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天玑骨科机器人导航技术联合踝关节镜技术复位内固定治疗Hawkins Ⅱ型距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13例Hawkins Ⅱ型距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平均35.8岁(22~61岁)。均采用天玑机器人联合踝关节镜复位内固定治疗。记录术中关节镜辅助骨折复位时间、机器人导航置入内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估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在2 h内完成,均一次性置钉成功,其中关节镜辅助复位时间平均为52.8 min(43~66 min),机器人导航置入内固定时间平均为43.6 min(33~55 min)。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平均13.3个月(12~15个月),均在3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1例患者发生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伴轻度疼痛,给予保守治疗;未出现切口感染、距骨坏死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AOFAS的踝-后足评分平均为91.0分(83~94分)。结论机器人联合踝关节镜复位内固定治疗Hawkins Ⅱ型距骨颈骨折具有微创、精准复位及置钉、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短期疗效肯定。
简介:摘要2020年9月24日,对1例因机器挤压致左示指自近节和中节两平面撕脱性完全离断、指深屈肌腱自肌腹抽出、双侧指掌侧固有神经自近侧长段抽出的28岁青年女性,进行断指再植;术中指屈伸肌腱、双侧指掌侧固有神经、近节背侧软组织缺损,予旷置。术后予抗感染、抗凝、解痉等对症治疗,再植指体顺利成活。术后10 d予全厚皮片移植修复近节背侧软组织缺损,术后皮片成活良好,伤口一期愈合良好,无感染现象。再植术后1个月切取自体同侧掌长肌腱及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神桥)移植修复左示指屈、伸肌腱及双侧指掌侧固有神经手术治疗;术后切口愈合一期良好,无红肿、流脓等感染现象,无局部及全身过敏症状。术后通过门诊、微信等方式进行随访。术后7个月随访,再植指体无旋转,无成角畸形,外形良好,无明显萎缩,无感染、过敏症状;掌指关节活动度约85°,近侧指骨间关节活动度约40°,远侧指骨间关节活动范围约15°;近侧离断平面再植指体TPD为6~8 mm,远侧离断平面再植指体TPD为10~12 mm;复查左手正侧位片:左示指骨骼愈合良好;患指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为良。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探讨促进皮瓣成活、外形美观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10例患者资料,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18~54岁,平均42.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8例,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坏死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4.0 cm×6.0 cm~16.0 cm×10.0 cm,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并优化方法:①把瓣部内小隐静脉分离出来保留于肢体内,优化静脉回流;②游离进入蒂部的腓动脉穿支血管,入蒂处为旋转点,蒂部内仅包含腓肠神经血管链、小隐静脉主干及筋膜组织,宽度2.0 cm左右,既增加皮瓣血供又美化蒂部;③蒂部扭转处设计成弧形皮瓣覆盖并采用明道转移,预防卡压;④供区采用接力皮瓣覆盖,根据供区位置选用腓动脉近端穿支皮瓣或腓肠内、外侧动脉穿支皮瓣;⑤部分病例腓肠神经与创周感觉神经缝接。术后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及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对皮瓣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供、受区皮瓣完全成活,小腿外形美观,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耐磨,3例缝接神经的皮瓣感觉按照BMRC进行评定,达到S3级以上,患者满意度高;末次随访时按照Maryland评分系统评定疗效,结果85~98分,平均91.6分,获优8例,良2例。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供血充足,静脉回流合理,皮瓣成活率高;供区接力皮瓣覆盖获得了良好的外形,缝接了感觉神经使皮瓣具有感觉;修复后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变频注水超声骨刀囊外截骨微创治疗轻中度外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应用变频注水超声骨刀囊外截骨微创治疗的轻中度外翻患者资料。术中在第1跖骨头内侧关节囊外应用变频注水超声骨刀将跖骨截断,矫正外翻畸形。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足负重位X线片上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第1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MAA)及第1跖趾关节活动度的变化;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前足评分系统进行临床效果评估。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2例患者(53足),其中男6例,女26例;左28足,右25足;年龄(34.5±7.8)岁。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0±5.9)个月;截骨处均愈合,无转移性跖骨痛,无感染及畸形复发。末次随访时,HVA、IMA、DMAA均较术前改善[(11.25±1.59)° vs. (33.45±4.45)°;(6.83±0.95)° vs. (14.96±2.10)°;(6.26±1.92)° vs. (23.64±4.72)°;均P<0.01],AOFAS前足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90.96±2.92)分vs. (59.22±5.63)分,P<0.01];手术前后第1跖趾关节活动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变频注水超声骨刀结合囊外截骨微创治疗轻中度外翻具有损伤小、瘢痕不明显、矫形可靠等优点。