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衰竭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后心率、氧合指数(PaO2/FiO2)改变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与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21年2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接受ECMO治疗的84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5例、女39例,年龄(43.28±9.59)岁。以接受ECMO支持后180 d为研究终点,分为生存组(39例)和死亡组(45例),比较两组心率、PaO2/FiO2、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以上指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CMO支持治疗时间过短、APACHEⅡ评分较高、SOFA评分较高、PaO2/FiO2降低及心率较快为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OR=0.802、1.630、2.010、1.127、1.132,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心率、PaO2/FiO2、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及四项联合指标预测患者预后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5、0.858、0.863、0.857、0.991,可知四项联合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高于单项指标,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6%、100.0%。结论心率、PaO2/FiO2改变及APACHEⅡ与SOFA评分为呼吸衰竭患者ECMO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同时对其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四项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预测此类患者预后的准确度、灵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呼吸循环衰竭的输血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黄石市中心医院2016年3月至2021年7月治疗的呼吸循环衰竭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44)和存活组(n=36),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ECMO治疗期间的输血情况、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析ECMO治疗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呼吸循环衰竭病因、ECMO治疗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存活组术前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肌酐(Cr)、降钙素原(PCT)、乳酸(Lac)分别为(22.36±3.71)分、(79.17±9.29)μmol/L、(2.77±0.79)ng/L、(2.74±0.36)mmol/L,均低于死亡组的(34.27±4.98)分、(94.16±10.23)μmol/L、(3.69±1.10)ng/L、(5.18±0.4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89、-6.79、-5.62、-27.53,均P < 0.001);两组术前呼吸频率、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氧合指数(PaO2/FiO2)、C反应蛋白(CR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存活组上机当天输血量、下机当天输血量、全程输血量、通气时长、ECMO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8.74±16.28)mL、(37.23±10.36)mL、(398.79±67.81)mL、(210.39±20.21)h、38.89%(14/36),均低于死亡组的(160.17±23.14)mL、(48.26±12.25)mL、(600.23±70.12)mL、(320.14±18.21)h、79.55%(35/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3、-4.29、4.94、25.25,χ2=13.79,均P < 0.001);存活组住院时间[(20.14±5.36)d)]长于死亡组[(14.17±4.23)d](t=5.56,P < 0.001);APACHEⅡ评分、PCT、上机当天输血量、通气时间、全程输血量等是ECMO治疗死亡的危险因素,而住院时间是ECMO的保护因素。结论术前APACHEⅡ评分评估、全程持续性输血、把握通气时机和注意预防ECMO治疗并发症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