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保护性回肠造口是否可以降低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病率及相关性。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1年5月—2020年8月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行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患者108例。实施保护性回肠造口(试验组)63例,未实施保护性回肠造口(对照组)45例。主要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漏发病率,同时分析吻合口漏相关因素,统计永久造口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吻合口漏的总发病率分别为9.52%(6/63)和6.66%(3/45)(P=0.59),其中试验组发生A级吻合口漏2例,对照组无A级吻合口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3%比0,P=0.77);试验组发生B级吻合口漏4例,对照组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67%比66.67%,P=0.45);试验组无C级吻合口漏,对照组发生C级吻合口漏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比33.33%,P=0.7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实施保护性造口与否同吻合口漏的发生无关(P=0.26),肿瘤距肛缘距离关系吻合口漏的发生(P=0.01)。试验组术后永久造口率为9/63(16.67%)。结论保护性回肠造口在降低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病率方面并无显著优势,并有可能导致永久造口。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结直肠早期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病理存在高危因素患者行等待观察治疗策略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收治ESD术后存在病理高危因素的结直肠癌早期癌患者104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42例,年龄31~89岁,平均(59.5±10.8)岁。依后续治疗方式分为接受追加手术组和等待观察组;比较两组ESD术后病理高危因素类型差异。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总生存期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结果追加手术组43例,等待观察组61例,中位随访时间(40.6±15.3)个月。追加手术组与等待观察组总生存期和PFS分别为100.0%比98.4%、90.7%比90.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χ2=0.875,P=0.35;PFS:χ2=0.017,P=0.80)。结论等待观察策略有望作为部分结直肠早期癌ESD术后存在高危因素患者的后续选择之一。
简介:摘要新辅助放化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已成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但不同患者对于新辅助放化疗的敏感性差异较大,部分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可获得病理完全缓解,远期生存明显改善,部分患者肿瘤继续进展,因此准确预测新辅助放化疗后能否获得病理完全缓解对于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现有研究已经表明,年龄、肿瘤病理类型、TNM分期、肿瘤占肠腔环周比例、肿瘤下缘距离肛缘的距离、癌胚抗原水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等一些容易获得的临床指标对预测新辅助放化疗后能否获得病理完全缓解有一定价值。本文主要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能否获得病理完全缓解的临床预测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