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关节镜辅助复位结合机器人导航置钉对距骨颈骨折的疗效,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13例因距骨颈骨折在徐州仁慈医院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36±12)岁;右侧8例,左侧5例。患者均在关节镜下复位,结合骨科机器人三维导航定位置入空心螺钉。术后随访观察伤口及并发症,末次随访测量双侧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术前与末次随访患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采取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量表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发现,13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手术时间(95±45)min,出血量(45±10)ml。患者获得(15.0±3.5)个月的随访。其中2例出现距下关节炎,未出现距骨坏死及骨折不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测量双侧踝关节背伸活动度:患侧为25.8°±1.9°,与健侧(26.2°±2.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6);双侧踝关节跖屈活动度:患侧为44.2°±2.7°,与健侧(44.7°±2.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3)。末次随访时患足疼痛VAS评分为(0.53±0.18)分,与术前[(0.87±0.29)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平均为93.5分。本研究表明,关节镜辅助复位结合机器人导航置钉治疗距骨颈骨折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下复位结合机器人定位置钉治疗距骨颈Hawkin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0年5月徐州仁慈医院11例距骨颈HawkinⅡ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28~47岁,右侧7例、左侧4例。患者均在关节镜下复位,结合骨科机器人三维导航定位置入空心螺钉。术后随访观察伤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量表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11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手术时间45~168 min,出血量10~30 mL。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2~25个月,其中2例出现距下关节炎,未出现距骨坏死及骨折不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应用AOFAS踝与后足功能量表评定踝关节功能,优8例、良3例。结论关节镜下复位结合机器人定位置钉治疗距骨颈HawkinⅡ型骨折具有复位骨折可视化、电脑定位置钉智能化、精准可靠、损伤小等优点,且临床疗效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性修复手术治疗距腓前韧带距骨侧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1月—2021年4月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确诊为距腓前韧带距骨侧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4例(4足)。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15~45岁(平均30.3岁),右足2例、左足2例。患者均采用外踝前外侧小切口开放性修复手术治疗距腓前韧带的距骨侧止点撕脱骨折,术后石膏制动。观察项目:(1)记录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末次随访时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评价Karlsson-Peterson评分。(2)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测量距骨前移距离(ATT)、距骨倾斜角(TT)。结果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获随访8~25个月。(1)患者骨折愈合均良好,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VAS评分为0~2分(平均1.3分),AOFAS踝-后足评分为89~95分(平均92.8分),Karlsson-Peterson评分为89~94分(平均91.5分);患者1例踝关节疼痛消失,其余3例仅有轻微酸胀不适,不影响日常行走。(2)末次随访时ATT为(2.4±0.3)mm、TT为2.8°±0.8°,较术前(8.4±0.8)mm和10.0°±1.4°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0、19.62,P值均<0.001)。结论采用开放性小切口结合2枚锚钉修复距腓前韧带的距骨侧撕脱骨折,可有效恢复患者踝关节的稳定性。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联合骨科机器人置钉治疗距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徐州仁慈医院足踝科2017年1月—2021年2月8例距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7例、女1例,右侧5例、左侧3例,年龄30~62(41.8±11.3)岁,交通伤1例、高坠伤7例。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撬拨复位骨科机器人辅助定位置入螺钉内固定手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及骨折愈合情况,复查X线及CT,评价足部功能,末次随访均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愈合及有无距骨坏死,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对踝关节进行评分并与术前比较。结果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时间12~23(15.9±3.9)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患者发生骨折不愈合、距骨坏死,1例患者出现距下关节炎,口服非甾体药物能缓解。末次随访时,患者AOFAS评分97.0(96.0,99.3)分,VAS评分0(0,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2、-2.39,P值均<0.05)。