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末端驱动型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步态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9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组(21例)和对照组(18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偏瘫肢体综合训练、中频脉冲电刺激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减重平板步行训练,训练组接受末端驱动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6 d、持续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下肢部分(FMA-LE)、威斯康星步态量表(WGS)及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AC、FMA-LE、WGS及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训练组治疗后FAC分级[(2.61±0.70)级]、WGS[(23.29±3.85)分]及BBS评分[(35.40±8.41)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末端驱动型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较传统康复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步态及平衡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Soave术(LS)与改良腹腔镜Swenson术(MLSw)治疗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的效果及对控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手术治疗的短段型HD患儿90例,其中LS治疗45例(LS组),另外45例采用MLSw治疗(MLSw组)。对比两组患儿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年时检测患儿的肛肠压,Heikkinen评分法评价其控便功能。结果MLSw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LS组(t=6.718、15.583、2.183、3.343,均P<0.05)。术后1年时,MLSw组的肛管静息压、肛管高压带长度、最大收缩压、感觉阈值均低于LS组,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污粪、需要治疗及Heikkinen总分均高于L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LSw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3/45),显著低于LS组的22.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P=0.036)。结论MLSw治疗短段型HD患儿的效果优于LS,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控便功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