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AH)和早期子宫内膜癌(EC)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患者的肥胖指标特征,并分析肥胖指标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EAH和早期EC患者各40例(分别为EAH组和EC组),收集同期收治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4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计算肥胖指标,分析肥胖指标与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疗效及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1)肥胖指标:80例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EAH和早期EC患者中,肥胖[体质指数(BMI)≥28 kg/m2]的发生率为40%(32/80),腹型肥胖(腰围≥80 cm)的发生率为79%(63/80)。EAH组、EC组患者的肥胖指标包括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身体圆度指数(BRI)、脂质蓄积指数(LAP)、内脏脂肪指数(VA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2)影响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及其预测疗效的价值:病理类型为EC及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BRI 5项肥胖指标高是保留生育功能治疗9个月后完全缓解(CR)率低的危险因素(P均<0.05),BRI和腰高比分别联合病理类型对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中等[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6、0.714]。(3)肥胖指标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BRI、LAP和VAI与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VAI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对于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EAH和EC患者,肥胖指标异常影响疗效,BRI和腰高比联合病理类型对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较好,临床中可选择适当的指标评估体型、预测疗效和评估糖脂代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及子宫内膜癌(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的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复发情况。方法本研究系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10家医院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AEH及EC患者共107例,对其中66例要求尽早生育患者的妊娠、活产及其影响因素、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66例要求尽早生育的AEH及EC患者中,24例采用自然妊娠方式,其临床妊娠率为54.2%(13/24),活产率为41.7%(10/24),停止保留生育功能治疗至临床妊娠的中位时间为5.5个月;42例采用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治疗,其临床妊娠率为59.5%(25/42),活产率为35.7%(15/42),停止保留生育功能治疗至临床妊娠的中位时间为19.5个月。ART助孕患者停止保留生育功能治疗至妊娠的时间显著长于自然妊娠患者(P=0.048)。(2)年龄、宫腔粘连是影响临床妊娠的独立因素(P<0.05)。(3)107例AEH和EC患者中,复发29例,复发率为27.1%(29/107)。42例ART助孕治疗患者中,9例患者在行ART前复发,再次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实施ART助孕治疗,8例获得临床妊娠,5例活产。结论AEH和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有较高的临床妊娠率。年龄、宫腔粘连是影响临床妊娠的独立因素。复发患者再次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仍可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早期子宫内膜癌(EC)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患者的分子分型特征,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且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子分型的早期EC和AEH患者共46例,分子分型分为4型,POLE超突变型、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型、非特殊分子改变(NSMP)型、高拷贝型。回顾性分析早期EC和AEH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疗效的差异。结果(1)46例患者的年龄为(32.9±5.8)岁,其中EC 40例、AEH 6例。保留生育功能治疗首选醋酸甲羟孕酮(MPA)或醋酸甲地孕酮(MA),首选药物治疗未获完全缓解(CR)时可选用或联合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46例患者中,1例患者治疗未满3个月无法评价疗效,其余45例患者(包括4例治疗满3个月但不足6个月者)中保留生育功能治疗达CR 32例(71%,32/45),达到CR的中位时间为8个月(4~12个月),部分缓解(PR)6例(13%,6/45);随访期内复发8例(25%,8/32),中位复发时间为8个月(4~21个月)。(2)46例EC或AEH患者中,分子分型以NSMP型(34例,74%)为主,MSI-H型、POLE超突变型、高拷贝型分别为7例(15%)、3例(7%)、2例(4%)。4种分子分型患者的血清癌抗原125(CA125)水平、有无肿瘤家族史、错配修复(MMR)基因相关蛋白表达、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表达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高拷贝型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最高[为(34.3±35.2)kU/L],MSI-H型患者存在肿瘤家族史的比例(6/7)、MMR基因相关蛋白阴性表达率(7/7)、Ki-67表达(>40%者占3/3)均最高。(3)46例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患者中,NSMP型、MSI-H型、POLE超突变型、高拷贝型患者的C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6%(25/33)、3/7、2/3、2/2;χ²=5.782,P=0.123];4种分子分型患者的6个月达到CR率比较,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3%(13/30)、0/6、1/3、2/2;χ²=9.973,P=0.019],其中MSI-H型患者的6个月达到CR率最低。进一步对34例NSMP型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显示,年龄≥30岁患者达到CR所需时间显著长于<30岁者(P=0.010)。