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肿瘤患者置入PlCC发生静脉血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进行改善。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200例应用肿瘤化疗PICC患者的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改良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对治疗并发症的影响及护理效果。结果采用不同护理方式,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病率(21%)显著低于对照组(39%),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95%)显著低于对照组(70%),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分析肿瘤患者置入PlCC发生静脉血栓的原因,采用改良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对于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肿瘤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Frenkel训练联合梅花针叩刺对小脑性共济失调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小脑卒中共济失调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康复组、梅花针康复组和综合康复组,每组患者15例。常规康复组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疗法、言语疗法等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干预;梅花针康复组在常规康复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梅花针叩刺疗法;综合康复组则在梅花针康复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再增加Frenkel疗法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治疗)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弗里德里希共济失调评定量表(FAR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对3组患者的平衡协调能力、共济失调严重程度和抑郁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组患者的ICARS、FARS、HAMD评分均显著改善,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花针康复组和综合康复组治疗的ICARS、FARS、HAMD评分与常规康复组治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综合康复组治疗的ICARS、FARS、HAMD评分分别为(27.23±10.31)分、(57.3±6.64)分和(8.57±0.62)分,亦显著优于梅花针康复组治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renkel疗法联合梅花针叩刺可显著改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平衡协调功能和抑郁程度。

  • 标签: 小脑性共济失调 平衡协调能力 梅花针 Frenkel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频超声引导下与徒手定位注射(含复方倍他米松及利多卡因)治疗脑卒中肩痛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脑卒中肩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对症药物治疗、针灸、物理因子治疗及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等),观察组患者同时辅以高频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则按照解剖定位徒手进行药物注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通用(关节)量角器、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FMA-U)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肩关节ROM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9±0.9)分]、肩关节ROM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4周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肩关节ROM、MBI评分及FMA-U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7±0.6)分]、肩关节ROM、MBI评分[(66.7±11.4)分]及FMA-U评分[(41.6±7.7)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与徒手定位注射治疗比较,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能进一步缓解脑卒中肩痛患者疼痛病情,改善肩部活动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肩痛 高频超声引导 注射治疗 功能评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庭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出院压力性损伤发生所起到的作用。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范例,所有患者在出院仍需要长期卧床休养,依据奇数偶数分组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30例,在临近出院时对其进行口头健康教育)与观察组(30例,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也更高(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能最大程度避免老年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出院合并压力性损伤,以更为有效地促进其病情康复,改善预后,建议在这类患者当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脑卒中患者 家庭护理干预 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验证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刺激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分为对照组、CTGF组。对照组细胞采用正常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CTGF组细胞采用含有10 ng/ml CTGF的DMEM完全培养基持续培养24 h。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行细胞划痕实验,对比分析两组细胞的细胞迁移率;应用HiSeq测序技术对两组细胞进行全转录组测序,获得生物学大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差异表达的miRNA;通过基因注释(GO)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显著性富集分析对差异miRNA的功能及信号通路进行分析。基于转录组数据筛选出两组间差异表达倍数位于前10名的基因,分析其基因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定性检测对骨形态发生蛋白4 (BMP4)的mRNA和蛋白表达进行验证。结果CTGF组细胞迁移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3,P=0.026 )。对照组与CTGF组之间共有32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者152个,下调者173个。GO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miRNA的功能主要分为生物学过程、细胞成分和分子功能3类。KEGG通路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miRNA表达高度富集在神经系统间信号传递、细胞间黏附以及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相互作用等相关的通路。分析两组间差异表达倍数位于前10名的基因,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组织炎症反应及纤维化过程等不同的代谢通路及生物学过程。q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定性检测结果显示,CTGF组细胞中BMP4 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90、10.110、5.470,P=0.004、0.001、0.006 )。结论CTGF通过上调Müller细胞中BMP4的表达而促进细胞的增生和迁移导致组织纤维化并可诱导炎症反应。

  • 标签: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转录组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4 Müller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