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再次肝移植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接受肝移植治疗的1 024例患儿(<18岁)的临床资料,其中再次肝移植25例(26例次)。二次肝移植24例,三次肝移植1例。25例患儿中,男13例,女12例。再次移植手术时中位年龄[M(QR)]为12.9(20.5)个月(范围:5.8~134.8个月),体重为8.0(5.6)kg(范围:5.0~30.0 kg),儿童终末期肝病(PELD)评分为17.0(21.3)分(范围:0~45分)。再次肝移植的病因:胆道并发症(7例次)、移植肝原发无功能(5例次)、抗体介导排斥(4例次)、肝动脉血栓形成(3例次)、门静脉血栓形成(3例次)、肝动脉血栓形成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2例次)、下腔静脉闭塞(1例次)、窦状隙梗阻综合征(1例次)。按两次移植间隔时间30 d为界线,早期(≤30 d)再移植8例次,晚期(>30 d)再移植18例次。比较两组患者再次肝移植的病因、术前PELD评分、与前次肝移植间隔时间、手术情况、主要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进行比较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本组病例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6.8(30.2)个月(范围:1 d至85.7个月),再次肝移植的发生率为1.9%(19/998)。早期再移植组手术时间为(439.8±151.0)min,供肝重量与受者体重比为5.0(1.8)%(范围:3.6%~6.1%),再移植病因主要为移植肝原发无功能及血管并发症;晚期再移植组手术时间为(604.4±158.0)min,供肝重量与受者体重比为3.4(2.1)%(范围:1.4%~5.3%),再移植病因主要为胆道并发症、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及血管并发症。早期再移植受者术后3个月、1年、2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均为62.5%;晚期再移植受者术后3个月、1年、2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93.8%、9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血管并发症、胆道并发症、移植肝原发无功能及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是儿童再次肝移植的主要原因。早期再次肝移植患儿的PELD评分较高,晚期再次肝移植手术相对困难。晚期再次肝移植与首次肝移植受者的术后生存率无差异,优于早期再次肝移植。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儿童再次肝移植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肝移植 儿童 再移植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植物受者体重比率(GRWR)对1岁以内儿童全肝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1岁以内首次行全肝移植140例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GRWR值分为三组:低GRWR组(GRWR<2.5%,48例);中GRWR组(2.5%≤GRWR<5%,73例);高GRWR组(GRWR≥5%,19例)。比较三组儿童受者的基本情况,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移植物和受者存活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0例儿童受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78例;年龄(7.34±1.81)个月;体重(6.81±1.09)kg;GRWR为3.27%(1.33%~8.12%)。三组间GRWR越高,其供者的年龄、体重、移植物重量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GRWR组手术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较中GRWR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GRWR组受者术后肝动脉血栓的发生率(31.3%)大于中GRWR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肝综合征4例,均发生在低GRWR组,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GRWR组儿童受者术后随访时间为(50.7±23.4)个月,移植物术后3个月、1年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89.6%、91.8%、100%;87.5%、87.7%、100%;87.5%、87.7%、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者术后3个月、1年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93.8%、91.8%、100%;91.7%、87.7%、100%;91.7%、87.7%、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儿童活体肝移植不同,GRWR≥5%并不影响儿童全肝移植术后受者及移植物存活率,GRWR<2.5%会增加受者术后肝动脉血栓、小肝综合征发生风险。

  • 标签: 肝移植 移植物受者体重比率 肝动脉血栓形成 小肝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变性供肝对儿童活体肝移植供者的安全性及供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儿童器官移植科完成的814例儿童活体肝移植中供者和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肝是否存在脂肪变性将供者和受者分为非脂肪变性供肝组(n=733)和脂肪变性供肝组(n=81),根据脂肪变性程度将脂肪变性供肝组再分为轻度及中度脂肪变性两个亚组。非脂肪变性供肝组供者中,男性307例,女性426例,中位年龄30岁(范围:18~57岁);受者中男性351例,女性382例,中位年龄7个月(范围:4个月至14岁)。脂肪变性供肝组供者中,男性41例,女性40例,中位年龄31岁(范围:22~51岁);受者中男性34例,女性47例,中位年龄8个月(范围:5个月至11岁)。术后通过门诊复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供受者进行定期随访。分别使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各组中受者和移植物生存曲线,并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脂肪变性供肝组和非脂肪变性供肝组受者生存率和移植物存活率。结果两组供者性别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年龄、血型分布、体重、体重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脂肪变性供肝组与非脂肪变性供肝组比较,供者术后1、2、5 d及1个月时肝功能指标ALT、AST的恢复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但手术时间更长[(294±75)min比(264±81)min,t=3.149,P=0.002],术后胆瘘[3.7%(3/81)比0.5%(4/733),P=0.025]和切口延期愈合[7.4%(6/81)比2.0%(15/733),P=0.013]比例增加。两组受者性别分布、年龄、血型分布、身高、体重及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脂肪变性供肝组与非脂肪变性供肝组相比,受者术后2周内肝功能指标ALT、AST及总胆红素的变化无差异(P值均>0.05),两组受者累积生存率均为96.3%,移植物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6.3%和95.5%(P值均>0.05),两组受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轻度与中度脂肪变性供肝组相比,供受者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均无差异(P值均>0.05),受者累积生存率均为95.9%,移植物累积存活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2)。结论轻中度脂肪变性供肝应用于儿童活体肝移植时,供者手术时间延长,胆瘘、切口延期预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但对供受者术后总体恢复无明显影响,预后良好。

