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松果菊苷(ECH)对盲肠结扎穿刺(CLP)所致脓毒症大鼠肝损伤及糖代谢紊乱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CLP)、治疗组(CLP+ECH)及抑制剂组(CLP+ECH+EX527)。假手术组,仅接受剖腹手术;模型组,进行盲肠结扎和穿刺;治疗组,CLP建模后每天灌胃松果菊苷(30 mg/kg),持续7 d;抑制剂组,CLP前1 h注射SIRT1抑制剂EX527(5 mg/kg),后同治疗组。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及血清生化指标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DCFH-DA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活性氧(ROS)生成情况;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PEPCK)、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浓度、血清胰岛素、ALT、AST、ROS、IL-1β、IL-6、TNF-α水平上升,而肝糖原、生存率下降(均P<0.05)。经松果菊苷治疗后,CLP大鼠血糖浓度、血清胰岛素、ALT、AST、ROS、IL-1β、IL-6、TNF-α水平下降,肝糖原、生存率上升(均P<0.05);SIRT1抑制剂干预后,抑制剂组的血清胰岛素、ALT、AST、IL-6、ROS水平升高(P<0.05)。HE染色发现,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存在炎症细胞的浸润及肝细胞坏死,而松果菊苷可减轻局灶性和块状坏死;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SIRT1、p-STAT3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而G6Pase、PEPCK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松果菊苷治疗后SIRT1、p-STAT3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G6Pase、PEPCK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SIRT1抑制剂干预后,抑制剂组SIRT1、p-STAT3、p-AKT蛋白表达降低,G6Pase、PEPCK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松果菊苷是脓毒症相关肝损伤及糖代谢紊乱的潜在治疗剂,其机制可能通过SIRT1介导激活肝脏中STAT3、AKT而起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患者分别给予西格列汀和阿卡波糖治疗,观察治疗后骨骼肌指标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大连市中心医院60岁以上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给予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另一组给予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基线及治疗至36周骨骼肌指标、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炎性指标等变化。结果治疗后西格列汀组骨骼肌指数(SMI)增加(5.94 ± 1.52比5.99 ± 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卡波糖组肌力、SMI下降(18.75 ± 4.64比17.72 ± 4.44、6.09 ± 1.74比6.00 ± 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治疗后GLP-1升高[0 min:(10.65 ± 1.68) pmol/L比(12.41 ± 1.88) pmol/L;60 min:(22.79 ± 2.85) pmol/L比(25.51 ± 2.79) pmol/L;120 min:(24.26 ± 2.94) pmol/L比(29.49 ± 2.91) pmol/L;180 min:(11.68 ± 1.84) pmol/L比(12.88 ± 1.83) 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HOMA-IR、C反应蛋白(CRP)下降[4.73 ± 3.04比3.16 ± 2.41、(2.39 ± 0.50) mg/L比(2.33 ± 0.43)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卡波糖组治疗后HOMA-IR下降(5.80 ± 3.94比4.00 ± 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西格列汀组肌力减少值小于阿卡波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GLP-1、总体GLP-1曲线下面积高于阿卡波糖组(67.64 ± 6.81比58.98 ± 6.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HOMA-IR、CRP低于阿卡波糖组[3.16 ± 2.42比4.00 ± 1.63、(2.33 ± 0.43) mg/L比(2.41 ± 0.70)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患者给予西格列汀治疗,可改善肌肉质量,保护肌肉力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松果菊苷(ECH)对盲肠结扎穿刺(CLP)所致脓毒症大鼠肝损伤及糖代谢紊乱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CLP)、治疗组(CLP+ECH)及抑制剂组(CLP+ECH+EX527)。假手术组,仅接受剖腹手术;模型组,进行盲肠结扎和穿刺;治疗组,CLP建模后每天灌胃松果菊苷(30 mg/kg),持续7 d;抑制剂组,CLP前1 h注射SIRT1抑制剂EX527(5 mg/kg),后同治疗组。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及血清生化指标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DCFH-DA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活性氧(ROS)生成情况;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PEPCK)、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浓度、血清胰岛素、ALT、AST、ROS、IL-1β、IL-6、TNF-α水平上升,而肝糖原、生存率下降(均P<0.05)。经松果菊苷治疗后,CLP大鼠血糖浓度、血清胰岛素、ALT、AST、ROS、IL-1β、IL-6、TNF-α水平下降,肝糖原、生存率上升(均P<0.05);SIRT1抑制剂干预后,抑制剂组的血清胰岛素、ALT、AST、IL-6、ROS水平升高(P<0.05)。