结论关节镜下复位联合骨科机器人置钉技术治疗距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置钉精准等优点,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嵌合骨皮瓣游离移植重建部分手指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7月-2020年1月,应用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嵌合骨皮瓣游离转移重建手指复合组织缺损9例,术中切取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腕横纹皮瓣和桡骨远端骨瓣,皮瓣面积2.0 cm×4.0 cm~3.0 cm×6.5 cm,骨瓣长度1.5~2.5 cm。术后半年内每月于门诊随访,半年后通过微信随访。结果本组9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嵌合骨皮瓣均成活良好;骨瓣平均愈合时间1.7个月;重建手指长度平均2.4(1.8~3.0)cm;患指外观恢复良好;供区瘢痕轻微;术后6个月皮瓣TPD平均为6.6 (5.3~8.6) mm,末次随访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功能:优7例,良1例,中1例。结论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游离嵌合骨皮瓣,可同时重建手指软组织和骨缺损,恢复患指功能及长度,改善患指功能及外观,供区损伤较小,是手指指体重建的简便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再植离断耳廓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耳廓离断伤11例,其中完全离断2例,不全离断9例;手术距受伤时间1.0~8.5 h,平均5.5 h。运用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吻合损伤的耳廓动脉、静脉,术后予抗凝、解痉、预防感染治疗,随访观察疗效。结果11例均完成再植,其中7例血管断端直接吻合,2例行静脉移植修复,共吻合血管17条。术后发生静脉危象1例,经切口放血后缓解,余10例顺利成活,外形满意;经6~26个月随访,再植耳廓外观良好,伤口瘢痕不明显。结论应用超级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耳廓离断伤,可提高微小血管吻合成功率,减少血管危象,提高耳廓再植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级显微技术结合改良顺行再植法在YamanoⅠ区断指再植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10月徐州仁慈医院YamanoⅠ区断指再植病例资料,患者均采用超级显微技术结合改良顺行再植法成比例吻合动、静脉进行断指再植。改良顺行再植法为:按吻合动脉、神经→固定骨骼→吻合皮下静脉→缝合皮肤伤口的顺序进行手术。在吻合动脉及神经时将再植体位进行改良:将患指以往的水平体位改为竖立位,以掌侧创缘为翻转轴线,将断指向掌侧翻转,从背侧伤口入路进行吻合。此体位可使近侧断面与远侧断面均向上暴露,使术者对创面的视角由以往的斜视变为直视,从而最大程度暴露手术视野,便于术者的观察及操作。术后通过门诊、微信等方式进行随访,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共纳入38例患者,男23例,女15例;年龄1~58岁,平均27.3岁。均为单指自YamanoⅠ区完全离断。受伤原因:电锯伤6例,刀切伤5例,挤压伤19例,撕脱伤8例。按YamanoⅠ区分型:Ⅰ型4例,Ⅱ型14例,Ⅲ型11例,Ⅳ型6例,Ⅴ型3例。其中受损指为拇指12例,示指9例,中指6例,环指7例,小指4例。缺血时间最短1 h,最长12 h。术后38指成活36指,成活率94.7%。其中33例获得6~12个月随访,指体长度、外形与健侧相似,甲板生长完整、外形良好,两点辨距觉为3~5 mm,手部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对于YamanoⅠ区离断,采用超级显微技术结合改良顺行再植法,可完成动脉与静脉吻合的指尖再植,再植指体成活率高,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该术式是治疗YamanoⅠ区离断较好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式3D打印导板辅助微创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微创手术治疗的14例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男13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39.1岁(18~63岁)。跟腱断裂部位位于跟骨结节止点上方2~6 cm,平均3 cm,均为体部断裂。术中在新式3D打印导板辅助下完成跟腱断端缝合修复,术后联合康复科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记录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平均为2.5 cm(2.0~3.5 cm);手术时间为30~60 min,平均45 min;术中出血量为10~20 mL,平均15 mL。14例患者术后获13~16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1例患者切口边缘表皮发黑坏死,经伤口换药后愈合。随访期间无排线反应、腓肠神经损伤及跟腱再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平均为98分(93~99分),优13例,良1例;根据Arner-Lindholm法评定疗效:优12例,良1例,差1例。结论新式3D打印导板辅助微创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具有切口微创、并发症少、操作简单、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及手术操作可重复性强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离体鸡翅血管吻合训练模型在超级显微外科血管吻合训练中的制备过程,以期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方法2019年11月在本院临床解剖学实验室,利用12只中段鸡翅,分离出尺动脉、桡深动脉,并且对其远端进一步解剖,在不同的层面和肌肉间隙中找出主干动脉及动脉血管穿支,分别对尺动脉、桡深动脉的二、三级动脉穿支血管进行超级显微外科血管吻合进阶式训练。结果本组鸡翅的尺动脉、桡深动脉、桡深动脉穿支外径分别为(0.98±0.11)mm、(0.65±0.10)mm和(0.36±0.08)mm;相应的暴露时间分别是(88.25±4.16)s、(106.00±5.20)s和(97.58±3.68)s。利用中段鸡翅上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顺利实现超级显微外科血管吻合训练。结论利用中段鸡翅上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可以进行血管吻合训练,模型符合超级显微外科血管吻合训练要求,且容易制备,训练者可以在此模型上更好的完成进阶式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