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绵阳地区儿童防灾减灾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现状,为针对性制定科学的儿童灾害知识培训方案提供参考,提升儿童灾害发生时的生存能力。方法通过文献查阅、专家咨询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绵阳地区县(市)级高中、初中、小学2 162人进行调查。结果有8.3%的儿童灾害意识薄弱;儿童灾害相关知识了解较好,报警电话知晓率最高91.8%,火灾、洪涝、地震逃生及地震预警知识得分次之(86.5%、84.2%、84.2%、83.0%),心肺复苏、消防栓操作知晓率很低(58.8%、57.4%),仍有部分儿童选择不当逃生行为;预警知识及急救技能得分与性别、年龄相关,在灾害前兆知识、灭火器消防栓使用及急救技能方面,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01),除火灾相关知识、燃气泄漏逃生、避难场所知晓率外,年龄越大得分越高(P<0.05);预警、逃生知识及急救技能得分与其家庭所在地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与民族、父母学历、学校所属性质无相关性;有备灾包的家庭占60.1%,80.0%以上儿童选择应准备手电筒、食物和水、急救药包,而65.0%~75.0%的儿童认为没有必要准备收音机、电话号码本、现金。结论儿童的减灾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总体较好,但仍存在急救技能不足、选择不当逃生行为的情况。应加强儿童基础教育中灾害意识和自救能力教育,减少因灾害导致的儿童伤亡。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绵阳地区儿童防灾减灾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现状,为针对性制定科学的儿童灾害知识培训方案提供参考,提升儿童灾害发生时的生存能力。方法通过文献查阅、专家咨询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绵阳地区县(市)级高中、初中、小学2 162人进行调查。结果有8.3%的儿童灾害意识薄弱;儿童灾害相关知识了解较好,报警电话知晓率最高91.8%,火灾、洪涝、地震逃生及地震预警知识得分次之(86.5%、84.2%、84.2%、83.0%),心肺复苏、消防栓操作知晓率很低(58.8%、57.4%),仍有部分儿童选择不当逃生行为;预警知识及急救技能得分与性别、年龄相关,在灾害前兆知识、灭火器消防栓使用及急救技能方面,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01),除火灾相关知识、燃气泄漏逃生、避难场所知晓率外,年龄越大得分越高(P<0.05);预警、逃生知识及急救技能得分与其家庭所在地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与民族、父母学历、学校所属性质无相关性;有备灾包的家庭占60.1%,80.0%以上儿童选择应准备手电筒、食物和水、急救药包,而65.0%~75.0%的儿童认为没有必要准备收音机、电话号码本、现金。结论儿童的减灾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总体较好,但仍存在急救技能不足、选择不当逃生行为的情况。应加强儿童基础教育中灾害意识和自救能力教育,减少因灾害导致的儿童伤亡。
简介:摘要:自20世纪初期以来,该技术传到美国并迅速发展,应用于建筑领域。当使用完全由预拌混凝土制成的框架时,设计相对简单,可以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在抗震稳定性和设计特征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现阶段,预制完全组装混凝土框架结构主要结合预组装技术应用于结构件,在应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标准化和可调节性。在预制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中,施工技术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施工技术的应用存在不足,为克服这些问题,应采取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采取多种施工措施,改善框架结构的设计组织,对框架的技术施工计划应强调并实施管理。提高施工工人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加强预制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管理。
简介:摘要:我国建筑产业现已进入高速发展期,大众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提出的要求更为苛刻,在此种形势下,建筑企业只有自上而下地实行改革,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工程项目造价管控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关键,不仅与企业的切身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与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与安全性挂钩。但就当前项目造价管控现状而言,其中还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譬如,如项目预算与建筑原材料的价格相差较大,供应商在招标阶段恶意竞争,在建筑项目施工阶段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以及缺少对工程完工阶段的成本管控意识,所采用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手段不够有效,管理审批环节复杂,所构建的监督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等。针对上述现象,建筑企业应立于行业发展与产业整合升级的视角,全方位地审视建筑工程造价中,动态造价管理系统与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升级工作,在找准问题成因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强化手段,逐步提升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及造价控制质量。
简介:【摘 要】利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手段有效地组织教学,最大限度减少教学浪费的过程。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有效教学的实施仅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是不够的,还包括课前精心的准备和课后的反省。
简介:内容摘要:鼓励性评价是培养、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的条件。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鼓励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创设和实施多种鼓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目标更好更快地达成,以便提高课堂效率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