HE染色发现,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存在炎症细胞的浸润及肝细胞坏死,而松果菊苷可减轻局灶性和块状坏死;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SIRT1、p-STAT3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而G6Pase、PEPCK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松果菊苷治疗后SIRT1、p-STAT3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G6Pase、PEPCK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SIRT1抑制剂干预后,抑制剂组SIRT1、p-STAT3、p-AKT蛋白表达降低,G6Pase、PEPCK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松果菊苷是脓毒症相关肝损伤及糖代谢紊乱的潜在治疗剂,其机制可能通过SIRT1介导激活肝脏中STAT3、AKT而起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患者分别给予西格列汀和阿卡波糖治疗,观察治疗后骨骼肌指标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大连市中心医院60岁以上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给予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另一组给予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基线及治疗至36周骨骼肌指标、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炎性指标等变化。结果治疗后西格列汀组骨骼肌指数(SMI)增加(5.94 ± 1.52比5.99 ± 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卡波糖组肌力、SMI下降(18.75 ± 4.64比17.72 ± 4.44、6.09 ± 1.74比6.00 ± 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治疗后GLP-1升高[0 min:(10.65 ± 1.68) pmol/L比(12.41 ± 1.88) pmol/L;60 min:(22.79 ± 2.85) pmol/L比(25.51 ± 2.79) pmol/L;120 min:(24.26 ± 2.94) pmol/L比(29.49 ± 2.91) pmol/L;180 min:(11.68 ± 1.84) pmol/L比(12.88 ± 1.83) 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HOMA-IR、C反应蛋白(CRP)下降[4.73 ± 3.04比3.16 ± 2.41、(2.39 ± 0.50) mg/L比(2.33 ± 0.43)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卡波糖组治疗后HOMA-IR下降(5.80 ± 3.94比4.00 ± 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西格列汀组肌力减少值小于阿卡波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GLP-1、总体GLP-1曲线下面积高于阿卡波糖组(67.64 ± 6.81比58.98 ± 6.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HOMA-IR、CRP低于阿卡波糖组[3.16 ± 2.42比4.00 ± 1.63、(2.33 ± 0.43) mg/L比(2.41 ± 0.70)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患者给予西格列汀治疗,可改善肌肉质量,保护肌肉力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病毒肺炎患儿高热期间循证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腺病毒肺炎患儿中,择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入院的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选法将患者划分为2组,每组有65例。其中,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患儿65例,设置为对照组;采取循证护理干预的患儿65例,设置为观察组。统计2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且观察发热复发间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炎症消失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发热复发间隔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腺病毒肺炎患儿高热期间予以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发热发生间隔,可在临床加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摸球分对照、观察组,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心理状况与心理需求及其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48例,评估每位患者GCS评分,依据其结果分组成轻度组(16例)、中度组(16例)、重度组(16例),评估每位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重度组患者家属的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护理干预在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术期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于2018年9月开始,于2020年9月结束,以在研究时间内本院接收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为了更好的提升研究内容的准确性,将对80例患者进行分组探讨,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40人,在研究过程中分别针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最终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在慢性鼻窦炎围手术期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咽炎患者护理过程中中西医综合护理及常规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慢性咽炎患者,本次实验在2019年6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2月,实验对象共计80人。随机编号结果的奇偶性为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综合护理,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认可度、出院时间。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92.50%及82.50%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护理认可度,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4.1±1.7)天及(6.3±2.1)天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出院时间,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长,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在慢性咽炎患者护理过程中中西医综合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其在提高患者护理认可度、缩短患者出院时间方面作用较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