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儿童癫痫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月-2022年7月,纳入我院儿童癫痫外科拟进行病灶切除手术患儿114例,对其进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应用皮质脑电图(ECoG)对放电部位和范围进行准确判断,定位致病灶,指导手术切除范围。采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SEP),在手术过程中监测诱发电位的波幅和潜伏期变化;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评估运动神经通路的功能完整性,刺激电极放置于运动皮层的相应位置,进行持续MEP监测,在手术过程中监测诱发电位的波幅和潜伏期变化。对术后患儿进行随访观察,时间为6个月~1年,根据Engel疗效分级对评价术后癫痫患儿疾病预后水平。通过神经功能性检查、运动功能检查等手段对患儿术后的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14例接受癫痫手术患儿均顺利完成IONM监测。在随访期间,107例患儿无癫痫发作,有5例患儿癫痫发作≤3次,有2例患儿发作>3次,患儿术后癫痫的无发作率为93.86%。患儿术中监测电位的稳定性与患儿术后运动损伤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86,P=0.005)。114例患儿术后发生运动功能损伤9例,发生率为7.89%。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应用于儿童癫痫外科,可有效保护患儿神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有利于患儿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6例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患者纳入研究,术中进行运动诱发电位(MEP)、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和脑电图(EEG)监测。比较不同监测模式的严重报警和次要报警发生率,以及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结果:3项联合监测时严重报警和次要报警发生率均高于单项监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联合监测的特异度为100.0%,诊断符合率为91.5%,灵敏度为91.5%,高于各单项监测(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特别是MEP、SEP和EEG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提升诊断符合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以评估术中脑缺血事件的早期发现和干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于赣州市人民医院的96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术中应用SEP(体感诱发电位)和MEP(运动诱发电位)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记录电位变化,术后通过NIHSS评分和MRI影像学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结果:9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支架植入术,术中5例(5.2%)出现电生理监测指标异常,其中3例术后证实发生相关缺血性事件。术后MRI显示30例(31.3%)患者存在新发缺血灶,其中8例为症状性缺血灶。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术中SEP和MEP异常与术后神经功能缺损及MRI新发缺血灶均呈显著正相关(P < 0.01)。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可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中实时评估神经功能状态,帮助早期发现脑缺血事件并及时干预,降低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taVNS)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并通过脑电信号监测其客观效果。方法:纳入45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taVNS治疗,对照组接受经皮电刺激非耳迷走神经治疗。治疗持续1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癫痫放电指数、疗效和认知功能评估。采用脑电图(EEG)监测癫痫放电频率的变化,修正恩格尔(Engel)分级评价疗效,认知功能使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癫痫放电指数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Engel分级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认知功能方面,研究组患者MoCA得分在治疗后显著提高(P<0.01),对照组变化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在癫痫放电指数和认知功能改善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taVNS治疗可有效降低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癫痫放电频率,并显著改善其认知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