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腓骨皮瓣串联第二足趾组合甲瓣移植修复桡骨并拇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到2019年12月,我科收治桡骨并拇指缺损患者4例,按术前设计切取对健侧腓骨皮瓣及第二足趾组合甲瓣,将二者串联后移植于受区,同时修复桡骨缺损和全形再造拇指,腓骨瓣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第二足趾剩余组织组合覆盖趾创面。结果术后4例腓骨皮瓣及再造拇指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10~16个月,平均13个月,外形美观,按Enneking系统评分:平均23分,功能恢复81%。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2例,良2例。供区外形、功能良好。结论游离腓骨皮瓣串联第二足趾组合甲瓣能够一次手术解决多部位组织缺损,最大程度改善患肢功能,恢复肢体外观,术后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外周血游离Septin9、SDC2、BCA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结直肠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9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消化科收治的患者资料,分为结直肠癌组(结肠癌62例,直肠癌59例)、癌前病变组(结直肠腺瘤77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疾病对照组(结直肠癌与进展期腺瘤阴性但存在其他肠道病变患者61例,非结直肠癌肿瘤患者17例)、健康对照组(94名)。采用荧光PCR法同步检测外周血血浆游离Septin9、SDC2、BCAT1 3种基因甲基化状态,分析联合检测3种基因的阳性率与结直肠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与癌胚抗原(CEA)阳性率作比较。将结直肠癌组按照临床TNM分期,Ⅰ、Ⅱ、Ⅲ、Ⅳ期按等级分析计数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检测方法对疾病的诊断效能,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浆游离Septin9、SDC2、BCAT1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阳性率86%(104/121),癌前病变组阳性率12%(10/82),疾病对照组阳性率4%(3/78)、健康对照组阳性率4%(4/94)。结直肠癌组血浆Septin9、SDC2、BCAT1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χ2 =237.246,P<0.001)。结直肠癌组中血浆Septin9、SDC2、BCAT1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CEA阳性率(P<0.001)。血浆Septin9、SDC2、BCAT1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组中Ⅰ~Ⅳ期的阳性率依次分别为73%(16/22)、87%(34/39)、86%(30/35)和96%(24/25),与CEA组相比,血浆Septin9、SDC2、BCAT1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Ⅰ~Ⅲ期阳性率显著高于CEA(P<0.001),Ⅳ期阳性率与CE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Septin9、SDC2、BCAT1基因检测AUC分别为0.857(95%CI 0.810~0.903)、0.819(95%CI 0.768~0.871)、0.862(95%CI 0.816~0.909),3个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AUC为0.889(95%CI 0.846~0.933),再联合血清CEA检测AUC为0.913(95%CI 0.874~0.951)。结肠癌患者不同性别、年龄和癌变部位与Septin9、SDC2、BCAT1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联合检测外周血血浆游离Septin9、SDC2、BCA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有助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对结直肠癌Ⅰ~Ⅲ期阳性率高于CEA,3个基因联合检测提高了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