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冷冻球囊消融在高龄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行冷冻球囊消融的高龄阵发性AF患者,统计其1年随访的AF复发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评价冷冻球囊消融在高龄阵发性AF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共60例患者,平均年龄(83.0±2.5)岁,男性36例(60%),CHA2DS2-VASc积分为3.0±1.0,42例(70%)合并高血压,18例(30%)合并糖尿病,18例(30%)合并冠心病,12例(20%)合并肾功能不全,平均手术时间(从开始静脉穿刺至撤除导管)为(70.0±10.5)min,左房内操作时间(从房间隔穿刺至撤除导管)为(40.0±6.0)min,平均冷冻消融次数为(5±1)次,冷冻消融时间为(14.0±2.0)min,X线曝光时间为(15.0±1.6)min。1个月随访时,4例患者出现持续时间>30 s的AF,后均自行转复;3个月随访时,2例患者出现心房扑动,静推伊布利特后心律转复;6个月随访时,全部患者均为窦性心律;12个月随访时,6例患者出现AF复发,加用胺碘酮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在随访期内,60例患者均未发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未发生心房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高龄阵发性AF患者,冷冻球囊消融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肺静脉隔离。
简介:【摘要】当今社会道德与法治也是热点话题,道德是一个人的修养,只有一个人有了道德才能立足于社会,在小学也要有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法律是立国之本,没有法的国家是没有秩序的国家,在学校里也算一个小社会,同样需要道德的管理和法治的管理,所以小学生要学习道德与法治,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对小学课堂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进行有效性策略初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肺静脉隔离的基础上,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采用高功率短时程的消融方法进行上腔静脉隔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该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连续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1日因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180例,对其中上腔静脉内伴有触发电位且肌袖长度≥3 cm者行上腔静脉隔离,最终纳入符合条件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入高功率组和常规功率组,每组30例。有效性观察指标包括消融点数、隔离时间、消融时间,安全性观察指标包括消融过程中发生的爆裂声(POP)、心脏压塞、膈神经损伤、窦房结损伤、全因死亡。结果高功率组消融14(13,15)个点后达到了上腔静脉隔离,少于常规功率组的20(18,22)个点(P<0.001)。高功率组上腔静脉隔离时间为8(7,9)min,短于常规功率组的17(14,20)min(P<0.001)。高功率组消融放电时间为78.0(71.1,80.0)s,短于常规功率组的200.0(167.5,212.5)s(P<0.001)。高功率组阻抗下降20.00(18.75,21.00)Ω(阻抗下降百分比为15%),较常规功率组的12.00(11.75,13.25)Ω(阻抗下降百分比为12%)下降更为明显(P<0.001)。高功率组1例(3.3%)患者发生POP,常规功率组3例(1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脏压塞、膈神经损伤、窦房结损伤和死亡。结论采用高功率短时程的消融方法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上腔静脉隔离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国内应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单抗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2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共117例应用PD-1单抗治疗的晚期mRC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7例(74.4%),女30例(25.6%);年龄(57.9 ± 10.9)岁,体质指数(23.6 ± 3.4)kg/m2;有吸烟史79例(67.5%),高血压病44例(37.6%),糖尿病19例(16.2%)。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分70例(59.8%),1分39例(33.3%),2分5例(4.3%),3分3例(2.5%)。101例(86%)既往行肾切除术。病理类型为肾透明细胞癌104例(88.9%),乳头状肾细胞癌8例(6.8%),嫌色细胞癌2例(0.9%),集合管癌2例(0.9%),嗜酸细胞癌1例(0.08%)。患者诊断为mRCC后行PD-1单抗单药或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分析总体人群和相关亚组的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客观缓解率(ORR)、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等。结果117例中40例(34.2%)行PD-1单抗单药治疗,其中信迪利单抗15例,卡瑞丽珠单抗13例,替雷利珠单抗8例,特瑞普利单抗4例。77例(65.8%)选择靶向药物联合PD-1单抗治疗,其中应用阿昔替尼63例,舒尼替尼14例;PD-1单抗为替雷利珠单抗29例,信迪利单抗20例,特瑞普利单抗13例,卡瑞丽珠单抗10例,帕博丽珠单抗5例。初始治疗后23例因疾病进展更换药物,其中PD-1单抗单药治疗者中8例换为另一种PD-1单抗治疗;PD-1单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者中15例更换PD-1单抗或靶向药物类型。总体人群的中位OS为35.6(19~60)个月,PFS为12.1(1~60)个月;5例完全缓解,51例部分缓解,20例疾病稳定,总体ORR为47.8%(56/117)。单药PD-1单抗初始治疗的中位PFS为10.5 (1~60)个月,初始靶向药物联合PD-1单抗治疗的中位PFS为12.6 (1~30)个月。更换治疗方案后,8例PD-1单抗单药治疗的PFS为10.1(4~19)个月,15例PD-1单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的PFS为11.7(1~25)个月。PD-1单抗单药治疗均未发生≥2级trAE,PD-1单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患者中52例共出现124例次≥2级trAE,最常见者为血压升高(18.5%,23/124),其次是甲状腺功能减退(15.3%%,19/124)、皮疹(14.5%,18/124))、氨基转移酶升高(10.5%,13/124)和骨髓抑制(9.7%,12/124)。11例(9.4%)患者需中断PD-1单抗治疗以减少trAE。结论在国内真实世界人群中应用PD-1单抗治疗mRC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较好,不良反应较少;研究结果与国外多个关键临床试验一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胸腔纤维母细胞性网状细胞肿瘤(FRCT)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例儿童胸腔FRC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儿,男性,9岁,主要表现为消瘦、胸闷,CT示右侧胸腔巨大占位;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为梭形细胞间叶源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为FRCT。经序贯化疗、手术切除、化疗,最终仍出现肿瘤复发伴全身多发转移,放弃治疗。结论儿童FRCT极为罕见,诊断主要依赖典型细胞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目前FRCT没有标准治疗方案,化疗、手术效果均不理想,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