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们对23例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伤患者,按不同的离断平面或血管神经损伤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再植或修复重建。对无再植条件或难以再植的末节离断伤,则剔除肌腱和甲下指腹,保留甲床和末节指骨,固定骨折或融合关节后,切取示指背邻指皮瓣移植重建指腹,以保留拇指的外形和功能。结果本组中20例近节离断,术后6例发生血管危象,3例经探查后解除危象,3例经探查无效而坏死,随后采用皮管包骨1例、游离足趾再造2例。其余指体均顺利存活。3例为末节离断,其中2例顺利存活,保留了拇指原有的功能和甲床;另外1例因甲床发黑坏死,切除坏死组织,采用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覆盖创面,保留了指体长度。术后随访时间为0.5~10年,平均18个月。所有指体均恢复拇指原有的基本外形,并不同程度恢复了对指及抓捏功能,两点分辨觉为5~9 mm。其中4例术后3~12个月出现指体萎缩,2例为轻度,2例为中度。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8例,良11例,中3例,差1例。结论按不同的离断平面或血管神经损伤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对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进行再植或修复重建,可提高成活率和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来院方式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再灌注延迟的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年龄大于18周岁、通过不同来院方式到达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胸痛中心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的32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来院方式分为120现场接送组(n=29)、120转院组(n=111)和自行来院组(n=180)。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再灌注时间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急性左心衰、室颤和院内死亡),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小于90 min门球时间(door-to-balloon, D2B)影响因素。结果320例患者中,首发症状到首次医疗接触(symptom onset-to-first medical contact, S2FMC)时间为118 min(50, 377) min、从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时间为87 min(66, 120.5) min、首发症状到球囊扩张时间为221 min (135, 482.5) min。其中120转院组的上述时间指标均长于120现场接送组和自行来院组,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S2FMC占总缺血时间分别为:120现场接送组51.14%,120转院组63.29%,自行来院组55.26%。从入医院大门到入导管室时间为33 min(9, 53.5) min, 120转院组用时最少;而D2B时间为63 min(42, 85)min,自行来院组的时间指标大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120转院(OR=15.251,95%CI:5.328~43.657,P<0.01)、120现场接送(OR=8.219,95%CI:1.861~36.307,P=0.005)、首次医疗接触至首份心电图(FMC2ECG)时间(OR=0.975,95%CI:0.962~0.989,P<0.01)和吸烟(OR=2.099,95%CI:1.015~4.341,P=0.045)是小于90 min门球时间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首发症状后约6 h内。其中,室颤发生率为3.75% (95%CI:3.73%~3.77%)、急性左心衰发生率为10.94%(95%CI:7.52%~14.36%)、院内死亡发生率为2.5% (95%CI:0.79%~4.21%),三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的症状早期是危险期,通过120救护车现场接送患者能缩短再灌注时间,但患者使用120救护车少,应进一步优化非PCI医院的救治流程,加强居民胸痛相关急救知识普及,以缩短再灌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