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Tight Rope联合锚钉固定与单纯Tight Rope固定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4月—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骨科收治的45例重度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25~61(47.8±10.5)岁。按照Rockwood分型:Ⅳ型31例,Ⅴ型14例。根据患者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采用Tight Rope联合锚钉固定治疗25例为Tight Rope+锚钉组,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25~60(48.1±9.9)岁;采用单纯Tight Rope固定治疗20例为Tight Rope组,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7~61(47.4±10.8)岁。比较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伤口感染、关节活动受限、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肢疼痛程度,应用Constant-Murley评分(CMS)、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肩关节功能;同时拍摄肩关节正位及改良Alexander位X线片,评定锁骨的垂直稳定程度和水平稳定程度。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部位、受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相关并发症发生。2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ight Rope+锚钉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予相应处理后愈合良好。45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随访期间2组患者均无关节活动受限、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Tight Rope+锚钉组患肢疼痛VAS评分低于Tight Rope组,CMS评分、UCLA评分均高于Tight Rop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6、14.16、18.26,P值均<0.01)。术后3个月影像学评估锁骨的垂直稳定程度,Tight Rope+锚钉组优20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0%(25/25),Tight Rope组优10例、良8例、差2例,优良率为90.0%(18/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2,P=0.106);锁骨的水平稳定程度,Tight Rope+锚钉组优20例、良5例,优良率100.0%(25/25),Tight Rope组优5例、良10例、差5例,优良率75.0%(15/20),Tight Rope+锚钉组优良率高于Tight Ro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P=0.008)。结论Tight Rope固定联合锚钉固定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效果可靠,可有效减少术后的疼痛,提高锁骨的水平稳定程度和肩关节功能。

  • 标签: 脱位 肩锁关节脱位 内固定器 Tight Rope 锚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TightRope袢钢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CL)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系列病例报告。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骨科2019年1月—2020年10月PCL止点撕脱骨块的患者28例,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37~65(45.7±7.8)岁,White Ⅱ型15例、Ⅲ型13例。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TightRope袢钢板固定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术后12个月与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的差异。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90(67±8)min。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关节内血肿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8例患者均获随访12~14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期间复查X线显示骨折无移位,无固定物松动、脱落或断裂,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4(2.5±0.6)个月。随访期间,2例屈膝受限,1例轻度伸膝受限,1例膝关节后方不适,予相应处理后症状缓解;其余24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特殊不适。28例患者术前患膝疼痛VAS评分(6.8±0.9)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45.7±6.3)分、IKDC评分(18.3±5.5)分,术后12个月分别为(2.2±0.7)分、(86.2±5.3)分、(95.8±3.1)分。患者术后1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IKDC评分均高于术前,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95、114.35、18.95,P值均<0.001)。结论关节镜下TightRope袢钢板固定治疗PCL止点撕脱骨折,操作简单,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后交叉韧带 撕脱骨折 关节镜 悬吊固定 TightRope袢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次小剂量地塞米松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围手术期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6年11月—2020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骨科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34例,其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75~93岁,平均84.57岁。34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地塞米松组入院后2 h内和术后第1天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推注,对照组入院2 h内和术后第1天分别对应给予静脉生理盐水2 mL推注。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8 h及术后24、48、72 h静息状态及运动状态下患侧髋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及术后24、72 h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术后患者使用镇吐药物甲氧氯普胺的情况。术前和术后第3天采用围手术期疲乏量表(ICFS)评估疲劳程度,术后第3天采用测角仪测量髋关节活动范围(ROM)以评估髋关节功能,对比两组患者疲劳程度、髋关节功能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地塞米松组在静息状态下术后24 h以及运动状态下术后24、48 h VAS评分[(2.85±0.90)、(4.12±0.76)、(3.12±0.93)分]低于对照组[(3.91±0.85)、(5.85±0.98)、(4.76±1.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28、-5.765、-4.603,P值均<0.01)。地塞米松组术后24、72 h CRP和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地塞米松组PONV发生率为4/17,甲氧氯普胺用量(5.88±7.12)mg,均低于对照组的11/17、(10.59±5.56)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第3天,地塞米松组ICFS评分(59.41±4.12)分,低于对照组的(67.76±5.36)分,髋关节ROM 101.29°±4.78°,高于对照组95.65°±5.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95、3.294,P值均<0.01)。两组患者在院期间及出院1个月的随访中,仅地塞米松组发生浅表伤口感染1例,两组均未发现伤口深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胃肠道出血。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两次10 mg地塞米松,能有效减轻患者手术后疼痛感,可降低术后CRP、IL-6水平,减少术后PONV发生率,降低术后疲劳程度,增加关节活动度,且不增加早期手术切口感染和消化道出血风险。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地塞米松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