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呋喃唑酮、四环素的四联疗法在补救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治疗中辅助应用不同疗程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5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患者34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均为初次根除Hp失败的慢性胃炎患者,利用Excel随机分组方法分为A、B、C组,A组(116例)给予14 d艾普拉唑、果胶铋、呋喃唑酮、四环素方案治疗;B组(116例)在A组方案基础上同时服用14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C组(116例)在A组方案治疗第二周开始同时服用7 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根除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3组的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组按意向性治疗分析根除率分别为80.2%、84.5%和82.3%,按符合方案分析根除率分别为88.6%、90.7%和89.7%,3组两种分析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按意向性治疗分析:χ2=0.755 P=0.685,按符合方案分析:χ2=0.271 P=0.873);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4%、6.3%和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1,P=0.023),且B组显著低于A组(χ2 =5.570, 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4.362, P=0.037)。结论14 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含呋喃唑酮、四环素的四联疗法补救根除Hp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反应,但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不能显著提高Hp根除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肥胖人群的腰围轨迹与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关性。方法以开滦研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观察对象组成研究队列,依据观察对象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健康体检的腰围数值,使用SAS Proc Traj程序确定4个不同的腰围轨迹组,分别为低、中、中高、高稳定组,随访各组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年健康体检时NAFLD的发病情况,比较各组NAFLD的累积发病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腰围轨迹与新发NAFLD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统计分析者共12 477例,其中男性8 181例,女性4 296例。腰围低、中、中高、高稳定组分别为1 026例(8.2%)、5 183例(41.5%)、5 481例(44.0%)、787例(6.3%),随访期间共发生NAFLD 4 123例。NAFLD的累积发病率随着腰围轨迹的升高而增加(分别为21%、43%、5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围中、中高、高稳定组NAFLD发病风险分别为腰围低稳定组的2.411(95%CI:2.021~2.877)、4.050(95%CI:3.402~4.820)、5.489(95%CI:4.506~6.686)倍(P<0.01);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校正年龄、性别等多种混杂因素后,腰围中、中高、高稳定组NAFLD发病风险仍为腰围低稳定组的2.150(95%CI:1.789~2.582)、3.176(95%CI:2.623~3.846)、3.732(95%CI:2.987~4.662)倍。结论非肥胖人群发生NAFLD的风险随着腰围轨迹的升高而增加,高水平的腰围轨迹是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