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对急性失代偿性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内科首次住院的急性失代偿性HFrEF患者,根据FMR严重程度,分为无或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90天随访时主要复合终点(全因死亡和/或心力衰竭再入院)的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比较三组患者无心衰住院存活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评价主要复合终点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有784例HFrEF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无或轻度FMR组338例(43.1%),中度FMR组416例(53.1%),重度FMR组30例(3.8%)。90天随访结果表明,与无或轻度FMR患者比较,中度和重度FMR患者主要复合终点发生率增高,分别为12.4%(42/338)、20.9%(87/416)和3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三组患者无心衰住院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度FMR和重度FMR均是HFrEF患者短期随访发生主要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风险比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1.779(1.225~2.584, P<0.01)和2.330(1.123~4.835, P<0.05)。结论在急性失代偿性HFrEF住院患者中,中、重度FMR的发生率较高,是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单一微挤压一次性3D打印皮肤组织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从人皮肤真皮层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以成纤维细胞和HaCaT细胞为种子细胞,用明胶、透明质酸和纤维蛋白原组成支架材料,通过微挤压法打印真皮层和表皮层,凝血酶交联支架材料。通过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3D打印皮肤组织的细胞分布。用活/死细胞染色试剂盒检测3D打印皮肤组织内细胞的活性。采用甲苯胺蓝渗透试验检测打印皮肤组织的屏障功能。结果分离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波形蛋白阳性细胞占98%以上。当支架材料中纤维蛋白原浓度在真皮层和表皮层分别为5 mg/ml和1 mg/ml,成纤维细胞(4×106个/ml)打印8层,HaCaT细胞(5×106个/ml)打印1层时,制备的3D打印皮肤组织气液培养7 d后,HE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表皮层和真皮层分层良好,表皮层厚度为(63.5±3.5)μm。3D打印皮肤组织浸没培养2 d和气液培养7 d,细胞活性分别为(90.2±0.9)%和(95.3±0.8)%。3D打印组织皮肤气液培养7 d后和正常皮肤具有类似的屏障功能。结论我们建立了单一微挤压一次性3D打印皮肤组织的方法,成功制备了结构、表皮层厚度和屏障功能类似于正常人皮肤组织的组织工程皮肤,有可能成为未来批量生产组织工程皮肤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核细胞型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MDSC)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的62例初诊ACS患者、33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HC)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MDSC的表达水平;检测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精氨酸酶-1(Arg-1)mRNA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水平。分析M-MDSC在ACS、SAP和HC组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GM-CSF、IL-6、Arg-1和iNOS水平的相关性。比较ACS患者治疗前后,M-MDSC及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与SAP组和HC组比较,ACS组患者外周血中M-MDSC、GM-CSF、IL-6和Arg-1 mRNA水平显著升高(均为P<0.01)。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中M-MDSC水平又较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显著升高(F=28.502,P=0.001)。M-MDSC水平与GM-CSF、IL-6和Arg-1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均为P<0.01)。经治疗后,ACS患者外周血中M-MDSC、GM-CSF、IL-6和Arg-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均为P<0.01)。结论M-MDSC在ACS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参与疾病的免疫调控,有望成为ACS调控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