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心肌做功的影响。方法单中心连续入选2018年3月至2021年8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TAVR治疗的重度AS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左心室压力-应变环评估左心室整体心肌做功,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重度AS患者TAVR术前、术后的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的变化。结果共纳入26例因重度AS行TAVR治疗的患者(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69.1±7.3)岁,胸外科医师学会(STS)评分为[4.2 (1.1,9.2)]%。以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加外周收缩压估测的与心导管测得的左心室收缩期内压高度相关(r=0.918)。TAVR术后组舒张压、左心房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主动脉瓣峰值流速及平均跨瓣压差均低于TAVR术前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TAVR术前组(均P<0.05)。心肌做功指标,校正后TAVR术后组GWW低于TAVR术前组,而GLS、GWE高于TAVR术前组(均P<0.05)。结论通过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加外周收缩压这一无创方法能可靠地评估重度AS心肌做功。TAVR治疗后GWE显著提高,其中以GWW减少为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阻断肝动脉血流在肝囊型包虫外囊完整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连续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6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47岁。所有患者均行肝包虫外囊完整剥离术,依据术中血流阻断不同分为:A组(n=42),选择性阻断肝动脉;B组(n=38),阻断第一肝门血流。比较两组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以及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总胆红素。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215.7±29.6)ml、术后通气时间(2.3±0.1)d、住院天数(11.6±1.0)d,少于B组(254.8±20.6)ml、(3.2±0.2)d、(12.7±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9.5%),B组发生并发症5例(1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3天ALT、AST、白蛋白和总胆红素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第5天ALT(62.8±5.2)U/L、AST(32.7±2.6)U/L、白蛋白(39.1±0.3)g/L、总胆红素(12.1±0.5)μmol/L,均优于B组(121.9±5.6)U/L、(53.9±8.0)U/L、(32.2±0.6)g/L、(19.3±0.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囊型包虫病外囊完整剥离术中选择性阻断肝动脉,在控制术中出血以及术后肝功能恢复等方面优于传统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彩超诊断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目标,所有患者均进行彩超诊断和CT诊断,对两种检测技术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进行对比。结果:彩超组的灵敏度(93.33%),特异度(90.00%),准确度(96.66%)均高于CT组灵敏度(73.33%),特异度(66.66%),准确度(80.00%)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超诊断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价值较高,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彩超诊断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目标,所有患者均进行彩超诊断和CT诊断,对两种检测技术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进行对比。结果:彩超组的灵敏度(93.33%),特异度(90.00%),准确度(96.66%)均高于CT组灵敏度(73.33%),特异度(66.66%),准确度(80.00%)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超诊断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价值较高,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左心室压力-应变环(PSL)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并探讨其对心肌灌注的评估情况。方法选择2020年8-12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已完成PCI治疗的AMI患者47例,于术后72 h内(T1期)行心肌声学造影(MCE)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于3个月以后(T2期)复查。获取左心室各节段心肌灌注评分(MPS),计算整体心肌灌注评分指数(PSI),并根据PSI将患者分为灌注良好组与灌注不良组;获取常规超声参数、二维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2D-GLS)及心肌做功参数: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比较术后两组间各参数间的差异,以及同一组各参数在T1、T2期的差异,并用ROC曲线分析应变和心肌做功参数对灌注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灌注良好组与不良组间常规超声参数在T1、T2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D-GLS和心肌做功参数(除T2期G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期两组2D-GLS和心肌做功参数(除GWW)较T1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GW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良好组GWW T2期较T1期降低,灌注不良组则相反。ROC曲线分析显示2D-GLS、GWI、GCW、GWE均有较高的曲线下面积。结论PSL为A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的评估提供了新的敏感方法,且有望成为初步评估AMI患者微循环的新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超声技术分析颈部血管内膜厚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本次共调查XX地区798名颈部血管超声受检人群的检查结果,按照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组,其中,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627例,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171例,分析颈部血管内膜厚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结果:798名受检查者中,有627例存在颈部血管斑块,171例无颈部血管斑块。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比,有斑块的患者颈部血管内膜厚度大于无斑块;同时血管内膜厚度较高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较高(P<0.05)。冠心病和脑卒中虽有差异但不明显(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在检查颈部血管内膜厚度时,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早期表现为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经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膜中层厚度,脑部疾病的诊断符合率较高,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目标,所有患者均给予颈部血管彩超检测和多层螺旋CT检查,两种检查方法结果均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分析诊断颈部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颈部血管病变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效果确切,但与多层螺旋CT诊断对比,该方法仍存在一定不足性,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可依据患者情况,结合其他诊断方式,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参考证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配合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择2023年4月到2024年4月期间在本医院接受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80例患者,基于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加强护理配合。对比两组的检查配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检查配合率(97.5%)比对照组(72.5%)高,不良反应发生率(2.5%)比对照组(17.5%)低,P<0.05。结论: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中加强护理配合可以提高患者的检查配合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简介:摘要报道1例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合并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德谷胰岛素+司美格鲁肽治疗的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为38岁男性,因“发现血糖升高10年”入院,既往明确诊断为T2DM。患者有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合并高血压、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功能不全,有吸烟史、高血压家族史。予以司美格鲁肽+德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平稳,患者满意度高。司美格鲁肽能降低T2DM伴有ASCV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简介:目的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晚期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治疗晚期青光眼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9例作为本研究的分析对象,并按其选择的术式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与参照组44例)。对治疗组与参照组患者分别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将两组患者的浅前房发生率、眼压控制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浅前房发生率(8.89%)明显低于参照组(29.55%),且χ~2=6.14,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术前与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眼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治疗组患者的眼压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示为8.89%,参照组为25.00%,前者低于后者(χ~2=4.1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晚期青光眼患者而言,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并能够将患者的浅前房发生率与眼压进行有效地降低,同时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段切除与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结石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肝内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采用胆管切开取石术,而试验组65例采用肝段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5.4%显著高于对照组78.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满意率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76.9%,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段切除较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结石效果显著,其具有更高的临床有效率,患者对治疗满意度评价也较高,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胃肠间质瘤(GIST)采用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ELWR)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在我院于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接受的治疗胃GIST患者,患者均采取ELWR治疗,观察术后情况。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为(35.4±10.6)ml,手术维持时间(54.2±6.9)min,术中无中转开腹患者,切缘均为阴性,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下床时间为(1.3±0.5)d,术后出院时间为(4.6±0.9)d。术后病理结果中度及高度危险分别有6例、2例,低度及极低度危险分别有18例、14例。免疫组化结果CD117、CD34均为阳性,DOG-1阳性率为95%(38/40)。术后随访未见有并发症、远处转移及肿瘤复发者。结论ELWR治疗胃GIST,疗效较好,具有微创优势,在严格遵守手术操作下,发生肿瘤复发情况较少,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