.46)d降低至(5.48 ± 1.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97,P<0.001);出入量管理相关负性事件比较,急性发作左心力衰竭例数由7例降低至2例(χ2值为4.194,P=0.041)。结论基于循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出入量管理可改善临床护理实践,缩短患者到达干体质量的时间,减少住院天数,质量审查仍需要持续进行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出入量 容量 体质量 循证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围术期采取医护合作一体化模式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支气管异物的患儿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9例。在异物取出术围术期,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组采取医护一体化模式。结果干预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之间的合作态度得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医生的医护合作态度得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进一步减少患病婴儿住院天数与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同时有利于激励医护合作的默契度和工作效率,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医护一体化 支气管异物 纤维支气管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基于循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入量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遵循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根据前期研究获得的最佳证据制订相应的临床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内科病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出入量管理进行优化和质量审查,并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制订行动策略。比较最佳证据应用前后医护人员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入量管理的认知、患者空腹体质量监测率、患者出入量管理目标达标率,患者到达干体质量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出入量管理相关负性事件发生例数等指标。结果实践变革后,20条审查指标中指标8~14、指标20的执行率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668~97.000,P<0.05);患者出入量管理目标达标率从(34.24 ± 30.33)%提升至(61.28 ± 1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0.21,P<0.001);患者到达干体质量时间从(10.89 ± 3.46)d降低至(5.48 ± 1.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97,P<0.001);出入量管理相关负性事件比较,急性发作左心力衰竭例数由7例降低至2例(χ2值为4.194,P=0.041)。结论基于循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出入量管理可改善临床护理实践,缩短患者到达干体质量的时间,减少住院天数,质量审查仍需要持续进行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出入量 容量 体质量 循证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前临床护士在用药过程中中断事件发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构建护士执行用药过程中护理中断事件前馈控制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9月—2019年2月山东省立医院心内科4个病区用药过程中所发生的护理中断事件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行设计的观察记录表,采用结构式观察法,对经历中断事件的当事护士进行观察;成立优化团队,建立护士执行用药过程中中断事件前馈控制方案;于2019年3—12月在同病区实施该方案,方案实施后对护士进行观察。本研究的研究类型为单盲非同期临床对照试验。结果经过10个月的方案应用后,护士执行给药过程中中断事件发生频率由12.68次/h降低至8.29次/h;干预前低优先级事件占68.34%(2 340/3 424)。干预后低优先级事件占59.17%(1 216/2 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90,P<0.001)。干预前消极型结局事件占80.02%(2 740/3 424);干预后消极型结局事件共占77.52%(1 593/2 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2,P=0.027)。干预前因NI导致的用药隐患发生率为1.14%(39/3 424);干预后因NI导致的用药隐患发生率为0.58%(12/2 055),经第二人补漏或观察者提醒后均未发生用药错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1,P=0.038)。结论建立并应用护理中断事件前馈控制方案,有助于提高中断事件的优先级别,避免或减少护理用药过程中不必要的中断,改善中断事件结局,对保障护理给药安全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护理 中断事件 前馈控制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SCE)在急重症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温州市某三甲医院急重症科培训的30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考核方式,观察组采用基于OSCE理念的护理实践培训考核模式。比较两组护士的综合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得分、培训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层级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各层级,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的护理培训各维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CE模式可以提高急重症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有利于提升急重症护士的培训满意度。

  • 标签: 护士 急重症 在职培训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