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增强CT扫描用于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余姚市人民医院2017年1-12月诊治的肝癌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肝脏增强CT扫描与MRI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病灶的阳性率、准确率及两种检查方式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两种检查方式对肝外病灶的检出情况(41.67%比3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肝内病灶检出率(94.44%)显著高于增强CT(77.78%)(χ2=8.361,P<0.05);MRI的漏诊率[5.56%(4/72)]、误诊率[1.39%(1/72)]均低于增强CT组[22.22%(16/72)、11.11%(8/72)],准确率[93.06%(67/72)]高于增强CT[66.67%(48/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61、4.354、15.578,均P<0.05);MRI的敏感性[92.86%(52/56)]、特异性[93.75%(15/16)]均高于增强CT[71.43%(40/56)、50.00%(8/16)](χ2=8.675、7.575,均P<0.05)。结论MRI用于肝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增强CT。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成像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及小肝癌的价值。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余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磁共振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以及肝胆特异期扫描,对其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所有的患者在经过磁共振检查之后,给予手术或者穿刺活检术检测其病理结果。根据肝胆特异期病灶的信号强度分为三组:低信号、混杂信号和等信号,并与术后标本的病理分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肝硬化患者在给予磁共振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后,发现有136个结节被诊断为肝硬化再生结节或增生结节,34例被诊断为小肝癌,在联合钆塞酸二钠肝胆特异期扫描后发现42个小肝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2,P<0.05)。42例肝细胞癌肝胆特异期的信号强度与病理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的大小与病理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怀疑肝细胞癌患者影像检查中选择应用钆塞酸二钠行磁共振增强检查,可以及早的发现有恶变倾向的肝硬化结节及小肝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