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作者: 彭程 黄庆波 陈勇辉 吴芃 张鹏 杜松良 肖苍松 傅强 赵国栋 刘凤永 李秋洋 王海屹 王保军 马鑫 张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泌尿外科医学部,北京 100039,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外科,上海 200127,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泌尿外科,广州 510515,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血管病医学部,北京 100048,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麻醉科,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胰外科医学部,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介入放射科,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超声诊断科,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放射诊断科,北京 10085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肾癌伴Mayo Ⅳ级下腔静脉瘤栓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20年5月国内三家临床中心(解放军总医院18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1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7例)收治的36例肾癌伴Mayo Ⅳ级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男25例,女11例;中位年龄56.5(53~67)岁;体质指数(24.18±2.55)kg/m2。肾肿瘤直径(8.42±3.25)cm;下腔静脉瘤栓长度(12.89±2.50)cm;术前临床分期T3c期34例,T4期2例。根据瘤栓近心端是否侵入右心房,将Mayo Ⅳ级瘤栓分为Ⅳa级和Ⅳb级(301分级)。本研究Ⅳa级6例,Ⅳb级30例。Ⅳa级瘤栓患者行免体外循环(CPB)机器人辅助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免CPB组,6例),Ⅳb级瘤栓患者行CPB下机器人辅助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CPB组,12例)或深低温停循环技术(DHCA)辅助开放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CPB/DHCA组,18例)。3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临床分期、术前转移情况、肿瘤直径、瘤栓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组间围手术期资料、并发症及术后长期生存情况。结果3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免CPB组较CPB组有更短的第一肝门阻断时间[17.5(15~36)min与36.5(12~102)min,P=0.044]、更少的术中出血量[2 350(1 000~3 000)ml与3 500 (1 500~12 000)ml,P=0.043]和更低的异体输血量[1 250(500~2 000)ml与2 185(700~5 800)ml,P=0.049]。免CPB组较CPB/DHCA组术中异体输血量更少[1 250(500~2 000)ml与2 700(1 200~10 000)ml,P=0.003]。各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36例中,23例(64%)出现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Ⅲ级),其中Ⅲ级9例(25%),Ⅳ级12例(33%),Ⅴ级2例(6%);2例术后死于凝血功能障碍伴多器官功能衰竭(Ⅴ级)。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免CPB组≥Ⅳ级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17% (1/6)与42% (5/12)与44% (8/18) ]。34例术后获得长期随访,中位随访28.5(14.5~39.6)个月,16例(47.1%)死于肾癌。免CPB组、CPB组和CPB/DHCA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6.4、12.3、18.0个月(P=0.695),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30.1、30.2、37.7个月(P=0.6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CPB下机器人辅助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和DHCA辅助开放手术,免CPB机器人辅助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治疗肾癌伴Mayo Ⅳ级下腔静脉瘤栓,具有热缺血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对于严格选择的Mayo Ⅳ级瘤栓患者是可选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肾肿瘤 机器人 体外循环 多学科 下腔静脉瘤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机器人肿瘤剜除术(robotic enucleation,REN)及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obot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RPD)在治疗胰头部胰腺实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 SPT)的可行及术后短期、长期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二科收治的28例胰头部SPT患者,其中10例患者进行REN,18例患者接受RPD。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随访等数据,对两组进行比较和评估。结果2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29岁,男∶女比例为1∶8.33。REN组体质量指数值较低(P=0.046)。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二次手术。与RPD组相比,REN组的手术时间更短(P<0.001)、出血量更少(P=0.009)。但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率、胰瘘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两组均无复发病例,REN组术后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更低(P=0.039)。结论机器人胰头部SPT肿瘤剜除术安全可行,保留器官及功能的优势明显,不会增加术后胰瘘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对于适合的胰头部SPT患者建议首选REN治疗。

  • 标签: 胰腺 实性假乳头状瘤 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血浆胞裂蛋白9(septin 9,SEPT9)和多配体蛋白聚糖2前体(syndecan-2,SDC2)甲基化联合检测与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对结直肠癌诊断效果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选择2019年3—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胃肠镜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分3组,结直肠癌组74例,结直肠腺瘤组7例,以胃肠镜检查未见异常或有炎息肉或增生性息肉者作为对照组(47例)。128例研究对象均采用罗氏Lightcycler 480Ⅱ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仪检测血浆SEPT9基因和SDC2基因甲基化的水平,采用罗氏Cobas 8000电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和糖类抗原199的浓度,采用χ2检验比较各标志物在3组中的阳性检出率,采用Medcalc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各指标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SEPT9基因和SDC2基因甲基化在结直肠癌组的单独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1.1%(60/74)和67.6%(50/74),当两个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后提升至85.1%(63/74)。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和糖类抗原199在结直肠癌组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1/74)、33.8%(25/74)、6.8%(5/74)、13.5%(10/74),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时仅提升至43.2%(32/74),3组阳性检出率比较,除了甲胎蛋白和糖类抗原125外(χ2值分别为3.847、2.430,P均>0.05),其余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EPT9甲基化、SDC2甲基化、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和糖类抗原199用于预测诊断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95%CI)分别为0.854(0.781,0.910)、0.795(0.715,0.861)、0.575(0.485,0.662)、0.685(0.597,0.764)、0.603(0.513,0.689)和0.631(0.541,0.715),两种DNA甲基化标志物联合检测的AUC(95%CI)为0.872(0.801,0.924),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AUC(95%CI)为0.712(0.625,0.789)。两种DNA甲基化标志物联合检测的AUC优于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甲胎蛋白:Z=4.990,P<0.001;癌胚抗原:Z=3.743,P<0.001;糖类抗原125:Z=4.951,P<0.001;糖类抗原199:Z=3.983,P<0.001);两种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的AUC优于4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34,P<0.001)。结论血浆中SEPT9基因和SDC2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比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更适合结直肠癌非侵入诊断。

  • 标签: 结直肠癌 DNA甲基化 胞裂蛋白9 多配体蛋白聚糖2前体 血清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