  • 标签: 肝移植 儿童 脂肪变性供肝 活体供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管闭锁患儿首次肝移植术中大量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行肝移植的613例胆管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70例,女343例;受者年龄为7.4(3.9)个月(范围:3.2~148.4个月);体重为(7.8±3.5)kg(范围:4.0~43.3 kg)。以所有移植患儿的第85分位估计出血量(EBL)(74 ml/kg)为界值,将患儿分为大量EBL组(96例)和非大量EBL组(517例)。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发生大量EBL的相关因素;再通过χ²检验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吻合口狭窄等。通过Kaplan-Meier曲线、Log-rank检验分别比较两组患儿的总体生存率及移植物存活率。结果大量EBL组患儿术后住院时间为[M(QR)]21(16)d(范围:2~116 d),非大量EBL组为22(12)d(范围:3~138 d)(U=24 224.0,P=0.32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者体重、是否有葛西手术史、血小板计数、手术时间、冷缺血时间是胆管闭锁患儿肝移植术中发生大量EBL的相关因素。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冷缺血时间(≥10 h比<10 h)、手术时间(≥8 h比<8 h)、体重(<5.5 kg比≥5.5 kg)是胆管闭锁患儿肝移植术中发生大量EBL的独立相关因素(P值均<0.05)。大量EBL受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肝静脉狭窄、肠漏、肺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非大量EBL组(3.1%比0.8%、9.4%比2.1%、6.3%比0.8%、30.2%比20.1%,P值均<0.05)。大量EBL受者的3年总体生存率及总体移植物存活率较非大量EBL组明显降低(87.5%比95.7%、84.4%比95.4%,P值均<0.05)。结论对于首次行肝移植手术的胆管闭锁患儿,为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应在确保手术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冷缺血时间,对于不合并成长障碍的患儿,应尽量让患儿体重增重至5.5 kg以上。减少术中出血对患儿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肝移植 儿童 出血 相关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肝左静脉分型及其相应的重建方式对患儿活体左外叶肝移植术后肝静脉流出道梗阻(HVOO)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肝移植术的653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09例,女性344例,年龄7.0(6.0,10.0)个月,年龄范围3~121个月。根据术前供者腹部4期增强CT的评估结果及术中流出道重建方式,将患儿分为3组:Ⅰ型组(n=514),单只开口,供受体直接吻合;Ⅱ型组(n=118),两个相邻的开口,术中先行血管成型再吻合;Ⅲ型组(n=21),两个距离较远的开口,术中行间置血管延长后成型吻合或两支静脉分别吻合。比较3组受者的临床资料、术后HVOO发生率、移植物及受者术后生存情况。采用电话随访或门诊复查随访。结果Ⅲ型组患儿的供肝重量与受者体重比均小于Ⅰ型组和Ⅱ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53例受者术后HVOO发生率为4.59%(30/653),Ⅰ、Ⅱ、Ⅲ型组HVOO发生率分别为4.1%(21/514)、5.1%(6/118)和14.3%(3/21),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组移植后患儿1和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8%和97.0%,Ⅱ型组1和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5%和94.2%,Ⅲ型组1和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1%和86.9%,Ⅰ型组与Ⅲ型组受者术后累积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8)。Ⅰ型组术后移植物1和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4%和96.9%,Ⅱ型组术后移植物1和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9%和92.5%,Ⅲ型组术后移植物1和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1%和86.9%,Ⅰ型组与Ⅱ型组术后移植物累积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肝左静脉解剖分型差异性大,绝大多数变异可通过将两分支血管成型为共同开口后再吻合这一方式重建流出道。针对左外叶移植物肝静脉罕见变异分型,选取合理的血管重建术式,可降低术后HVOO发生率,改善移植物预后

  • 标签: 肝移植 Budd-Chiari综合征 肝静脉 流出道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