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非酒精脂肪肝病细胞模型线粒体途径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体外用0.6 mmol/L油酸诱导HepG2细胞脂质沉积建立非酒精脂肪肝病细胞模型,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Con)组、油酸(OA)组、二甲双胍低剂量组(1 mmol/L)、二甲双胍高剂量组(10 mmol/L)。用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滴分布,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液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的水平。用DCFH-DA法检测HepG2细胞活性氧的生成量;用双染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epG2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B淋巴细胞淋巴瘤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淋巴瘤2、细胞质细胞色素C蛋白的表达。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油酸可诱导HepG2细胞内脂滴明显增加,低、高剂量二甲双胍均可减少细胞内脂滴堆积,二甲双胍高剂量组比二甲双胍低剂量组作用更加明显;OA组HepG2细胞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明显升高,分别为(43.41±7.11) U/L、(29.56±4.11) U/L;二甲双胍低、高剂量处理后细胞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明显降低,分别为(32.44±4.08)U/L、(19.31±3.03) U/L和(26.00±3.11) U/L、(15.11±4.11)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DCFH-DA法检测结果提示油酸组细胞活性氧荧光强度为41.21%±4.23%,二甲双胍低、高剂量组细胞活性氧荧光强度均降低,分别为27.44%±3.91%和17.55%±5.1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结果显示,OA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Con组(12.12%±0.72%比3.04%±0.57%,P < 0.05),二甲双胍低、高剂量处理HepG2细胞后凋亡均明显降低(8.71%±0.71%,5.71%±0.61%,P < 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提示与Con组相比,OA组B淋巴细胞淋巴瘤相关蛋白、细胞色素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均增加,而B淋巴细胞淋巴瘤2降低(P值均< 0.05),低、高剂量二甲双胍处理HepG2细胞后B淋巴细胞淋巴瘤相关蛋白、细胞质细胞色素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均降低,而B淋巴细胞淋巴瘤2增加(P值均< 0.05)。结论二甲双胍可有效缓解非酒精脂肪肝病细胞模型脂肪变性,改善HepG2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调节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表达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二甲双胍 线粒体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CEL)对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小鼠模型自噬及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凋亡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n=6)、高脂饮食组(HFD,n=6)和CEL组(HFD+CEL,n=6)。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饮食组和CEL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造模成功后,CEL组给予100 μg·kg-1·d-1的CEL溶液腹腔注射4周,NC组和HFD组给予等剂量的等渗盐水腹腔注射。4周干预结束后,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形态改变及脂滴沉积,并根据NAFLD活动度积分(NAS)评分。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脏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P62、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磷酸化PERK(p-PERK)、激活转录因子4(ATF4)、C/EBP同源蛋白(CHOP)、剪切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l-2)及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TUNEL染色观察肝细胞凋亡情况。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EL组小鼠血清ALT(68.71±8.57)U/L、AST(209.63±28.64)U/L、TG(0.97±0.14)mmol/L、TC(4.12±0.64)mmol/L、LDL-C(0.40±0.06)mmol/L水平均低于HFD组[(110.19±10.79)U/L、(399.72±73.47)U/L、(1.44±0.13)mmol/L、(5.65±0.54)mmol/L、(0.61±0.07)mmol/L](P<0.05);CEL组血清HDL-C(1.29±0.17)mmol/L水平高于HFD组的(0.72±0.13)mmol/L(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油红O染色显示HFD组小鼠肝组织内出现脂质沉积及小叶内炎症,NAS评分明显增加,而CEL干预后肝细胞脂肪变及小叶内炎症缓解,NAS评分明显降低(P<0.05)。CEL组小鼠肝脏内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II/I比率较HFD组显著增加,P62显著降低(P<0.05);同时,CEL组GRP78、p-PERK/PERK、ATF4、CHOP表达水平较HFD组明显降低(P<0.05);此外,CEL组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较HFD组明显降低,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5)。同时,CEL组肝细胞凋亡率较HFD组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CEL可有效减轻NAFLD小鼠肝脏的脂质沉积,保护肝细胞并延缓NAFLD的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自噬、抑制内质网应激PERK/ATF4/CHOP通路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脂肪肝 雷公藤红素 自噬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米曲菌胰酶片治疗老年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的有效和安全,及其与促胃肠动力药物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老年PDS患者用随机数表法抽样分为3组,莫沙必利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5 mg/次,3次/d,餐前服用,疗程2周),米曲菌胰酶片组采用米曲菌胰酶片治疗(244 mg/次,3次/d,餐中或餐后服用,疗程2周),联合治疗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和米曲菌胰酶片治疗(用法用量同前,疗程2周)。采用改良的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SI)评分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2周、停药4周后,对患者进行NDSI评分、不适强度评分和PDS评分,同时进行疗效分析和药物不良反应评估。结果全国16家三级甲等医院参加本研究,共有323例患者入组,其中,莫沙必利组105例,米曲菌胰酶片组109例,联合治疗组109例。研究对象中,男148例(45.8%),女175例(54.2%),年龄60~100(71.4±9.0)岁;3组的基线特征无差异。治疗后,3组的NDSI评分均明显下降(P<0.001);不论是米曲菌胰酶片组还是联合治疗组,治疗1周、2周的NDSI评分与莫沙必利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不适强度评分和PDS评分在治疗后均下降(P<0.001),其中联合治疗组的评分下降最明显;米曲菌胰酶片组第1周和第2周的不适强度评分和PDS评分均低于莫沙必利组[不适强度评分:第1周,4.0(2.8,8.0)分比6.0(3.0,10.0)分;第2周,3.0(0.0,5.0)分比4.0(2.0,6.0)分;P值均<0.05。PDS评分:第1周,6.0(3.0,9.0)分比7.0(3.5,10.5)分;第2周,3.0(0.0,5.0)分比4.0(2.0,7.0)分;P值均<0.05]。莫沙必利组、米曲菌胰酶片组和联合治疗组在治疗1周时的总有效率均超过15.0%,治疗2周时总有效率分别为55.2%、68.8%和73.4%,其中米曲菌胰酶片组和联合治疗组的2周总有效率均高于莫沙必利组(P=0.041和P=0.006)。停药后,莫沙必利组的复发率最高(9.5%),显著高于米曲菌胰酶片组(1.8%,P<0.05)和联合治疗组(1.8%,P<0.05)。3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米曲菌胰酶片可以安全、有效改善老年人PDS症状,其治疗老年人PDS的效果与莫沙必利相近,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米曲菌胰酶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人PDS的效果优于单用一种药物。

  • 标签: 消化不良 老年人 餐后不适综合征 米曲菌胰酶片 莫沙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