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分析恶性肿瘤致口腔出血的急诊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价值,本研究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收治的32例恶性肿瘤致口腔出血患者,均因常规保守治疗止血效果不理想而接受急诊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其中男性和女性各16例,年龄(60.6±13.6)岁(34~88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与影像学检查,计算急诊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恶性肿瘤致口腔出血的技术成功率、即时口腔出血成功控制率、血压、血红蛋白、术后并发症及口腔出血复发率。结果显示,患者急诊血管内栓塞技术成功率及即时口腔出血控制成功率均为100%(32/32);13%(4/32)患者复发口腔出血。术后所有患者的失血性休克症状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24 h,34%(11/32)患者出现局部肿胀感,22%(7/32)的患者间断性局部疼痛,术后2~5 d肿胀、疼痛逐渐减轻至消失。术后1周,9%(3/32)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对症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失明、脑血管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12个月,8例患者死亡,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进展与转移(4例)、心功能衰竭(2例)、重度肺炎(1例)和口腔出血复发导致的呼吸衰竭(1例)。急诊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的短期疗效显著、可重复操作、出血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用于恶性肿瘤致口腔出血的临床治疗。

  • 标签: 口腔出血 恶性肿瘤 放射学,介入性 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载药微球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DEB-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后瘤周MRI的形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共入组42例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7例,年龄(57.0±11.9)岁。术后首次MRI显示仅有瘤周强化为随访起点,随访并测定强化边缘厚度、延迟强化、进展或缓解数据。结果42例患者共49个肿瘤、84个瘤周强化边缘纳入分析,锐利型30个,粗糙型40个,结节型14个。锐利型瘤周强化边缘厚度小于粗糙型和结节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锐利型瘤周强化边缘最大直径<5 cm肿瘤居多,而粗糙型和结节型最大直径≥5 cm肿瘤居多;锐利型瘤周边缘持续强化居多,而粗糙型和结节型未持续强化居多;锐利型瘤周强化边缘缓解居多(93.3%,28/30),而粗糙型(80.0%,32/40)和结节型(12个)进展居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DEB-TACE术后MRI瘤周边缘强化锐利型肿瘤较小、局部缓解居多,粗糙型和结节型肿瘤较大、局部进展居多。

  • 标签: 癌,肝细胞 载药微球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 磁共振成像 边缘强化 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CD)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BBES)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病因23例,恶性病因10例;15例狭窄位于肝门部,18例狭窄位于肝门外。所有患者术前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或增强MRI或增强CT中至少两种影像学检查、肿瘤标记物实验室检查及其他临床资料提示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首先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并留置外引流管,10例(恶性病因)患者在术前完善肿瘤标记物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提示为良性狭窄,并在PTCD术中经胆道钳活检病理证实均为良性狭窄。术后间隔1~4周经引流途径行球囊扩张治疗,对比分析术前术后临床症状变化、术前术后胆红素及肝功能指标变化,随访术后患者的吻合口长期通畅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PTCD联合球囊扩张手术顺利,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所有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程度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胆红素较术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时所有患者吻合口通畅率分别为90.9%(30/33)、72.7%(24/33)、63.6%(21/33)、63.6%(21/33)、60.6%(20/33)。随访期间共13例患者出现吻合口良性狭窄复发,其中9例的吻合口良性狭窄部位为肝门部,4例位于肝门外,经再次球囊扩张后保持吻合口长期通畅。联合治疗后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位于肝门部复发率(60.0%,9/15)比位于肝门外(22.2%,4/1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BBES复发者中4例为因恶性病因行胆肠吻合术,9例为良性病因,经第一次球囊扩张术后复发率分别为40.0%(4/10)与39.1%(9/23),复发时间平均分别为5.8个月与6.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D持续引流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BBES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且创伤性小,手术并发症少且可重复性操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球囊扩张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刚性引导技术行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结直肠癌梗阻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77例结直肠癌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使用刚性引导技术行金属支架置入术的操作时间、术后24 h脐水平的腹围缩小程度、术后腹胀缓解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分析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77例结直肠癌梗阻的患者共置入金属支架85枚,技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30~240(中位50)min,其中6例患者置入2枚金属支架,1例患者置入3枚金属支架。患者术前测量脐水平的腹围为(107.8±12.1)cm,术后24 h降至(83.9±8.2)cm,缩小程度为(23.4±11.2)cm,术后中位腹胀缓解时间为1.9 d(1~6 d)。肠梗阻症状完全治愈62例(80.5%),症状改善9例(11.7%),症状无改善6例(7.8%),临床成功率为93.5%。3例(3.9%)患者出现腹痛症状,1例(1.3%)患者出现少量便血,无患者发生支架移位。26例患者于金属支架置入术后5~14 d行外科手术治疗,出现伤口感染1例,无肠漏、肠梗阻并发症;51例姑息性治疗患者支架通畅率1个月时为92.2%,3个月时为84.7%,6个月时为68.4%,12个月时为46.9%。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下金属支架置入术是治疗结直肠癌梗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采用刚性的引导技术可提高技术成功率。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肠梗阻 结肠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