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98例进行分组研究,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别将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的小组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结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具有更优的血气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笔者报道了一例以四肢乏力为首发症状入院的病例,分别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关实验室检查、CT、18F-FDG及68Ga-1, 4, 7, 10-四氮杂十二烷-N, N, N, N-四乙酸-D-苯丙氨酸1-酪氨酸3-苏氨酸-8-奥曲肽PET/CT影像学诊断等方面分析了该病例的特点,并对原发性肺内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进行了文献回顾。由于该病发生率低,笔者意在提示影像医师在遇到类似病例时,应把握整体,避免先入为主的思维,从而提高诊断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YP2C19、CYP3A5基因的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心肌梗死患者及健康对照各500例,采用荧光PCR法和Sanger测序分别检测其CYP2C19、CYP3A5基因的多态性,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用Quanto软件评估统计学效能。结果CYP2C19基因rs4986893位点的AG、GG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的频率以及CYP3A5基因rs776746位点的AA、AG、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2C19基因rs4244285、rs12248560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以及rs4986893位点的AA基因型的频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P2C19基因rs4986893的AG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以及CYP3A5基因rs776746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可能是心肌梗死发病的风险因素,而rs4986893的GG基因型以及rs776746的AA、AG基因型可能是心肌梗死的保护因素。依据样本量、样本结构和等位基因频率以及Quanto分析,本研究的结果具有理想的统计学效能(99%)。结论CYP2C19、CYP3A5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法综合评价Morse跌倒评估量表对住院患者跌倒风险预测的有效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关于Morse跌倒评估量表预测跌倒风险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立至2019年9月30日。利用诊断准确性质量评价研究工具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篇文献,共48 947例患者。异质性检验显示,纳入的研究存在异质性,通过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敏感度为0.75(95%CI 0.73~0.77),合并特异度为0.64(95%CI 0.64~0.64),合并阳性似然比为2.45(95%CI 1.97~3.03),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39(95% CI 0.29~0.52),合并诊断比值比为6.58(95%CI 4.13~10.46),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SE=0.026)。结论Morse跌倒评估量表作为单独指标对住院患者跌倒风险预测有效性为中等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Donabedian质量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行血管通路术血液净化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行血管通路术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Donabedian质量理论的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的血管通路构成比以及干预前后的营养状况和干预后尿素清除指数(Kt/V)和尿素下降率(URR)、再循环发生率、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中心静脉导管通路比例(10.00%,6/60)低于对照组(25.00%,1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透析后Kt/V和URR均高于对照组,再循环发生率(10.00%,6/60)低于对照组(21.67%,13/60),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5.00%,3/60)低于对照组(16.67%,10/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Donabedian质量理论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血液净化患者血管通路术中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凝血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心肌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60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随访6个月内是否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MACE组(52例)和非MACE组(108例),再选取同期体检的131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PCT、cTnI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血清PCT、cTnI水平与AMI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预测预后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PCT、cTn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ACE组患者血清PCT、cTnI水平高于非MACE组(P<0.05);AMI患者发生MACE与其血清PCT、cTnI水平呈正相关(r>0,P<0.05)。经曲线ROC分析,PCT曲线下面积为0.682,灵敏度为33.3%,特异度为98.1%;cTnI曲线下面积为0.710,灵敏度为90.7%,特异度为57.7%;PCT、cTnI检测均能较好提示AMI患者的预后(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PCT、cTnI水平与发生MACE呈正相关,可以用于评估AMI患者预后,且预测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