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持续气囊压监测下有效压力范围,以达到既能保证通气质量又能减少黏膜损伤,且不增加气管导管移位及误吸发生率的目标。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急创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的非肺部疾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危重患者9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床头抬头30°的卧位;持续测囊压法保证3组气囊压力分别维持在20、25、30 cmH2O(1 cmH2O=0.098 kPa)。每小时记录1次患者平静时的呼吸机漏气量、血氧饱和度、有无气管导管移位;于拔除气管导管时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查看有无黏膜损伤;行胸部X线检查肺部感染情况并进行痰细菌培养检查。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危重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囊压30 cmH2O组气道黏膜损伤患者明显多于20 cmH2O组(例:8比4,P<0.05);而囊压20 cmH2O组与囊压25 cmH2O组间、囊压25 cmH2O组与囊压30 cmH2O组间气道黏膜损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囊压在20、25、30 cmH2O时,气囊漏气(例:14、10、12)、气管导管移位(例:18、11、16)、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例:3、4、3)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时间(h):77.07±65.34、80.80±70.20、77.60±65.23,ICU住院时间(d):5.70±3.74、5.30±4.57、6.23±3.51,均P>0.05〕。结论在低囊压(20 cmH2O)下不会增加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且低囊压在气道黏膜损伤方面更加安全。

  • 标签: 持续气囊压 危重患者 机械通气 压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