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croRNA-143在膀胱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68例膀胱癌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同一时期选取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51例,女17例,年龄(54.5±6.7)岁;对照组男32例,女8例,年龄(54.8±8.6)岁。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microRNA-143在两组人群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病理分级、有无转移、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icroRNA-143在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为(0.68±0.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87±0.26),P<0.05。microRNA-143的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临床分期存在相关性(均P<0.05)。观察组microRNA-143的中位表达水平为0.652,分为低于中位表达水平的低表达组34例和高于中位表达水平的高表达组34例,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时间为(37.53±1.85)个月,明显低于相对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时间(44.97±2.00)个月(P<0.05)。结论microRNA-143在膀胱癌患者血清中呈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597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集的126例肝癌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癌旁和肝癌组织中miR-597表达水平;分析miR-597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肿瘤直径、乙型肝炎、门静脉癌栓、组织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比较miR-597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3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采用单因素卡方和多因素回归分析miR-59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癌旁组织miR-597表达水平(1.28±0.28)明显高于肝癌组织miR-597表达水平(0.4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1,P<0.05)。中高分化患者肝癌组织中miR-597表达水平(0.82±0.15)明显高于低分化患者肝癌组织(0.3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7,P<0.05)。Ⅰ~Ⅱ期患者肝癌组织miR-597表达水平(0.70±0.12)明显高于Ⅲ~Ⅳ期患者肝癌组织(0.29±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0,P<0.05)。肝癌伴乙型肝炎患者肝癌组织miR-597表达水平(0.39±0.14)明显低于肝癌无乙型肝炎患者(0.76±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8,P<0.05)。门静脉癌栓患者组织miR-597水平(0.36±0.17)明显低于无门静脉癌栓患者肝癌组织(0.69±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4,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肝癌组织miR-597表达水平(0.29±0.17)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0.84±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9,P<0.05)。miR-597高表达患者生存时间(29.5个月)明显高于miR-597低表达患者生存时间(16.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5.905,P<0.05)。miR-597高表达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35/68,51.47%)高于miR-597低表达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12/58,2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5.046,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组织分级、TNM分期、门静脉癌栓、乙型肝炎阳性、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癌组织miR-597表达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iR-597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下调,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明显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了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和尿酸变化的意义。方法:以奇偶分组法将2019年9月~2020年2月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180例),根据冠脉的病变支数将这些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多支组(60例),双支组(61例),单支组(59例);同时根据病症类型可将这些冠心病患者分成三组,A组(稳定型心绞痛SAP,55例),B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3例),C组(急性心肌梗死AMI,62例);同时选择同一时间段内在我院进行体检的非冠心病者(共140例)设为常规组,然后检测所有组别中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和尿酸以及Gensini评分,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根据冠脉的病变支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和尿酸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常规组<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组;根据病症类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和尿酸以及Gensini评分由低到高依次为常规组<A组<B组<C组C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和尿酸变化情况,能够充分提示着患者的病情程度,同时为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作用。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描述国内外照顾者参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的研究内容、方法等现状。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10月26日的CNKI、万方中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英文数据库,筛选出相关的研究,共纳入9篇文献。疾病人群包括骨科、内科卧床、神经外科以及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通过质性和量性研究方法,聚焦照顾者对VTE相关知识的认知行为水平现状和采取的预防措施实施情况2个方面。结果发现,照顾者在VTE防治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且有相关研究。照顾者参与其中的有效性、可行性均已得到了初步证实,但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亟需拓展研究方向,深入开展临床研究,探索照顾者在VTE防治管理中的作用,并推动VTE防治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sST2)和N末端B型脑钠尿肽(N-terminal probrain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联合检测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pesticide poisoning,AOPP)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于2020年4月,选择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接诊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228例。根据中毒程度分级,分为轻中度组82例和重度组146例。分别于入院后4 h、12 h、24 h检测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sST2、NT-proBN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分)、胆碱酯酶。用ROC曲线评估sST2、NT-proBNP对AOPP预后预测的效果。结果入院后4 h,与轻中度组比较,重度组患者hs-cTnI、APACHE Ⅱ评分、胆碱酯酶、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2、24 h,与轻中度组比较,重度组hs-cTnI、CK-MB、APACHE Ⅱ评分升高,胆碱酯酶降低;与入院后12 h比较,24 h后变化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4 h,与轻中度组比较,重度组sST2、NT-proBN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2、24 h,与轻中度组比较,重度组sST2、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入院后12 h比较,24 h后变化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 h,sST2、NT-proBNP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r=0.634、0.723,P<0.01)。ROC曲线显示,入院后12 h,sST2联合NT-proBNP检测曲线下面积为0.891,高于sST2和NT-proBNP曲线下面积。入院后24 h,APACHE Ⅱ评分曲线下面积0.838。结论sST2和NT-proBNP联合检测可以早期预测AOPP患者近期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