结论分子分型与早期EC及AEH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疗效相关,MSI-H型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疗效不佳,NSMP型患者需要进一步细化分组以预测获益人群,而POLE超突变型、高拷贝型患者因病例数较少,有待继续临床探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及早期子宫内膜癌(EEC)经保留生育功能治疗达到完全缓解(CR),复发后再次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9年5月全国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多中心研究网络平台中9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AEH和EEC患者共104例,整理其中经保留生育功能治疗达到CR后复发的31例患者(来自其中4家医院)的临床病理资料。31例复发患者中,再次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者27例,回顾性分析其复发后的病理类型、疗效、肿瘤结局及妊娠结局。结果(1)27例复发后再次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患者中,AEH 16例、EEC 11例;再次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22例达到CR(81%,22/27),其中AEH和EEC的CR率分别为13/16和9/11。(2)22例复发治疗后达CR的患者中,5例(23%,5/22)再复发,两次复发的中位间隔时间为33个月(21~80个月),其中4例行全面分期手术,1例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坚决选择第3轮保留生育功能治疗,15个月后达CR。(3)27例复发后再次保留功能治疗的患者中,有妊娠意愿者16例,共有12例妊娠,妊娠率为12/16。其中,5例为自然妊娠、7例为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妊娠;5例足月妊娠,共分娩5例新生儿,活产率为5/12。随访截至2019年5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3个月(0~123个月),27例复发后再次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经保留生育功能治疗达到CR后复发的AEH和EEC患者,在全面评估病情和患者充分知情同意下,可以选择再次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再次治疗仍具有一定的CR率和妊娠率,但治疗期间须严密观察。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适应证为高分化子宫内膜癌Ⅰa期,且其疗效已得到肯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我国人口发展战略“二孩”政策的实施,更多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愿望更加急迫;针对临床治疗中所面临的新挑战,近年来部分研究者开始探索治疗方式的优化,以及对某些有特殊问题(包括初次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复发、中分化及子宫肌层浸润等)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进行摸索,发现部分超适应证患者经严密筛查后仍可以选择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本文将近年来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特殊问题临床处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第1且呈发病低龄化趋势,如何使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从机制分析入手,对治疗适应证、用药方案、安全性、临床疗效等展开论述,了解GnRH-a可对存在孕激素治疗禁忌或孕激素疗效欠佳、年轻且有保留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治疗。GnRH-a用于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通常采用与口服孕激素、宫内孕激素或来曲唑联合用药的方案,完全缓解率达到50%以上,复发率低于20%,妊娠率为12%~33%,并可避免口服孕激素引起的水钠潴留、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且复发风险相对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中分化Ⅰa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肿瘤结局和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0—2019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3家医院收治的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Ⅰa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纳入标准:(1)年龄≤45岁;(2)病理类型为高分化、中分化子宫内膜癌或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3)若为子宫内膜癌,需证实为Ⅰa期、病变局限于子宫内膜,并经影像学检查评估无任何可疑的子宫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子宫外转移。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方法:给予口服大剂量孕激素治疗,每3个月复查子宫内膜病理并评估疗效。根据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前的病理检查结果将纳入患者分为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组、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组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比较3组患者的肿瘤结局及妊娠结局。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57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包括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组11例,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组22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24例。(2)肿瘤结局: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组、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9/11、91%和96%)、复发率(3/9、30%、22%)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所需时间长于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中位时间分别为8、6、4个月),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9例初次治疗完全缓解的中分化子宫内膜癌患者中,3例分别于完全缓解后7、18、53个月复发,均选择再次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并均再次获得完全缓解。(3)妊娠结局: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组、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患者的辅助生殖治疗率(分别为4/8、5/18、36%)、妊娠率(分别为6/8、5/18、36%)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组患者获得妊娠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另外两组(中位时间分别为4、9、22个月,P=0.006)。结论中分化Ⅰa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经过保留生育功能治疗,能够获得较高的完全缓解率和一定的妊娠率,但因本研究病例数有限,尚需进一步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