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随访方式对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SBBs)二级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非住院患者服药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EGV)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纳入传统门诊随访组(A组)、远程平台随访组(B组)和联合随访组(C组)。记录患者服药依从性、心率应答、病情变化及治疗情况,对不同方式随访患者NSBBs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2例患者,其中A组24例,B组23例,C组25例。40例患者(55.6%)NSBBs服药依从性好,其中34例(85.0%)达到心率应答。B组(65.2%,15/23)与C组(68.0%,17/25)服药依从性高于A组(33.3%,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8,P=0.029;χ2=5.889,P=0.01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2,P=0.838)。A组依从性好亚组与依从性差亚组比较,本地患者比例高[7/8比37.5%(6/16),P=0.033]。随访期间NSBBs服药依从性好患者较依从性差患者胃镜复查比例高[75.0% (30/40)比21.9%(7/32),χ2=20.085,P<0.001];并发EGVB患者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2/40)比21.9%(7/32),P=0.073]。结论门静脉高压合并EGV患者NSBBs服药依从性不高。远程平台随访可提高药物预防依从性,是一种较好的随访方式。NSBBs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胃镜复查依从性高,以胃镜复查结果为基础评估曲张静脉出血风险及内镜序贯治疗有望降低EGVB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内镜治疗策略对Ⅰ~Ⅲ度内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因内痔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内镜下硬化术或套扎术治疗的107例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其术后不良事件、有效率、满意度。结果107例患者中Ⅰ度内痔45例(42.06%),Ⅱ度56例(52.34%),Ⅲ度6例(5.60%)。在完成内痔内镜下治疗的同时,94.39%(101/107)患者同期完成其他消化道疾病内镜治疗。术后随访3~2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个月。84例患者采用硬化剂原液治疗,术后不良事件8例,总有效率97.61%(82/84),满意率95.24%(80/84)。9例采用泡沫硬化剂治疗,术后未观察到不良事件,总有效率及满意率均为100.00%(9/9)。11例采用套扎治疗,术后不良事件2例,总有效率81.82%(9/11),满意率72.73%(8/11)。3例行硬化+套扎联合治疗,术后不良事件2例,总有效率100.00%(3/3),满意率66.67%(2/3)。硬化术手术耗费总体低于套扎术。进一步对Ⅰ、Ⅱ度内痔的亚组分析显示,对于Ⅰ度内痔患者,硬化术术后疼痛发生率低于套扎术(P<0.05);对于Ⅱ度内痔患者,两种术式不良事件、有效率及术后满意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硬化术及套扎术治疗内痔均安全、有效,并可与息肉切除等其他消化道内镜操作同时完成,不显著增加不良事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急诊内镜的最佳干预时机。方法收集并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EGVB急诊内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急诊内镜干预时间分为紧急内镜组(<6 h,n=115)和早期内镜组(6~24 h,n=57),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内镜治疗临床疗效及术后情况;同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EGVB急诊内镜6周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基线特征方面,两组年龄、性别、病因、休克指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评分、门脉高压相关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紧急内镜组白蛋白(ALB)明显低于早期内镜组(P<0.001),两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严重程度、Child-Pug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在内镜疗效方面,紧急内镜组出血部位检出率明显高于早期内镜组(90.4% vs 73.7%,P=0.004),两组在手术持续时间、即时止血成功率、5 d再出血率、挽救治疗需求、6周死亡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相关性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制品消耗量、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总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C级(P=0.018)、MELD评分(P=0.005)、CCI评分(P=0.001)是EGVB患者6周死亡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急诊内镜干预时间不是6周死亡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P=0.5)。结论除明确出血部位外,早期内镜干预疗效不劣于紧急内镜干预;Child-Pugh分级C级、MELD评分、CCI评分是EGVB急诊内镜患者6周死亡的危险因素,而急诊干预时机本身并不影响患者的6周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急诊内镜的最佳干预时机。方法收集并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EGVB急诊内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急诊内镜干预时间分为紧急内镜组(<6 h,n=115)和早期内镜组(6~24 h,n=57),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内镜治疗临床疗效及术后情况;同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EGVB急诊内镜6周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基线特征方面,两组年龄、性别、病因、休克指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评分、门脉高压相关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紧急内镜组白蛋白(ALB)明显低于早期内镜组(P<0.001),两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严重程度、Child-Pug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在内镜疗效方面,紧急内镜组出血部位检出率明显高于早期内镜组(90.4% vs 73.7%,P=0.004),两组在手术持续时间、即时止血成功率、5 d再出血率、挽救治疗需求、6周死亡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相关性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制品消耗量、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总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C级(P=0.018)、MELD评分(P=0.005)、CCI评分(P=0.001)是EGVB患者6周死亡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急诊内镜干预时间不是6周死亡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P=0.5)。结论除明确出血部位外,早期内镜干预疗效不劣于紧急内镜干预;Child-Pugh分级C级、MELD评分、CCI评分是EGVB急诊内镜患者6周死亡的危险因素,而急诊干预时机本身并不影响患者的6周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引导弹簧圈栓塞联合内镜组织胶注射治疗合并较大自发性分流道的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12月—2020年12月因胃底静脉曲张伴较大自发性分流道(分流道最窄处直径5~15 mm)接受EUS引导弹簧圈栓塞联合内镜组织胶注射的24例患者资料,统计并分析短期疗效(技术成功率、术后5 d再出血率、6周死亡率)、远期疗效(1年再出血率和死亡率、3年死亡率)及安全性(异位栓塞发生率)。结果EUS引导弹簧圈栓塞联合内镜组织胶注射技术成功率91.7%(22/24),5 d再出血率0(0/22)。1例(4.5%)术后2 d复查门静脉系统血管CT成像显示脾静脉主干部分栓塞。22例患者中2例失访,随访时间14.9(1.0~48.6)个月,术后6周死亡率0(0/20),术后1年再出血率35.0%(7/20)。12例行胃镜随访的患者中,5例出现不同程度食管静脉曲张加重,5例出现不同程度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加重。术后1年死亡率5.0%(1/20),术后3年死亡率20.0%(4/20),均与出血及异位栓塞事件无关。结论对于合并较大自发性分流道的胃底静脉曲张患者,EUS引导弹簧圈栓塞联合内镜组织胶注射治疗短期安全有效,并能降低异位栓塞发生风险,远期疗效及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