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小儿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和观察介入治疗对左心室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进行介入治疗的107例ASD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5.03 ± 2.86)岁,术前均经TTE检查,确诊为继发孔型ASD,不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并且满足以下条件:ASD边缘距上、下腔静脉入口和冠状静脉窦至少5 mm,二尖瓣距离≥ 7 mm(所用封堵器≥ 12 mm)或≥ 6 mm(所用封堵器≤ 10 mm),房间隔总长不小于缺损最大直径+14 mm。术中TTE对ASD多切面观测,测量ASD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据此选择相应封堵器。术前及术后3 d、1、3、6及12个月行TTE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缩短分数(FS)。结果所有患儿均成功进行封堵治疗,首选封堵器不合适并进行调换4例,无封堵器脱落、移位等并发症发生。ASD最大直径(8.60 ± 4.72)mm,最小直径(7.00 ± 3.69)mm,封堵器直径(10.56 ± 5.01)mm。术前LVDD和LVDS分别为(33.01 ± 4.63)mm和(20.72 ± 3.50)mm,术后均有所增加,LVDD在术后3、6和12个月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4.95 ± 4.02)、(34.63 ± 4.17)、(35.47 ± 4.50)mm比(33.01 ± 4.63)mm](P<0.05或0.01),LVDS在术后1、3、6和12个月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59 ± 2.74)、(22.16 ± 2.91)、(21.77 ± 2.87)、(22.60 ± 3.51)mm比(20.72 ± 3.50)mm](P<0.05或<0.01);LVEF和FS术前分别为(68.12 ± 5.78)%和(37.47 ± 6.28)%,术后各时间点改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E可以较准确地指导小儿ASD的介入治疗;治疗后左心室内径有所增加,收缩功能保持正常。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内寄生胎产前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检出胎体肿块,并经出生后手术及引产后病理检查证实的8例内寄生胎影像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前超声声像图显示:8例胎儿胎体肿块均为囊实性,位于腹膜后4例,位于骶尾部2例,位于面部2例;最早发现胎体肿块为孕18+2周;其中2例发现胎体肿块为临产前。肿块最小径1.1 cm×1.1 cm,最大径16.0 cm×10.0 cm;与周围组织分界清,肿块增大致周围脏器不同程度受压移位。超声诊断:8例胎儿胎体肿块中4例最早于孕22+2周精准诊断为内寄生胎;2例胎体肿块产前诊断为畸胎瘤;2例骶尾部肿块产前鉴别不清是畸胎瘤或内寄生胎。临床结局:4例腹膜后胎体肿块在宿主胎儿出生后手术康复,随访至今未见复发;其余4例超声检查后引产。出生后检查:8例宿主胎儿共10个寄生胎,2例为双寄生胎;病理检查显示寄生胎内最多的组织是骨或软骨和肢芽(9/10);其次为脊柱轴、皮肤和血管蒂(7/10),四肢长骨和毛发(6/10),肠管(5/10)。产前超声与产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产前超声正确诊断内寄生胎4例(4/8),寄生胎5个(5/10)。病理补充超声影像显示6个寄生胎有毛发、5个有肠管、1个有肾、合并畸形2个有脐膨出、2个为无脑畸形;1个寄生胎产前超声未检出闭合性脊髓脊膜膨出;1例产前超声认为是大寄生胎的骨性结构,出生后病理证实为双内寄生胎的小寄生胎,其脊柱轴为发育不全椎骨融合而成。结论内寄生胎产前超声声像图有特征性表现,系统规范的产前超声对临床咨询和胎儿出生后选择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TRAP)的超声分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的TRAP 114例,分为5型:半心畸形(Ⅰ型)、有头有躯干型(Ⅱ型)、无头有躯干型(Ⅲ型)、无头无躯干型(Ⅳ型)及不定型(Ⅴ型);将以上5型分为A(Ⅰ、Ⅱ、Ⅲ型)、B(Ⅳ、Ⅴ型)两组,比较两组间自然妊娠结局。结果114例TRAP中活产27例(23.7%),宫内死亡33例(29.0%),围生期死亡7例(6.1%),合并心力衰竭引产22例(19.3%),合并泵血儿畸形引产4例(3.5%),不合并心力衰竭引产21例(18.4%)。114例TRAP中,Ⅰ型20例(17.5%),Ⅱ型27例(23.7%),Ⅲ型48例(42.1%),Ⅳ型8例(7.0%),Ⅴ型11例(9.7%)。B组自然妊娠预后优于A组(P=0.007)。结论基于产前超声的诊断,5型TRAP中,Ⅳ型、Ⅴ型临床预后优于Ⅰ型、Ⅱ型、Ⅲ型,产前超声分型对泵血儿的临床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