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二代测序确诊的7例CDKL5基因相关早发性癫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以癫痫起病的早发性癫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方法对先证者全外显子基因组测序,筛选出7例CDKL5基因突变阳性患儿,并对家系成员进行一代Sanger验证明确来源,对其基因突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7例确诊为CDKL5基因相关早发性癫痫性脑病的患儿中,男女比例为2∶5,起病年龄为出生15 d至5个月;临床表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落后、反复癫痫发作,表现为全面性发作、肌阵挛发作、痉挛发作或局灶性发作;应用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较差,部分应用生酮饮食有效。CDKL5基因突变位点均为新生突变,分别为NM_003159:c.772_776del(p.K258Efs*10)移码突变、NM_003159.2 (外显子:9~15)杂合缺失、CDKL5半合子缺失、NM_003159:c.268(外显子5)G>T(p.E90*,941)和NM_003159:c.2578C>T(p.Q860*,171)无义突变、NM_003159:c.211A>G(p.Asn71Asp)和NM_001323289:c.545T>C(p.L182P)错义突变。其中c.772_776del(p.K258Efs*10)、c.268(外显子5)G>T、c.2578C>T(p.Q860*, 171)尚未见报道。结论CDKL5基因相关早发性癫痫性脑病是一种起病较早的癫痫综合征,多见于女性,癫痫发作形式不一,脑电图特征早期呈严重异常脑部放电,病情进展呈多种形式演变,头颅磁共振成像无特异性改变。不同基因突变位点可能有不同表型及预后差异,多种抗癫痫治疗效果差,部分对生酮饮食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Jansen-de Vrie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明确其基因诊断及遗传学特点,提高临床上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10月确诊的1 例Jansen-de Vrie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核心家系全外显子基因组检测(Trio-WES)及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分析技术,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基因检测,采用一代Sanger测序法对发现可能存在的致病突变进行家系成员验证,并进行临床和分子遗传学分析。结合PPM1D基因突变智力障碍患者的相关报道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先证者女童,11个月,临床表现为智力障碍,语言及运动发育落后,自闭行为,胃肠功能障碍,身材矮小;鼻梁低平,低位耳,短指综合征。患儿核心家系Trio-WES结果提示:PPM1D基因新生移码杂合突变PPM1D(NM-003620):c.1216delA(p.Thr406Profs*3),染色体核型及染色体CNV分析正常。文献检索目前共报道有18例PPM1D基因突变的智力障碍患者,在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中描述为智力发育障碍伴胃肠道功能紊乱和痛觉阈值升高,其年龄分布在7个月至21岁,临床表现为智力障碍、疼痛阈值增高、行为异常、喂养困难、视力障碍、短指综合征、身材矮小、发热或呕吐及先天性发育畸形等相关的一组综合征。结论Jansen-de Vries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全面性发育迟缓(智力障碍/运动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落后、肌张力低下),行为异常(孤独样行为、自闭症),颅面发育畸形(前额宽阔、鼻梁低平、低位耳、上唇薄),短指综合征(短脚、小手指粗短),胃肠功能紊乱(溢奶、喂养困难、便秘)。患儿诊断为PPM1D基因新发移码杂合突变变异,目前的治疗方式以康复训练为主,部分矮小症可予生长激素替代治疗,PPM1D基因[PPM1D(NM-003620):c.1216delA(p.Thr406Profs*3)]是该患儿的遗传学病因。